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3)重点任务

发布时间:2009-12-02 00:00浏览次数:

三、重点任务

(一)突出发展重点,推进优势产业优化升级。

以先进技术和装备改造提升食品、烟草、盐业、造纸、家电、塑料、五金、自行车、工艺美术,以及轻机、电光源、电池、陶瓷等重点行业和传统特色行业,加快发展产业链高端环节,着力解决产品同质化和档次不高的问题。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限制和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技术、工艺、装备和产品。

食品行业。积极调整食品的营养结构和功能结构,不断延伸产业链。加强功能性食品有效成分检测、现代食品组份分离、功能因子生物活性稳态化、高档酒酿造勾兑、新型安全节能包装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开发功能性食品,速冻、微波、保鲜、调味、中西式快餐等方便休闲食品,符合安全、营养、功能要求的定型包装等系列食品,粮、油、肉、菜、奶系列农产品和深度加工食品,以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传统食品。

烟草行业。以中式卷烟为发展方向,加快卷烟自主核心技术研究,促进设计系统化、加工精细化、控制智能化、生产集约化。推进卷烟调香、降焦减害、特色工艺及特种配套设备等核心技术研究。加强卷烟清洁生产、节能环保、工业废物无害化技术研究,在开发使用可降解、可循环、无公害包装材料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进一步提升“苏烟”、“南京”、“一品梅”等核心品牌价值,增加高档卷烟产销量,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在中国烟草“双十”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盐行业。调整制盐工业组织结构和区域布局,运用矿卤日晒制盐、海盐塑苫、矿盐卤水净化精制等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综合能耗,推动制盐工业转型升级。依托区域内丰富的岩盐、海盐资源,加快向盐化工产业链延伸,推进盐碱配套、盐化联合。加强盐业行政管理和食盐流通网络体系建设,丰富产品结构,强化质量检测,实现渠道增值,巩固消除碘缺乏危害成效。

造纸行业。大力开发三清滤纸、鞋垫纸板、纸杯原纸和票证原纸等各种高附加值纸张(纸板)和纸品,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整合废纸资源,培育规模较大的废纸回收经营企业,加快建设大型废纸回收交易市场。开发利用稻麦草、芦苇、杨木边角料、桑树枝条等造纸原料资源的新技术,实施农、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建设生活用纸和包装用纸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降低造纸废水及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实施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家用电器行业。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瞄准高新技术和高端产品,加强节能降耗、静音化和智能化技术开发,利用变频技术、混合动力技术、新材料技术,实施节能高档化改造,提高产品档次,增加花色品种。支持研制市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智能化家电产品,以及小批量、高性能、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小家电产品。

塑料制品行业。加强改性、合金化、再生利用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先进塑料成型装备国产化,进一步扩大工程塑料、多功能塑料、工业配套塑料件、可降解和环保型塑料、塑料复合包装材料在电器、汽车、军工、农业、医学、环保和包装等领域的应用。

五金制品行业。采用工业设计、表面抛磨光、表面二次加工、少切削、压铸无切削和冷挤压、高速冲压、新材料应用等技术,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生产专利,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自行车行业。以重点企业为依托,构建行业共性技术开发平台,加强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碳素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出新型高档、高附加值自行车品种,提升产品档次,向轻量化、功能化方向发展。采用锂离子电池替代电动自行车的铅酸蓄电池,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

工艺美术行业。发挥江苏特色文化优势,应用漆器多色彩网印刷、彩色感光、玻璃钢立体成型、金属腐蚀和丝网印刷等专有技术,以及绣、镶、嵌、拼、贴等多种技艺和丝、棉、麻、木、泥、石等天然材料应用改性技术,开发符合市场需求、适应时代潮流的实用型工艺美术新产品。

轻机行业加快推进关键装备国产化和信息化的融合,电光源行业加快研制大功率LED等节能产品,陶瓷行业进一步扩大蜂窝陶瓷等高技术产品的生产规模。

(二)推进布局优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以地区资源和产业特色为依托,创建集信息、研发、培训、检测、交易和物流中心于一体的区域性产业制造与配套体系,使轻工特色区域和产业集群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产业集群内实现中小企业资源共享,全面提高产业的制造水平和国际市场竞争力。

推进产业集聚发展。盐行业发挥资源、区位、市场优势,推进镇江新区氯碱和精细化工、淮安盐化工园区、盐城滨海化工园区氯碱等项目建设,努力形成南、北、中地区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盐化工产业布局。酿酒行业以洋河、双沟、今世缘等企业为龙头,整合苏酒资源,支持企业上市,打造宿迁“酒都”。自行车行业通过推进协作配套,形成苏州昆山、太仓自行车产业集群、无锡锡山电动自行车产业集群、泰州海陵自行车零配件产业集群。皮革行业发挥丹阳、江都、吴江等地企业相对集中的优势,通过兼并重组,培育34个龙头企业,延伸现有产业链,打造一批高端名牌产品。工艺美术行业加快推动苏州刺绣、宜兴陶瓷、南京金箔、东海水晶、东台发绣、泰州乐器、常州梳篦、扬州玉器和漆器等产品的集聚发展,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产业集群。

(三)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保障机制。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加快建立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快速处置以及产品追溯、召回和退市制度,从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出厂检验等环节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大力整顿食品加工企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能力建设,对乳品、饮料、罐头、酿酒、发酵、焙烤、粮食加工、肉制品加工、食用植物油、食盐、食品添加剂等行业的重点企业,完善内部质量控制网络和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增加先进的原料检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和产品出厂检验装备,特别是快速检验和在线检验设备。强化对产品和原料中农残、药残、重金属的监控和分析。全面清理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严格甜味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的监督管理。提高食品行业准入门槛,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四)实施品牌战略,大力提升品牌经济比重。

在食品、盐业、烟草、家电、造纸等重点行业,推进自主品牌建设,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建立和完善品牌评价体系,加强品牌保护和宣传,通过会展、网络、公共平台等多种形式和渠道,扩大我省轻工品牌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培育一批国家名牌和驰名、著名商标,品牌经济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升雨润、洋河、隆力奇、维维、月星、“淮”牌食盐等一批轻工名牌产品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参与、品牌收购等方式,把自主品牌推向国内外市场。支持具有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值,推进我省轻工产品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通过优质名牌产品的出口,巩固美、欧、日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俄罗斯、非洲、北欧等新兴市场。以食品、家电、家具、五金、皮革、照明电器、工艺美术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区域性品牌影响力的轻工专业市场,充分发挥专业市场的带动辐射作用。

(五)推行节能减排,为产业发展拓展空间。

认真落实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推行《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中的轻工行业节能技术。积极推广应用技术成熟、成本低的污水治理技术和节能技术。推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从源头上和过程中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施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并对副产物和废弃物实施资源化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原料利用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在盐业、造纸、玻璃、家电、塑料、电池等行业加快技术改造,推广成熟共性关键技术,鼓励企业采用节水、节能的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废纸、碎玻璃、废旧家电、废旧塑料、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率。在淀粉、味精、啤酒等行业,推广含糖有机质废弃物转化为生物油脂工程化技术、高级氧化—生物强化—膜分离等集成处理技术,实现水和其他废弃资源的再利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加快淘汰盐业、造纸、酒精、味精和柠檬酸等产品的落后产能。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