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生态淮安

发布时间:2006-12-25 00:00浏览次数: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已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与竞争的潮流。地处苏北平原、与长三角城市群密不可分的淮安市,要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中迎头赶上,就必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走生态立市之路,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意义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馈式流程,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最根本的行为准则就是:“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相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为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
  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是传统经济不可避免的突出矛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一)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极大地减少污染排放。减量化是循环经济的第一准则,它从经济活动的源头节约资源和降低污染,并在产品制造、消费、回收等各个环节系统地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助于恢复生态平衡,提高环境的自净能力。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是产生废物污染最多的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改变目前末端治理的模式,使绝大多数污染物内化于生产过程,同时从全社会角度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排放,最大可能的减少人类生产生活对自然界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延长产品的使用期,提高重复使用率,同时强化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内在价值,提高水、矿物等各类紧缺资源的利用效率。目前,全世界铜产量的65%、钢产量的45%、铅产量的40%、纸制品的35%、锌产量的30%、铝产量的22%来自于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同时,废旧物的回收利用还可节约大量的能源,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三)发展循环经济,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循环经济是“点绿成金”的经济,它的魅力在于不仅可以带来全新的环境效益,而且具有强大的经济效益。据国家经贸委的调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再生资源回收价值一年达2500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目前环保产业正在成为我国各地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05年,全国环保产业总产值将达到2000亿元,在提高防治污染能力的同时,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二、淮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条件
  淮安发展循环经济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机遇,又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态环境优势。由于地处中纬度亚热带与暖热带的过渡地区,淮安兼有南北气候之长,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适宜于一年两熟的耕作和粮棉油豆等大宗水旱作物生长。淮安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1.42亩。淮安拥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和渔业资源,农业灌溉条件好,自然降水丰富,河湖水面广布,为水田生产和旱地灌溉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也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二是农业产业优势。淮安是久负盛名的农业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县、区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商品猪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县、全国荷藕之乡。拥有优质商品粮、油料、荷藕、蔬菜、意杨、乳鸽、干果、生猪、水产品和花生十大生产基地,其中蔬菜及设施化规模居全省之首。有43个农产品成为国家、省、市级优质产品、特色食品和绿色标识产品,具有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产品的优势。
  三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优势。 淮安有丰富的非金属矿产。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石灰岩等矿藏产储量非常可观,具有很高的开采、利用价值。仅岩盐储量就达3000亿吨,居世界首位。凹凸棒土储存量8000万吨,占全国的70%以上,是开发盐化工业,发展淮安经济的得天独厚条件。
  四是文化资源优势。淮安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还有近百处名胜古迹、革命纪念地和自然风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吴承恩故居、韩信故里、明祖陵、铁山寺、洪泽湖水上长城、金湖水上森林等,是其中的代表性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淮安独特的旅游资源。
  同时,淮安还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淮安地处国家重点的沿海、长江和陇海铁路沿线的环抱之中,周围水、陆、空交通便捷,到上海虹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只有3小时的路程,可以充分接受上海、南京、苏锡常等周边地区的辐射。这也是淮安吸引外资,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利条件。
  淮安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也比较突出。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淮安的工业不够发达,直到1999年第二产业才成为全市的主导产业,且主要是采取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较低,专业协作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各具特色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二是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由于经济欠发达,环保投入相对不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能力不足,城市绿化率偏低,自然保护区面积偏小等,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的改善。三是水资源受客水限制,水环境污染严重。淮安地处淮河下游,水资源受淮河客水污染的限制,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
  三、淮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对策
  首先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重点,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益为核心,以建设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城市资源循环型社会为目的,建立循环经济法规体系和科技支持体系,构建“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和发展模式。
  由于循环经济见效周期长,是一项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庞大系统工程,因此有必要设立相应的阶段性发展目标。根据实际情况,淮安确立了2005年建成国家卫生城市、2006年建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10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20年建成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目前,淮安市生态市建设规划已通过省专家组的评审,各项前期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划正在编制当中。
  其次要着力建设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经济是循环经济的核心,也是生态市建设的重点。
  1、围绕生态功能区划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全市各地生态资产的特征差异性和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将全市划分为若干个复合生态区。按照生态资产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原则,明确各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并调整全市工业园区建设布局,最大限度地降低产业成本,保育生态资产,提高经济效益。
  2、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传统产业。淮安市2400多家传统工业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附加值低、污染排放多,但在全市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大、就业率高。因此应尽可能避免“关停并转”,而是要运用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技术对其实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技术和管理模式,推进副产品或废弃物再利用再循环。
  3、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培植新兴主导产业。依托资源优势,按照“比较优势与错位竞争”的战略思路,重点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生态化服务业等五大新兴主导产业,逐步使其成为全市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
  ———生态农业。将全市划分为平原、河湖、丘岗、城郊等四大生态农业区,促进传统农业向以物质产品的生产、加工、集散、营销和再生为主线的服务型生态产业转型。
  ———生态林业。林木是经济、是生态、是景观,发展生态林业就要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以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和城乡绿化量为主线,坚持林农协调发展,林工产业联动,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生态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工业生态转型,强力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积极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区试点活动,逐步使企业、园区、行业实现生态化。
  ———生态旅游业。以古运河、淮河、洪泽湖等自然风光为基础,积极开发河流景观、湖泊景观、湿地景观、水利景观、农田景观和森林景观等六大旅游产品,打造历史与自然回归的生态家园旅游形象。
  ———生态服务业。与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相协调,重点发展有特色的饮食业和旅游业,逐步建成风景宜人、设施完善、服务优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信息畅通、效益显著的生态型服务体系。
  三是要全面落实发展循环经济的保障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加强相关能力建设。要尽快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建设任务。要以落实建设经费为重点,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外开放与合作、设立专项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大力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参与循环经济建设。要加大人力资源建设力度,加强科技研究和开发应用,逐步建立循环经济动态检测与评估体系。同时要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发展循环经济宣传教育,让广大民众认识、支持、参与循环经济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