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环境保护考察报告

发布时间:2007-06-20 00:00浏览次数:

日本环境保护考察报告

  桑光裕  (扬州市委常委  副市长)

  2006年12月1日至19日,省委组织部、省环保厅和省外办联合举办了我省首期环境保护专题研讨班。部分省辖市以及县(市)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共28人,在国内进行了4天培训后,接着赴日本进行专题培训考察。
  在日期间,我们主要考察了福冈、东京、大阪等地,拜会了福冈县知事、议会议长和环境部部长,亲身感悟了日本在生态工业园建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再生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此次学习培训时间虽短,但安排紧凑,内容精当,收获丰硕。我们所见所闻都是当今加强环境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课题。特别是日本社会推进循环经济的先进经验、完备的环保管理体制机制,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研讨班,不仅让我们比较全面地把握了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而且看到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对今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有了直观的标准和现实的参照系。

一、日本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发展过程
  日本现阶段的环境保护比较成功,在发达国家中居于前列,但他们也走过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再恢复”的艰难道路,他们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也是随着经济增长、污染加剧而逐步改变的。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二战后的最初10年,日本为追赶欧美国家,盲目发展重工业、化学工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福冈县的北九州市、大牟田市的“七色烟”、“七彩河”即是典型。二是60年代-70年代,日本政府开始重视污染的治理,但是在“经济优先”观念的主导下,企业仍是被动开展污染治理,环境污染并未真正得到抑制。三是80年代-90年代,针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本发展的指导思想开始由“经济优先”向“经济与环境兼顾”转变,日本企业由“被动治污”逐步走向“主动治污”,日本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四是行至21世纪,日本环保理念发生了新的、质的飞跃,循环型社会系统的确立、企业主动治污理念的强化、知识经济的形成,使日本社会形态实现了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向生态社会的根本转变;环境保护实现了由被动的污染治理向全方位生态保育的根本转变。
  学习考察中,我们重点考察了福冈县和北九州市的环保情况。福冈县麻生度知事告诉我们,福冈县曾是一个污染相当严重的地区,今天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所花的代价远远超过了当年经济发展所创造的利润,希望江苏省吸取这个教训,不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现在他们的环保工作目标是建立循环型社会。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健全组织体制,设置环境完善局;二是设置试验研究机关,时常监视体制;三是推进公害防治措施,包括追加制定排水标准、公害防治计划、制定条例。他们解决污染公害的主要对策有四条:设定环境标准、限制排放、促进公害防治、受害救济及纠纷处理。他们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一是更换燃料,调整能源结构;二是加强脱硫,从1975年到2000年,大气中的SO2年平均值由30ppb下降到了5ppb以下。为了改善水质,他们狠抓COD,一是对工业型企业污染,主要通过法律手段加强监管;二是对家庭性的生活污染,主要通过完善下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使水质不断改善。北九州的环保工作,着力从市民-企业-政府三方面合作,联手解决环境问题,形成了强大合力,推动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他们环境保护工作的特征:一是妇女会引发了市民参与的热潮;二是通过委托权限,组成了强大的体制;三是进行气象观测预防环境污染于未然;四是制定并实施独自的大气污染防治对策方案;五是公害防治协议发挥了巨大的功效;六是通过信息共享,与企业的联合得到顺利开展;七是确立了企业、行政、学术、市民的联合体系。
  二、日本的循环经济与企业的自觉性环保
  日本早期的环境保护也仅局限于治理污染和综合利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强调废弃物的减量化,提出建立循环经济的构想。2000年正式颁布《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实施过程中,中央政府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推进计划和相关政策,地方政府在严格执行法律法规的同时,则相应制定发展规划。至今,日本已成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近几年又提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国家目标。
  1、日本政府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
  我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理论到实践,由点到面的渐进过程。开始,人们往往把循环经济只看成是企业生产层面的事。但在日本政府看来,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更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不仅是新的观念的产生,更是对旧的观念的摒弃;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从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看,循环经济不仅是企业生产层面的事,而且是贯穿生产、建设、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是牵涉每家企业、每户家庭、每个成员的社会工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外部性的存在,市场并不能自发作用,有效防止企业乃至个人对整个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同时也由于循环经济思想的前瞻性、产生效益的社会性,并不是每个企业和消费者都能够主动规范自身行为、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投入。因此,必须借助政府这一“守夜者”的力量,去加大循环经济理念的社会宣传,加强循环经济的产业整合与引导,组织动员更多的企业、个人参与到循环经济发展中去,从而促进全社会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日本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四大路径是:一是科学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二是制定推进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实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四是倡导全民环保,推进公众参与。从而强力推进着循环经济从企业走向社区,走向社会,推进着循环型社会的建设。
  2、日本的循环经济体现在物质循环、能量高效利用和水循环三个方面
  物质循环。废弃物质的再生循环利用,是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切入点。日本每年要废弃1800万台电视机、冰箱、空调和洗衣机,重量达60万吨。在《家电再生使用法》出台以前,其中大约一半被填埋,回收和分拣也只有很少一部分。现在日本《家用电器再利用法》规定:厂家对废旧家电承担回收利用义务;消费者有配合回收的义务,随意丢弃必须支付丢弃费(丢弃一台电视机要付2700日元);零售商承担回收并按指定地点向厂家移交的义务。消费者在废弃大件家电时打电话给家电经销商,由其负责回收,集中送往生产厂家出资的“废弃家电处理中心”,将其分拆,按资源类别进行循环利用。仅此一项日本每年可从中回收10万吨铁、铜、铝等金属和玻璃、塑料等大量有用资源。在日本不仅废旧家电得到充分回收利用,废旧汽车、建筑垃圾、生活污泥等许多废弃物也都必须进行“再资源化”处理。日本福冈市的三菱材料股份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年产700万吨以上。他们在物质循环利用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将火力发电站的煤灰和各种污泥大量用作水泥原料,将废轮胎、废塑料和木屑等用作燃料的一部分,利用燃烧设备废热进行发电。此举不仅可以稳定处理大量废弃物,还利用1450度高温区段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烧结处理,实现资源再生,其产品大量出口中国和东南亚地区。
  能量高效利用。日本是再生能源技术探索较早、新能源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在再生能源利用方面,日本采取了废弃物发电和燃料制造、生物发电和生物热利用、温度差能源等多种方式。20世纪70年代日本大量采取垃圾焚烧发电,但垃圾焚烧产生的二 英难于处理,排出后严重污染空气,焚烧炉附近的居民癌症发病率提高,新生儿畸形。为了有效防止二 英污染,同时挖掘蕴藏在生活垃圾中的能源,70年代后期,日本将焚烧发电改为生物发酵,从城市垃圾中提出沼气,再用沼气发电。现在,又将垃圾制成固体燃料(RDF),并以此为原料发电。以大牟田再循环发电站为例,他们将包括大牟田市在内的福冈县和熊本县共14个乡镇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进行破碎和挑选处理后,回收其中的铁屑、铝屑等资源,同时将纸张、塑料瓶等进行分类包装资源化处理,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可燃物送至固体燃料(RDF)制造中心处理。制成的固体燃料(RDF)通过皮带输送机送至旁边的“大牟田再循环发电站”,高温烧却,使垃圾中的热能得到充分的利用。由于连续24小时800度以上高温燃烧,并且采用先进的环保设备,所以有效地控制了二 英的污染。
  水循环。日本是资源性缺水国家,对水资源的利用要求十分严格。为了保证河水在自然循环中的净化能力,政府规定只有在河流中的水超过河流正常流量时才能取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后的“中水”大多实施回用,被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城市绿地灌溉、消防、冲洗汽车、冲洗卫生设施等诸多方面。目前,日本较大的工业回用水项目有:东京江东地区工业水道、名古屋工业水道、川崎市工业水道等。在福冈县,我们参观了其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御笠川净化中心,日处理污水39.47万吨,覆盖五市一镇,受益人数达71万人。该厂将尾水用作机械冷却水和厕所清洗水,产生的污泥经过除臭、干燥、熔融后用作建筑材料和煤炭混烧材料,污泥的发酵气体则用作燃料,每个环节都实现了清洁和再生利用,污水处理完全做到了无害化、资源化。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将地下水作为自备水资源进行保护,禁止含有害物质的水渗入地下,严格控制垃圾填埋,确保地下水常清不染。
  3、日本的企业从“被动守法”走上“自觉环保”,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力军
  在日本,除了法律的严格约束、先进的技术支撑外,企业的自觉环保是循环经济成功实践的基础。企业大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许多大企业以主动积极的环保行为展示形象,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不仅降低了成本,消灭了污染,而且提高了诚信度和社会满意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我们考察到的西日本家电再循环公司、生态木材股份公司、日产九州工厂、三菱材料等企业,可以说,个个都是环保模范企业,个个都是循环经济的典范。为配合日本《家电回收再利用法》的实施,西日本家电再生使用株式会社投入4亿日元,建成一座处理能力为100万台的废旧电器回收利用工厂,股东有东芝、松下、索尼、三菱等9家日本大公司。日本的生态木材股份公司主要制造销售使用废木材和废塑料的建筑材料,他们将废木材和废塑料粉碎,经混炼加热后在半熔化状态下加工成型、生产建材。100%使用废木材和废塑料生产的建材,不仅外观和触感酷似天然木材,在性能上则更胜一筹。由于与树脂结合,且不含甲醛等有毒化学物质,所以不易腐蚀和变型,既环保又耐用,被广泛应用于室外景观装饰、土木建筑、住宅等领域。
  三、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建设和ESCO节能事业
  日本从1997年就从“零排放”的构想出发,开始规划和建设生态工业园,并把它作为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据介绍,日本政府先后批准建设了26个生态工业园区,这些生态工业园区由环境省、产经省根据废弃物产生的种类和数量以及经济运送距离,综合考虑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当地的环境因素而批准设立。日本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特点是:政府主导、学术支持、民众参与、企业化运作,产(企业)-学(大学/科研院所)-官(政府)-民(国民)紧密协作,共同推进实施。
  政府主导。一是制定规划。政府根据当地产业特点,产业相关性以及废弃物产生的种类和数量,规划建设不同类型的生态工业园区。日本的生态工业园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零排放型的工业园区,一种是事后再利用的工业园区。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是根据过去钢铁等重工业发达的特点,规划建设以废家电、有机溶剂、有色金属等为主的再生利用生态工业园。二是出台优惠政策。除了国家给予生态工业园补助外,市里也拨专款补贴厂地费用,同时还制定环境未来技术开发补助金制度,扶助有关利用废弃物的验证研究和社会体系研究。例如,日本对再生利用产品在使用期内按售价的14%进行特别退税;政府对循环经济的直接投入很大,大阪市的垃圾处理发电厂均由政府投资建设,并且将每年的运行费用列入政府财政预算;该市的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其建设费用中央政府出资1/2,地方政府出资1/4,有关农场主只要出资1/4;政府还统一购买建设用地,平整后廉价出租给再生利用企业使用。三是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市政相关部门的一条龙服务,简化手续,完善基础设施。
  学术支持。日本的多数生态工业园都设有专门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全面开展从基础研究、验证研究及其企业化的相关工作。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就有14所从事废弃物再生利用的研究机构,其中集聚了日本国内最尖端的包括泡沫聚苯乙烯、废物清洗、复合金属等再生利用研究机构,对当地企业给予技术支持。
  企业化运作。园区将针对各类废弃物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集中设立在园区内,从事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和集中安全填埋,拆解、分类后的不同废弃物质在园区内企业间相互交易,实现规模化处理。园区内的各个再生企业、复合核心设施以及卫生填埋场相互合作,互惠互利。如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就集中有数十家专门从事汽车、家电、办公设备、废旧塑料、食用油、清洗剂等各类废旧资源再生利用的企业。
  民众参与。在日本的生态工业园,往往都建有以生态工业园工程为生动教材的环境学习基地,作为市民参观、实践和提供建议的场所。
  日本能源匮乏,几乎所有的石油、燃气、煤炭都依赖进口,全国上下十分珍惜能源,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能源节约国。其节能措施已落实到企业生产、社会服务的各个领域。日本目前推进节能的适用方法主要是ESCO节能事业,它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有:一是提供综合服务。主要包括节能诊断;节能改造的设计、施工和监理;节能效果的检测和验证;节能设备和系统的维护与运行管理以及ESCO事业资金的筹措与融资。二是节能方法先进实用。如在大楼内引进热电联供系统,减少电量、有效利用排热;照明器具变频控制、安装人感传感器、反射板,提高照明器具的效率;提高空调机及热源机的效率,空调送气排气风扇实行变频控制、变风量控制;水龙头采用节水阀门,卫生间采用拟声装置、节水装置、气利用中水等。三是适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机关、酒店、医院、学校、工厂设施等。四是效果明显。可以有效推进节能、削减水电费和CO2排放量,培植壮大新型产业。如日本大阪府立母子保健医疗中心通过实施ESCO事业,每年可节省2.2亿日元电费,节能率达24.8%。
  四、日本的环境博物馆和国民环保教育
  日本的国民环保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幼儿到成人全面覆盖,环保教育伴随人的一生。日本不仅将环境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法,而且还通过建设环境教育馆、环保俱乐部、编制通俗环保教材、成立环保民间组织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公民环境意识,他们的环保活动不仅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而且载体先进,寓教于乐。“边玩边学”、“大家一起愉快地学习环保知识”、“努力就有收获”多种形式的宣传思路,让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位于北九州市的环境博物馆,大量采用太阳光发电、雨水利用体系等环保性技术和设备,其建筑本身就是一个现实生动的教材;博物馆内部设有环境学习中心、环境信息中心和环境活动中心;既有警示教育的内容,也有环保实用技术的展示和绿色生活方面的知识宣传。在这里看一看、摸一摸,就可以愉快地学到环保知识,儿童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器具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力量,有效地培养了儿童珍爱大自然的意识。在日本,环保已成为一种公共文化和文明理念,渗透到了日本的企业生产、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全社会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五、经验和启示
  通过考察我们深切感受到,日本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艰辛历程,正是我们现在或者将来可能要经历的阶段。日本在工业化后期环境保护的理念先进、措施具体、效果明显,环境保护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环保经验,对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基本前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不重视环保,说到底,就是要看在思想认识上、在实际工作中是否真正落实和体现“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致富百姓,让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们所追求的幸福,不只是有钱、有房就是幸福,我们不但要物质生活的富裕,而且要精神生活的富裕;不仅要生活条件的改善,更需要生活质量的改善。人的一生健康是最大的幸福。如果仅仅经济发展上去了,群众收入提高了,而我们喝的是不干净的水、呼吸的是污浊的空气、吃的是被污染的食品,再多的钱也换不来健康。日本也曾经走过“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实现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关键的一条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当前,扬州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起飞期和全面达小康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环境污染高峰期和环境违法行为多发期。面对类似日本工业化中期出现的诸多环境挑战,如果我们能切实转变发展观念,认真落实“环保优先”方针,真正实现由“经济优先”向“环保优先”的历史性转变,是完全有条件,也有可能避免重蹈覆辙、绕过日本“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的。
  2、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从日本环境保护的实践看,日本环境治理表面上是依仗先进的技术支撑,但其实质是有赖于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在10天左右的实地考察中,我们强烈感受到,日本政府的环保主导作用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而有所弱化,相反日趋增强;无论是循环型社会法律体系的制定,还是规范、扶持政策措施的出台;无论是加大对循环经济投入,还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产学研联合;无论是推进企业的清洁生产,还是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无不让人体会到政府强有力的行政推力。日本作为一个市场经济成熟、环保法律体系完善、国民环保素质较高的国家,政府仍然十分注重发挥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导作用,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和环保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企业主动治污、公众自觉环保理念比较薄弱,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与环境矛盾日趋突出,更需要各级政府充分利用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强势地位,通过完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科学编制环保规划、制定落实“环保优先”的促进政策、倡导全民环保等手段,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应有的重要影响,促进全社会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更少的环境代价,谋求又好又快发展。
  3、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工业园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决环保问题的根本举措。建设生态工业园不是简单的理念转换、名称更换,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发展思路的变革、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日本生态工业园发展到今天,曾经历了艰苦的产业结构调整。日本北九州市、大牟田市原先分别是以发展钢铁为主和以煤炭产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为治理公害、推进产业转型,他们关闭钢厂,封山闭矿,加强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在原先的土地上发展壮大再生利用企业,建成了现在的北九州生态工业园和大牟田生态工业园。日本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无论是从事家电、木材、建材再生利用还是垃圾再生利用的企业,也都是循环经济产业链上的,真正做到了企业集群、产业集聚。此外,日本建立起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的技术研究支撑体系,不仅在生态工业园区开辟实验研究区域,入驻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而且对循环型社会的关键技术、实证研究和商业规模化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促进了循环型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扬州也正在着手开展生态工业园建设试点,我们应认真学习日本的经验,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切实在企业层面建立起物质循环利用的产业链,在社会层面构建起科研-教育-生产为一体的循环型经济体系。
  4、加强全社会的环保宣传教育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动力所在。日本重视国民的环保教育和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治理、全民参与、根植基层、覆盖全社会”的环保网络,日本公众对环保的广泛参与,成为环境保护的强大力量。相较而言,我国在这方面显得薄弱。从现在开始,应进一步强化全民环保教育,将环保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内容,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环保知识和环境形势,树立环境为人人、人人为环境的主体观念和人人既是倡导者、更是治理者的责任理念;加大对环保民间组织的支持和扶持,动员更多的人从事环保公益事业和政策倡导,推进公众参与,提高全社会环境意识。
  5、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基础。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在一个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环保设施严重缺乏的环境里,很难发展循环经济。日本九十年代初期,加强环保工作的主要措施就是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我1993年去过日本,那时看他们的环保,是看基础设施有无问题,看他们建设的污水厂、垃圾场。时隔13年,这次再去日本,看他们已经不是污染物的“处置”问题了,而是如何将“污染物”再利用的问题,如何变废为宝,变垃圾为资源,回收利用、循环使用。这次考察,最大的一个感受是:我们这些年花大代价、大气力建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实际还只是相当于日本1993年以前的水平,当我们为削减污染物而头痛的时候,日本人已将我们心目中的垃圾、污水创造了价值,真正体现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在现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尽快改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加快推进污染集中处理,实现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和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推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打牢环境保护的基础。
  6、切实加强环境执法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关键手段。一是企业自觉守法,二是环保部门严格执法,三是各级党政领导要带头严格执法和支持执法。日本企业较强的环保意识是建立在完备的环保法律体系基础上的。而在当前我国的环保法律体系尚不完善,众多企业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还未切实跟上的时候,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有利于改善当前环保执法工作中“守法成本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不正常现象,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守法意识,有利于推动企业积极主动开展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保执法监管,不仅需要环保部门敢于执法、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也需要各级政府支持和理解环境执法,努力为环境执法创造有利条件和支持氛围,更需要各部门的协作,共同堵截环保违法行为查处的漏洞,形成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合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