坚持人水和谐 建设山水名城 推进新一轮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

发布时间:2006-10-24 23:53浏览次数:
中共无锡市委  无锡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理念,把太湖水污染防治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改善全市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流域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太湖无锡水域的蠡湖、梅梁湖的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达到Ⅳ类标准,达到国家治太“十五”计划的目标要求;贡湖、小湾里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市河道基本消除了黑臭现象,城市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逐年上升。蠡湖综合整治被国家环保总局树立为国内湖泊治理的成功典范。
 
  一、以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保护为重点,牢固确立人水和谐理念
 
  深入分析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环境问题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不仅越来越决定着发展的质量,而且越来越决定着发展的方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已成为发展本身不可忽视、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优先,这是我们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反思传统发展增长模式的基础上所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工作中,我市形成和强化了以下观念:一是整治环境的观念。把“治水”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科学治污,综合整治,努力遏制河湖水质恶化趋势,着力改善水环境质量。二是营造环境的观念。在新一轮城市建设发展中,我市提出了“建设山水名城”的目标定位,把打“经济牌”与打“山水牌”结合起来,使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在城市中更加体现出山水的灵动、活力和秀美,以环境优势实现城市竞争力的倍增。三是经营环境的观念。把环境作为一种有价值的公共资源进行经营和增值,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取向、多元投入、共建共享”的环保投融资新机制。
 
  二、以太湖水污染防治为突破口,强化水环境综合整治
 
  无锡被称为太湖明珠。太湖不仅是无锡的环境资源,更是无锡的城市品牌。加强太湖水污染防治,成为无锡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
  深入开展蠡湖、梅梁湖综合整治。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治太“十五”计划,重点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截至目前,国家治太“十五”计划下达的87项目标任务已完成81项,完成率达93.1%,在建6项,开工率达100%。完成蠡湖生态清淤240万立方米,完成梅梁湖内侧清淤52.5万立方米;搬迁关闭沿湖48家企业,清理鱼塘2437亩,实施退渔还湖面积3282亩,蠡湖面积由原来的6.4平方公里扩展到8.6平方公里;环蠡湖地区截污管网覆盖区域不断扩大,周边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基本落实了接管措施。梅梁湖动力换水工程已建成并进入试运转,蠡湖水位调控工程的11座节制闸已基本完成。列入国家“863”计划的蠡湖湖区水生植物恢复与重建、梅梁湖水源地水质改善和大浦港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基本竣工。建成了2.87平方公里的蠡湖示范区,犊山大坝到蠡湖路6.5公里湖岸线建成80至120米宽的环湖绿化带和渤公岛、蠡湖公园等开放式公园。
  扎实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环境立法,把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贡湖供水源保护的决定》、《无锡市贡湖供水水源保护办法》。连续两年开展饮用水源地环保专项行动,搬迁影响环境的企业和餐厅,退出537亩鱼塘,建成315亩绿化防护林、222亩生态绿地。同时,在梅梁湖小湾里水源地建设了7平方公里水质改善示范区,综合应用控藻技术以及水源地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成为我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湖泊水源地水质改善、污染治理的示范工程。
  大力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累计投入25.9亿元,建成了芦村、城北、新区等4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88万吨,市区铺设截污管网1500多公里,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也逐步实现了焚烧、干化、制肥等综合利用,解决了污泥的二次污染问题。按照“治本与治标相结合,治水与建景相结合,以治水带动两岸开发,以市场化运作来提升环境价值”的方针,推进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整治了梁溪河、环城河等26条城市河道和88条小河浜。进一步加大对生活污水的治理力度,关停和搬迁了一批污染企业,封堵了一批排污口,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
  积极探索多元投融资模式。积极探索实践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效益互为依托、互相促进的路子。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长期优惠贷款;另一方面积极创新政府主导、市场引导和社会调节的运作机制和体制,将水环境整治投资机制改革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通过土地经营的收益,加大对环境整治的投入。逐步推行环保基础设施的市场化运营,吸引大量的外来资金,形成了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机制。按照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原则,目前我市自来水水价中,污水处理费达到1.1-1.5元/吨,有力保证了环境建设的发展。
 
  三、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契机,不断提升流域整治工作水平
 
  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积极实施产业结构布局“集中化”战略,通过集约发展、循环生产来减少经济发展对环境的过度依赖。
  积极培育循环经济建设典型。全市共有46家企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350家企业广泛推行清洁生产审计,300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无锡新区建成国家ISO14000示范区后,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不断完善加强环境自动监控体系,全市主要饮用水源地和主要河流的部分国控和省控断面都实现了水质自动监控,对占全市水污染物排放量75%的22家重点排污企业实施了在线自动化监控。并制订了《无锡市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环境突发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严格执行环境准入制度。切实提高准入门槛,从严控制市区快速内环50平方公里内的工业项目,建成区范围内不再审批新的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企业的技改项目,全市印染行业提高了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为抓手,全力推进新一轮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
 
  太湖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一五”期间,我们将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以创建国家生态城市群、国家园林城市和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三城同创”为抓手,继续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重点抓好以下方面:
  全面启动实施“十一五”流域整治工作。全面展开水利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城市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水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太湖水饮用水源地保护综合治理工程,确保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三类标准。开辟清水通道和尾水通道,切实保障饮用水源安全。继续实施梅梁湖水体生态清淤和国家“863”生态修复、生物净化工程。全面实施出入湖河道等小流域综合防治计划,巩固和提高出入湖河道和国家重点考核河道的综合整治成果。
  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步伐。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的源头。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向生态集中,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快工业企业“出城进园”步伐,三年内基本完成乡镇企业“退镇(村)进园(区)”工作。大力推广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实现产业、产品的技术改造和升级。逐步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
  认真落实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强化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到2010年,无锡市区、县级市(区)及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0%、85%和75%以上。实行更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全市建成区内不再审批新的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企业,所有工业项目集中在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内,全面提高化工、印染等重点污染行业排放标准,提高水污染预警应急能力。全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综合治理。
  不断创新环境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方式,理顺全市用水价格体系,合理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费,运用价格机制鼓励环保投入,合理运用经济杠杆来控制用水量,促进节约用水。通过BOT、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出让等各种途径,多渠道增加环保投入,为环境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