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产业结构 加强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06-10-29 23:53浏览次数:
中共镇江市委  镇江市人民政府
 
  “十五”以来,我市在保持经济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同时,全市环保工作整体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城市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荣获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城市和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地表水、区域环境噪声等环境指标均达到功能区要求;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企业环保监督员制度等一批环境管理特色工作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先后荣获4个全省环保重大贡献奖。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顺应“资本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的发展态势,从发挥镇江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入手,积极破解发展难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紧紧抓住沿江大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制定产业规划,倡导环保生产方式。“九五”期间,我市突出港口和区位优势,着力发展投资密度大、能耗物耗低、环保条件好、综合效益高的项目,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和优势产品。同时,大力推动产业升级,以光电子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培育新型电子元器件等8大高新技术产品群,形成了错位发展的特色优势。“十五”期间,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沿江开发的战略部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及时编制了《镇江市沿江产业带规划》,结合镇江实际,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IT、造纸、绿色化工、新材料等新的优势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3510”工程,即发展壮大机械、化工、造纸等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提升电子信息、新型材料、交通设备等五大优势产业,全力打造化工、电子信息、造纸及纸制品等十大产业集群。预计到“十一五”期末,八大重点产业将实现销售25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5倍,占全市工业的83.3%;十大产业集群实现销售2000亿元,占八大重点产业的80%,占全市工业的66.7%。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使我市的产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发展层次明显提升,为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环保水平和质量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行环评预审,从严控制污染项目。坚持科学环评、依法审批,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法》,对建设项目从产业政策、整体规划、污染排放等方面严把环保头道关,坚决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把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的项目拒之门外。在招商引资中,确立“项目诚可贵,环境价更高”的招商理念,敢于取舍,善于取舍,实行环保超前介入,着重发展绿色产业,优先引进规模化、集约化、高新技术产业。2004年,市委、市政府就主动放弃了一个2亿多美元环评未过关的化工项目,去年以来,市、县两级环保部门预审各类建设项目4000余个,被否决和另行选址的就有80多个项目,所有进区项目均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
  三、加强园区建设,实施污染集中处理。从结构调整和规模化入手,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强关联产业链接,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子,推进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园区建设中着重抓好列入国家火炬计划的“一园四基地”的建设,即中俄机电合作产业园、镇江新区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扬中工程电器产业基地和丹阳新材料产业基地。对专业园区产业结构、发展规模、总体布局、配套的基础设施等编制详细规划,重点引进规模大、效益好、技术先进的项目,使园区成为专业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在“一园四基地”已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分别承担了5项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3项省工业科技攻关计划和31项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项目;基地内新增44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和1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基地内企业承担的261项高技术产品总计实现产值203.3亿元、销售194.0亿元、利税37.8亿元,分别占全市高技术产品产值、销售和利税的56.5%、55.8%和59.6%,显现出较强的集聚效应。同时加强各类开发园区的污染总量控制和集中处理,尽可能利用园区企业间的产业耦合,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废物分类回收和资源化再利用服务型企业,走治理设施集约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道路,促进我市工业由资源密集型向资源效益型进而向知识密集型转变。
  四、改造传统产业,加大企业环保投入。实施大开放、大推进、大调整战略,用一批规模大、生产工艺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的大企业取代粗放型、高消耗、重污染的小企业。总投资151.46亿元的金东纸业,环保设施投入达7亿元,建成了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并采用国际先进设备,造纸白水循环率达到95%以上。与金东投产前相比,镇江的纸产量扩大了12倍,而造纸行业的COD、SS排放量却从24599吨和17451吨分别下降到8360吨和6522吨,仅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左右。京阳水泥有限公司投产后,全市的水泥产量翻了一番多,粉尘排放量却比以前下降了35%。这些大项目的建设不仅进一步壮大了镇江的传统产业,形成产业优势,也促进了这些产业的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步伐,为这些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环境保护水平提高创造了条件。据统计,近年来我市造纸、建材、化工等产业用于环境保护的技术改造投入就达到14亿元以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产业污染问题。
  五、关停“五小”企业,控制零散污染源头。为改善市区环境,我市实施了退城进区计划。市区保留四分之一能体现镇江工业特色、技术水平较高的企业,其他企业逐步搬迁和关闭。其中,四分之一的企业退城进区,扩建改造,四分之一的企业搬迁转移,拓展空间,四分之一的企业关停并转,腾出环境容量。全市先后取缔“15小”、“新5小”等淘汰落后工艺项目34个,关闭采石企业20余家。在搬迁污染企业时,坚持“搬迁污染企业决不搬迁企业污染”,不搞“易地克隆”,而是按照环保“三同时”的要求,注重改进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污染物排放。位于居民集中区和风景区的市农药厂、硫酸厂、镇江船厂等43家实行整体搬迁,实施停产、转产的20余家。到2008年,市区的所有污染企业将全部退城进区。
  六、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环保水平。加大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完善现行的环境管理制度,切实把环境管理由被动管理变为生产全过程控制、产品寿命周期和全员参与的主动管理,提高企业环保水平。到目前,已有110家工业企业实施了清洁生产审核。完成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实施中高费、低费和无费方案864项,实现节水4.7亿吨,节电10.9亿度,减排废水1980万吨,减排COD7373吨,实现综合经济效益3.3亿元。制订了《镇江市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积极引导企业和开发区参与循环经济试点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金东纸业、扬中中电集团成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京阳水泥建成省级环境友好企业,17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6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初见成效,有48个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镇江新区、丹阳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通过ISO14000认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