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江苏省水环境质量状况

发布时间:2007-10-24 00:00浏览次数: 15
    13个省辖市主要饮用水源地10月饮用水取水总量为15249万立方米,按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水温、pH值、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等28项指标评价,超标水量为4066万立方米,超标水量所占比例为26.7%,主要超标因子为总氮、总磷。地处太湖流域的无锡贡湖沙渚取水口总磷、总氮和铁分别超标0.6倍、0.2倍和1.3倍,梅梁湖小湾里取水口总磷、总氮和铁分别超标1.4倍、0.8倍和1.2倍;苏州阳澄湖湾里取水口总磷和总氮分别超标2.4倍和1.8倍,太湖渔洋山总磷超标0.8倍,其它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无超标现象。若不考虑总磷、总氮两项富营养化指标,全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标水量占的比例)为81.9%。
    与上月相比,25个主要饮用水源地水质有所好转,超标水量所占比例下降了1.7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有所下降,超标水量所占比例较上月上升了4.2个百分点。
 
    2007年10月,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段14个控制断面中有12个断面水质达到Ⅲ类,达标率为85.7%。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为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
    与上月相比, 南水北调总体水质略有好转,水质达标率上升了7.1个百分点。14个断面中,有11个断面水质保持稳定;2个断面水质有所好转(徐州京杭运河邳州段张楼和复新河沙庄桥断面水质类别改善1个级别),扬州江都西闸水质类别由上月的Ⅱ类下降为Ⅲ类。
与去年同期相比, 14个断面中,有12个断面水质无明显变化,1个断面水质有所好转(淮安五叉河口断面水质类别改善1个级别);1个断面水质有所下降(徐州沙庄桥断面水质类别下降1个级别)。
 
    按照《江苏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中2007年水质考核目标,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两项指标评价,2007年10月,我省淮河流域45个控制断面中有39个断面水质达标,达标率为86.7%。不达标的6个断面分别为徐州复新河沙庄桥、连云港排淡河大板跳闸和西盐大浦河盐河桥、扬州古运河新开河口、宿迁六塘河石渡和古山河徐淮路,其中大板跳闸、盐河桥、新开河口、石渡和徐淮路等5个断面水质均劣于Ⅴ类。45个断面中符合Ⅱ、Ⅲ、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和劣于Ⅴ类的断面数分别为4个、30个、6个、5个,分别占参评断面数的8.9%、66.7%、13.3%、11.1%。高锰酸盐指数浓度较高的前4条河流依次为徐州奎河、宿迁古山河、连云港排淡河和扬州古运河;氨氮浓度较高的前4条河流依次为连云港西盐大浦河、扬州古运河、连云港排淡河和宿迁六塘河。依照《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有关问题的技术规定(暂行)》要求评价,淮河流域总体水质处于良好状态。
    与上月相比,淮河流域水质达标率下降了4.4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淮河流域水质达标率下降了6.6个百分点。
    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太湖流域进行水质评价,太湖湖体评价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c),水质目标考核断面评价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
1 、湖体
    太湖湖体分5个湖区,分别为五里湖、梅梁湖、西部沿岸区、湖心区和东部沿岸区。按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总氮三项指标评价,2007年10月,全湖平均水质为Ⅴ类, 其中东部沿岸区水质为Ⅳ类,西部沿岸区水质为劣于Ⅴ类,其余3个湖区水质为Ⅴ类。全湖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Ⅲ类,总磷平均浓度为Ⅳ类,总氮平均浓度为Ⅴ类;五个湖区的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均达到2010年水质目标要求,东部沿岸区的总磷、总氮及湖心区的总磷浓度超过2010年水质目标。
    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评价,全湖富营养化程度平均处于中度富营养,其中五里湖和东部沿岸区富营养化程度为轻度富营养,其余3个湖区为中度富营养。五里湖、梅梁湖和东部沿岸区湖区富营养化程度均达到2010年要求,西部沿岸区和湖心区富营养化程度不达标。
    与上月相比,太湖全湖平均水质类别没有变化,但富营养化指数由轻度富营养下降为中度富营养,高锰酸盐指数和总氮平均浓度分别上升了29%和49%;总磷平均浓度下降了14%。西部沿岸区、湖心区水质类别和富营养状态各下降一个级别;其余湖区水质无明显变化。各湖区的高锰酸盐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4个湖区总磷浓度有不同程度下降。梅梁湖和湖心区的总氮浓度分别上升了102%和97%。
    与上年相比,太湖总体水质类别和富营养状态没有发生变化,五里湖、梅梁湖和东部沿岸区水质好转一个级别,湖心区水质下降一个级别。
2 、河流水质目标考核断面
    2007年10月,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评价,国家考核我省的53个太湖流域河流水质目标断面中,有35个断面达到2010年水质目标要求,达标率为66.0%;三项指标单项达标率分别为:高锰酸盐指数83%、总磷77.4%、氨氮88.7%。受氨氮和总磷影响,有4个断面水质劣于Ⅴ类,其中无锡1个、常州1个、苏州2个。5个省界断面中,千灯浦千灯浦口、朱厍港朱厍港口和急水港急水港大桥断面水质达到2010年水质目标,其余2个断面未达标,主要超标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53个参评断面中,水质为Ⅱ、Ⅲ、Ⅳ、Ⅴ类和劣Ⅴ类的断面分别为4个、16个、18个、11个和4个,分别占参评断面的7.5%、30.2%、34.0%、20.8%和7.5%。
    直湖港、漕桥河、大浦港、乌溪港、小溪港、洪巷港、陈东港、武进港和太滆运河等9条主要入湖河流中,大浦港、乌溪港、洪巷港水质为Ⅲ类,直湖港、陈东港和小溪港水质为Ⅳ类,漕桥河、武进港、太滆运河水质为Ⅴ类。
    与上月相比,太湖流域河流总体水质基本持平,水质达标率较上月下降了3.8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所占比例较上月下降了7.6个百分点;流域内4个考核城市中有2个城市水质达标率上升,其中无锡市上升8%,镇江市上升14.2%;常州、苏州两市水质达标率分别下降9.1%、12.5%。
3、太湖蓝藻水华生物与遥感监测
    为加强对太湖蓝藻生态灾害的动态监测,提高环境预警监控时效,省环境监测中心组织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受蓝藻水华影响比较严重的沙渚、锡东和小湾里饮用水源地进行生物监测。2007年10月1日~10月20日,沙渚饮用水源地单日藻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10月2日(2624万个/升);小湾里藻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10月7日(1561万个/升);锡东取水口单日藻类密度最高值出现在10月10日(1640万个/升)。
    与上月相比,10月份天气转凉,太湖饮用水源地和取水口藻类密度呈下降趋势。
    同时,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采用遥感监测手段对太湖蓝藻水华分布范围进行每日跟踪监测。10月单日水华较大面积出现在10月11日(580Km2)、10月20日(620Km2)。
4 、太湖流域集中式饮用水源地
    2007 年10月,太湖流域11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总取水量为9179万立方米,按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评价,超标水量为5078万立方米,超标水量所占比例为55.3%。11个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中,无锡横山水库横山、苏州太湖金墅港、寺前村和尚湖的湖东、湖西、傀儡湖昆山水厂以及常州沙河水库沙河大坝等6个取水口水质达到2010年水质目标,苏州阳澄湖湾里取水口水质劣于Ⅴ类。无锡贡湖沙渚取水口总磷、总氮和铁分别超标0.6倍、0.2倍和1.3倍,梅梁湖小湾里取水口总磷、总氮和铁分别超标1.4倍、0.8倍和1.2倍;苏州阳澄湖湾里取水口总磷和总氮分别超标2.4倍和1.8倍,太湖渔洋山、吴江水厂总磷分别超标0.8倍和1.0倍。
    与上月相比水质有所下降,超标水量所占比例上升了8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明显好转,超标水量所占比例下降了20.6个百分点。
      
    根据《江苏省主要河流市界断面水质控制断面监测工作实施方案》(苏环监[2006]12号)要求,对全省范围内省辖市行政交界河流、敏感水域和易产生污染纠纷的34条主要市界河流的43个交界断面进行逐月监测,主要评价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其中太湖流域断面还需评价总磷和总氮。
    43个交界断面中污染相对较重的断面多数分布在无锡、常州和苏州,本月该地区19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水质劣于Ⅴ类,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常州入无锡的京杭运河五牧和镇江入南京的句容河土桥断面氨氮污染较重,浓度分别高达8.55 mg/L和3.28 mg/L,分别超标4.7倍和2.28倍。徐州入宿迁的许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污染较重,浓度为9.8mg/L,超标63.3%。
    与上月相比,43个主要跨市河流市界断面水质达标率基本持平。南京入常州的胥河落蓬湾、常州入无锡的中干河芳泉村等11个断面水质有所好转;镇江入南京的句容河土桥、淮安入盐城的入海水道苏嘴排口等8个断面水质有所下降。
    与去年同期相比,43个交界断面总体水质略有好转,达标率较去年同期上升了4.6个百分点。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