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污染源——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发布时间:2008-06-10 00:00浏览次数:

●  孔福生 (省污染源普查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报告为做好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要求,也深刻表明了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2007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方案》,决定于2008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合环境管理的实际需要,江苏省政府颁发了《江苏省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任务,适当增加了普查内容,扩大了范围,调整了普查步骤,制定了工作计划,为全省污染源普查的顺利实施明确了行动纲领。
一、《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1、普查工作目标。污染源普查的主要工作目标有5个:一是全面掌握江苏省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污染治理水平和治理费用等情况,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提供依据;二是建立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污染源的管理奠定基础;三是掌握污染源的总体样本,为建立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和平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创造条件;四是提高各级环保部门,尤其是基层环保部门的管理能力;五是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
  2、普查时段。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共分三个阶段: 2007年底前,开展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抓好普查方案、技术规范的编制和完善,污染源的监测,开展普查工作综合试点、清查以及培训、宣传等工作; 2008年初至年底,各地组织开展普查填报和数据汇总工作,年底完成普查工作总体报告; 2009年初至7月,组织对普查工作进行验收评比,建立省级污染源数据库,上报和发布普查数据,开发利用普查成果。
  3、普查对象与内容。普查对象为江苏省境内所有排放污染物的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其中工业源普查我们专门增加了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情况,为下一步在国控、省控重点污染源全面安装自动在线装置打好基础;为配合和推动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省政府将我省重点流域的农村生活污染源普查范围确定为太湖流域,并相应扩大到南京、无锡、苏州、常州、镇江5市所属16个县(市、区)。
  4、普查污染物的种类。本次污染源普查的污染物种类是对环境影响较大、对污染防治具有普遍意义的污染物,囊括了废水、废气、工业固体废物、脱硫设施、核与辐射、农药渔药等方面的主要污染监测指标,在太湖流域的工业源和农村生活源中增加了总磷、总氮指标。
  5、普查技术路线和步骤。根据实际需要,我省作了四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在准备试点阶段中增加了县级地区(江都市)综合试点工作,以探索全面普查的组织实施办法,积累工作经验;二是把国家方案2008年1月对排污企业和单位的清查工作提前到2007年底进行,以保证清查工作质量,同时为全面普查工作争取时间;三是提前做好由普查机构统一填报的地区代码、水体代码、经纬度等基础数据工作;四是明确了县(市、区)普查数据由省辖市汇总审核、省辖市普查数据由省里汇总审核的两级汇总审核制。
  6、普查组织及实施。我省的污染源普查由省污染源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环保厅,由省环保厅、统计局、农林厅、海洋与渔业局、农机局有关人员组成,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成员单位和各级普查机构的职责。
  7、普查培训。采取分级培训的办法,确保所有普查人员都经过培训。
  8、质量控制。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都要建立普查数据质量控制责任制,设立专门的质量控制岗位,并对每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和检查验收。
  9、宣传动员。通过各种渠道和载体,深入开展污染源普查的宣传工作,正确运用舆论导向,引导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
  10、普查经费。普查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共同负担,各级人民政府应将污染源普查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11、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所有污染源普查对象都必须按时、如实填报普查数据,否则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二、做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几点想法
  1、充分认识意义。各级政府各部门应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到污染源普查是江苏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实施环保优先方针,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把这项工作列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切实抓好。
  2、形成合力。污染源普查涉及多个部门,能否形成紧密配合、高效运转的工作机制,是决定普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各部门要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
  3、各级污染源普查办公室要发挥好牵头作用。要根据国家规定和我省的普查实施方案,把普查各个方面、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的工作安排得更加细致,更具操作性。
  4、强化组织实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原则性、技术性、规范性非常强。普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要在加强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方法、实施措施和宣传动员、经费保障方面加大力度,形成高效有力的工作机制、专业的人才队伍和技术的支撑体系。
  5、严把质量关。质量是普查工作的生命、这次污染源普查是全国环保系统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行动,不可能,也不允许出现重大反复,每个工作人员都应始终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不可掉以轻心。
  6、争取全社会支持配合。这次普查涉及范围之广,参与部门之多,技术要求之高,工作难度之大,都是以往所没有的,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广泛动员和组织,争取全社会积极配合和参与污染源普查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