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

发布时间:2009-11-16 00:00浏览次数:

以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

●  任  勇  (国家环保部)

  在我们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提振经济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实际上还同时面临着资源环境等多重危机。
  多重危机是“世界问题复合体”的必然结果。表面上看,多重危机有着各自的直接原因并沿着不同的方向在发展,但本质上相互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应对多重危机,需要系统创新。为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
  在绿色新政中,政府的“绿色领导力”是基本要义,“绿色经济”是基本目标,“绿色投资”是基本方法,“绿色政策改革”是基本保障。绿色新政理念提出以后,得到了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的积极响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多重危机同时肆虐地球家园
  应对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衰退是目前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民众的主流声音和压倒一切的要务。然而,当我们冷静思考2008年9月暴发的金融海啸前后的世界局势,不难发现我们不仅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而且面临着更长时间和更大空间跨度上的其他危机。
  在2008年之前的若干年里,石油价格总体上一路飙升,2008年每桶达到150美元后,又大幅跌至2009年初的40美元。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年,石油价格将攀升至每桶200美元左右。铁矿石等其他矿产资源也有着类似的价格振荡。能源和自然资源供给短缺已经引发了地区战争和政治动荡。
  2007年出现的粮食价格飙升使得发展中国家花费了3240亿美元来养活他们的人民,这个数字相当于最近3年全球所有对外援助资金的总和。然而,粮食安全问题目前并没有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长期存在。目前,发展中国家1/5的人口没有足够的清洁水,一半人口没有基本的水卫生设施。
  在众多全球环境问题中,气候变化问题在近两年进入前所未有的“危机”阶段。一方面,诸多方面观点认为,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处于生态阈值水平,人类受气候变暖威胁的程度和广度已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另一方面,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进程进入了后京都制度框架谈判的关键阶段,各国对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寄予厚望,但艰苦曲折的谈判又使人们产生了很多的失望和担忧。
  金融危机迅速导致经济下滑,资源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同样可以逐渐地并从根本上摧毁传统经济增长的基石。反过来,经济危机正在削弱人们应对环境危机的决心和能力。旧的体系难以为继,必须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实行绿色新政  应对多重危机
  应对金融危机,人们不由得想起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具体包括整顿金融业、社会救济事业、振兴工农业、建设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罗斯福新政不仅使美国乃至世界摆脱了经济大萧条,而且形成了使美国在20世纪保持繁荣的治理结构和政策体系。
  根据这一历史经验,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时,人们自然会呼唤另一个“新政”。其实,自从2008年年底,许多国家纷纷发布了经济刺激方案和计划,逐渐勾画出“新政”的轮廓。联合国环境署在2009年2月召开的第二十五届理事会上郑重提出了“实行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的倡议。
  根据这一倡议,绿色新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多重危机需要全球范围和广泛领域的政府领导力。所谓政府的“领导力(Leadership)”,就是政府引导和激励社会朝某一目标努力的行为组合,既包括提振信心,更需要采取行动的措施和综合能力。无论从这次金融危机是自由市场经济“惹的祸”的事实出发,还是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物品属性看,强有力的政府领导力都是应对多重危机的关键。
  其次,绿色新政需要全球协调的、大规模的刺激计划和政策措施。这些计划和措施的近期目标是要复苏全球经济,保证并增加就业,保护弱势群体;中期目标是减轻经济对碳的依赖,减轻生态系统退化,使经济走上清洁、稳定的发展轨道;长期目标是实现可持续的和开放的增长,实现千年发展目标,在2050年消除绝对贫困。
  第三,要实现上述目标,联合国环境署建议在绿色经济部门投入3万亿美元的资金,投资重点应包括7个领域:高能效建筑、可持续能源、可持续交通、淡水资源、生态基础设施、可持续农业,以及诸如废物循环利用等其他领域。
  第四,改革国内政策架构,确保绿色投资在国内经济发展中的成功。
  第五,改革国际政策架构和国际协调,支持各国的努力。
  可以看出,在绿色新政中,政府的“绿色领导力”是基本要义,“绿色经济”是基本目标,“绿色投资”是基本方法,“绿色政策改革”是基本保障。
  绿色经济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广义的概念。凡是朝着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向的经济活动都是绿色经济。从资源开发到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再生产全过程是经济活动的永恒主题,然而,从不同发展目的出发可以对这一主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为了强调知识和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倡导知识经济;为了降低经济增长过高依赖化石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缓解气候变暖,提出发展低碳经济;针对传统经济发展对资源的线性利用方式问题(从资源到废物),要发展循环经济。这些都是实现绿色经济的途径和方法。当然,绿色经济还要求培育新的清洁产业,发展清洁技术等。只有正确把握这些概念的本质,在实践中才不会混淆和盲从。
世界各国积极探索实践绿色新政
  绿色新政概念提出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和集团积极响应。在美、德、法等国的经济刺激计划中,绿色投资都保持在10%-20%水平,韩国高达80%。世界资源研究所对美国经济刺激方案的评价结果显示,向绿色领域每投入10亿美元,可以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取得4.5亿美元的节能效果。
  从全球范围看,建筑领域能耗及其温室气体排放和废物产生量占总能耗及相应排放量的30%-40%。如果用好现有的技术,就可以使建筑能耗降低80%,同时创造1.11亿个就业岗位。世界交通能耗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如果用好现有的技术,交通领域可以节省60亿桶汽油,每年减少2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如果转向生产低排放汽车,全球可以创造3800万个工作岗位和1900万个辅助性工作岗位。全球范围的供水、水处理领域的市场规模在2530亿美元左右,到2020年将增加到6580亿美元。废物循环利用是一个具有巨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领域,在美国,废物循环利用行业年产值2360亿美元,超过100万人在5.6万个相关的公共和私人部门或企业就职;欧盟成员国2000年的再制造产值占到其GDP的4%;到2010年,发展循环经济将使日本新的环境保护产业创造近37万亿日元的产值,提供1400万个就业机会。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投资在6300亿元的水平,形成至少2000万的就业岗位;我国目前可再生能源行业的产值170亿美元,就业人口100万,若能执行更严格的空调和冰箱能效标准,就能节省一座三峡大坝的发电量。
  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不少国家的绿色产业出现了逆势上扬。世界最大的富豪对电动汽车、太阳能和地热能源的投资热情并没有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在2008年,德国所有银行的收益增长率都降到了5%以下,但一家从事绿色投资的银行(GLS)的收益增长率却维持在27%左右。
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亟待扎实推进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中国的绿色新政是坚强的、清晰的和务实的。我国领导人的绿色新政意愿是非常坚定和明确的。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接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外方委员时曾坦诚地说,要成为一个环保总理,内阁应该是一个环保内阁,我们不仅要创造一个繁荣的中国,还要使中国保持蓝天白云的良好环境;在2008年的接见中,他又明确指出,在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遭受影响的情况下,中国仍将坚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高度重视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国政府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措施和力度坚定不移,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坚定不移。
  从战略思想上看,中国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当今世界上典型的绿色新政理念,并逐渐形成了清晰的、具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的战略路线图。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我们确立了以“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核心价值的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将指导经济增长的原则从“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对内,通过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来转变发展模式;对外,通过走和平发展道路,促进和谐世界建立。
  在处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方面,我国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国家将环境保护作为关系到人类发展文明全局的大问题来认识,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理念;确定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为了协调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正在推进“三个历史性转变”。
  在实践层面,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方案等都是实施绿色新政具体而务实的行动和措施。在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的4万亿元刺激方案中,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占5%,如果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结构和技术、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投资中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或对环境保护有间接推动作用的投资,我国绿色投资为数可观,按照国外机构的估计,可能会达到38%左右。
  除了电子信息和物流两个产业外,汽车、钢铁、纺织、制造、有色金属、轻工和化工等七大产业振兴规划都明确提出了结构调整、技术更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绿色的目标、任务或措施。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绿色新政的重点领域和发达国家相关绿色投资的方向相比,尽管我国绿色新政的战略体系是先进的,但有关行动和措施的出发点和目标还停留在解决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等初级发展阶段面临的基本问题上,缺乏新型产业的培养,以及在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方面的集中投资。所以,虽然我国经济刺激方案的绿色投资比例可能较高,但总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的绿色投资。这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情决定的,但我国为此有可能失去下一轮产业和技术革命的先机,未来仍将继续处于追赶状态。
  因此,我国要及时把握国际绿色新政的潮流,继续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的绿色新政,以绿色新政应对多重危机,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机遇推动绿色投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步伐,在着力解决高能耗、高污染等基本问题的同时,要放眼世界,着眼未来,着力培育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再生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研发传统产业的清洁化技术,抓住下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先机。
  在我国进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的新时期,发展需要环保,环保为了发展,两者高度融合是这个时期的新特征,也是走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的基本要求。
  环保部门既是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督者和统一管理者,也是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者和协调者;既要做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绿色新政的忠实实践者,也要做绿色新政理念的积极倡导者,为中国的绿色发展在理论思想和实际行动上作出贡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