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市——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发布时间:2008-06-10 00:00浏览次数:

●  周 迁 (省厅自然处)

  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将其上升为全面小康的新目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的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新目标。如何建设生态文明,是摆在我们面前亟需回答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当前,建设生态市已成为各级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实践。张家港等首批生态市的成功创建,以及生态市建设在全省的蓬勃发展充分说明,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建设生态市(省、县),是实现生态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值得大力推广,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一、生态市与生态文明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1、生态市的内涵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理念
  生态文明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生态市就是人类社会活动遵循生态学原理,在保持社会、经济、文化等蓬勃发展的同时,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自然生态服务功能不断优化,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协调一致。由此不难看出,生态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内涵和建设目标与生态文明的理念、思想和要求是非常一致的。生态市建设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追求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又追求改善环境、社会公平,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所包涵的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兼顾当前与长远利益,追求持续发展的思想。
  2、生态市的目标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长期以来的盲目发展最终使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生态文明的诞生,正是对这种发展模式的反思,它追求“以人为本”,但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关注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类自身的利益并保持持续发展。“以人为本”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在生态市建设的36项指标中,直接和间接涉及到人的指标就有17项。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居民提供健康、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和条件,是生态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归宿,也是生态市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生态市的建设目标、内容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
  3、生态市的指标体系体现了生态文明的特征
  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市是一种全新的区域发展模式,不论在发展的观念与理念上,还是在产业发展的层次上,在社会价值的取向上,在生态建设的标准上,在管理水平上和人们的行为模式上,都有别于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模式。国家环保总局为引导各地科学建设生态市,颁布了一套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涵了6项基本条件和36项建设指标,涉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个方面,充分体现了生态市建设目标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包含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了使生态市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国家环保总局提出了生态市建设的六大体系,即: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稳定的资源保障体系、良好的生态环境体系、和谐的生态人居体系、健康的生态文化体系以及完善的能力保障体系,与生态文明的主要特征在本质上完全一致。
二、生态市的建设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发展
  1、生态市的建设促进了生态意识的提高
  生态意识是生态文明的基础,也是生态市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各地在建设生态市过程中,均把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在幼儿园和中小学开展环境渗透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新闻媒介和标语、板报、社区活动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建设内容,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在已命名的4个市和已通过国家技术考核的太仓、吴江市中,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都在95%以上。民意调查结果表明,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十分关注,对生态市建设都持支持态度,对生态环境的满意率均在90%以上,绿色学校比例达到80%以上,均远远高于同类未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地区。
  2、生态市的建设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要求按照生态规律组织整个生产、消费和废物处理过程,这正是生态市建设大力倡导的新的发展模式。各地在开展生态市建设中,均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市建设的核心,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措施,作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内部“小循环”,推进园区工业“中循环”,促进经济社会“大循环”,培育出一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循环经济典型。在张家港等4个国家生态市和已通过国家技术考核的太仓、吴江市中,已有150家循环经济典型企业,近20%的规模企业通过了ISO14000认证,有500多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
  3、生态市的建设促进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是生态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之一,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各地在开展生态市建设中,均把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苏州、无锡两市90%以上的乡镇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厂,70%以上的乡镇建成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初步建立起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基本消除了垃圾污染;80%以上的河流疏浚过一遍,河道水面基本消除了漂浮物污染;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森林覆盖率等环境指标大幅度提升,3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了生态村,30%以上的社区建成了“绿色社区”,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群众的环境投诉率明显下降,环境质量满意率明显提高。
  张家港等国家首批生态市以及太仓、吴江等市创建生态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设生态市促进了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意识和道德素质,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可以说,生态市建设是现阶段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力抓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