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第二次公示
(一)建设项目情况简述
扩建项目选址位于吴江市平望镇平西村(中良热电有限公司西侧,原有项目厂区内,不新增土地),本项目拟采用BOO(建设-运营-运营)建设模式。
本次扩建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1) 主厂房中第三套焚烧炉、余热锅炉系统。2) 主厂房中第三套烟气净化系统。3) 主厂房中第三套风烟道系统。4) 主厂房中的第二套汽轮发电机组。5) 第二套循环冷却塔系统等。
扩建规模为焚烧垃圾300t/d(10万t/a)。建设1台300t/d二段式炉排炉,1台(单台MCR蒸发量30t/h)余热锅炉。设1台6MW汽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3540万kwh。生产和生活用水全部从市政自来水接入,备用电源引自附近的变电站。
本工程烟气净化拟采用石灰半干法脱酸+活性炭喷射+袋式除尘器串联的方式。本工程渗滤液和生产废水采用“UASB+MBR+NF”的处理工艺的组合。本工程垃圾焚烧后炉底排出的残渣外运综合利用,飞灰进行固化处理后安全填埋。
工程建设期14个月。工程总投资6182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30万元,占总投资的24.7%。
(二)环境影响预测结果
l 环境空气
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本次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评价区域SO2、NO2、PM10、H2S、NH3、HCl、Pb、Cd小时平均(一次)浓度或日均浓度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臭气浓度为小于10,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厂界标准一级标准。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2环境影响
l 正常工况下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⑴无组织排放臭气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预测表明,H2S、NH3厂界处最大浓度值明显低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中新改扩建项目二级标准。NH3最高浓度出现在厂界范围内,厂界外
⑵项目扩建后全厂焚烧炉废气正常工况下的环境空气影响预测
①小时平均浓度
利用2006全年计算逐时计算的最大值SO2、NO2、氯化氢的小时平均最大浓度贡献值仍小于评价标准,考虑本底浓度后保护目标SO2、NO2、氯化氢最大小时平均浓度均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②日均浓度
评价区域SO2、NO2、PM10、氯化氢、Hg、Pb日均最大浓度贡献值及主要保护目标日均浓度贡献值均明显低于评价标准限值。叠加本底浓度后主要保护目标SO2、NO2、氯化氢、Hg、Pb日均浓度仍满足评价标准要求。
③年均浓度
项目扩建后排放的SO2、NO2、PM10、二噁英对整个评价区年平均浓度贡献值较小,对评价区域的保护目标影响较小。
⑶环境防护距离
建设单位应在垃圾储存间和污水处理站外设置
l 水环境
(1)水环境质量现状
地表水:本次监测pH、COD、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氨氮、SS、总磷、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Cr6+、As、Pb、Cd、Hg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要求。
地下水:本次监测该区域地下水总大肠菌群出现超标现象,其它指标pH、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Pb、Cd、Cr6+、Hg、As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经分析,由于取样的浅水井为附近村庄原有的浅水井,基本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牲畜等粪便极易进入造成污染,可能导致总大肠菌群超标。
(2)地表水环境影响
本项目废水接入平望污水处理厂,本项目废水量总量约为
根据《吴江市平望镇污水处理厂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污水处理厂实施后,纳污水体澜溪塘、草荡、莺脰湖及京杭大运河(太平河以南段)水质指标COD、氨氮、总磷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其水质功能类别仍基本维持现状。平望地区的废水排放由分散排放改为集中排污,取消了众多的排污口,对平望地区的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将起到积极作用。
l 声环境
(1)声环境质量现状
评价区域昼间和夜间噪声现状监测值均符合评价标准要求,该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现状良好。
(2)声环境影响
声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项目建成后,项目排放的噪声在所有厂界测点均能达标排放。与本底值叠加后,噪声值虽有小幅上升,但基本上能维持现状。且拟建项目建成后厂界附近无居民区,不会出现噪声扰民现象。
l 固体废物
本项目产生的一般固体废物,均采取适当的回收或综合利用方式,严格执行有关固体废物贮存、处置标准,必须按照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本项目产生的灰飞危险废物进行全过程严格管理和安全处置,拟交苏州市危险废物填埋场处置。在采取上述措施前提下,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三)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源达标排放分析
l 大气污染防治
⑴焚烧炉废气治理措施
①控制二噁英技术措施
本项目的污染控制设备半干式洗气塔+布袋除尘器搭配的方式,从控制来源、减少炉内形成、避免炉外低温再合成等三方面入手减少二噁英的产生。
a.每台炉设置1套柴油燃油辅助燃烧系统。
b.选用了技术成熟可靠的炉膛和炉排结构,使垃圾在焚烧炉中得以充分燃烧,以减少二噁英的浓度。
c.通过良好的燃烧控制,烟气温度不低于
d.尽量缩短烟气在处理和排放过程中处于300~
e.采用了半干式中和塔+布袋除尘器相结合的烟气处理系统,使有害有机污染物凝结于飞灰上,布袋除尘器在集尘的同时也把这些有机物去除。同时在进入滤袋式除尘器的烟道上设置活性炭喷射装置,活性炭通过压缩空气送入反应塔,进一步吸附二噁英。有关数据表明:喷活性炭可以对焚烧后烟气中的二噁英类进行有效脱除,去除效率可达到98%以上。
②废气中重金属的控制
控制重金属的排放应首先从源头做好控制,将垃圾分类收集。
本工程采用喷入活性炭吸附去除重金属。据国外资料,半干式中和塔+滤袋式过滤器的工艺组合在国外实际测试中,最佳的去除效率可达99%。
③烟气净化系统
本工程烟气净化拟采用半干式中和塔和袋式除尘器串联的方式。利用高效雾化器将消石灰泥浆从塔底向上或从塔顶向下喷入干吸收塔中,可以有效降低气体的温度,中和气体中的酸气。通过喷入活性炭对二噁英类物质的吸附和对重金属的吸附,然后进入袋式除尘器,袋式除尘器通过过滤将烟气中细灰尘粒、中和剂及脱酸反应产物颗粒、吸附有二噁英类和重金属的活性炭颗粒等捕捉后排出,袋式除尘器出口烟气含尘量可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⑵恶臭控制措施评述
l 垃圾焚烧厂恶臭防治措施
臭气污染源主要来自进厂的原始垃圾,垃圾运输车在卸料过程中和垃圾堆放在垃圾贮坑内散发出恶臭的气体,其主要成分为H2S、NH3等。
①采用封闭式的垃圾运输车。
②垃圾卸料大厅、垃圾贮坑采用封闭式布置。
③在垃圾焚烧厂主厂房卸料大厅的进出口处设置风幕。
④垃圾贮坑所有通往其它区域的通行门设双层密封门。
⑤设置自动卸料密封门,使垃圾贮坑密闭化。
⑥在垃圾贮坑、储渣池上方抽气作为助燃空气,使贮坑区域、储渣池形成负压,以防恶臭外溢。
⑦规范垃圾贮坑的操作管理,利用抓斗对垃圾不停地进行搅拌翻动,可避免垃圾的厌氧发酵,减少恶臭产生。
⑧定期对垃圾贮坑进行喷洒灭菌、灭臭药剂。
⑨焚烧炉停炉检修期间,开启电动阀门及除臭风机,臭气经过活性碳除臭装置吸附过滤达标后排入大气。
通过以上措施,大气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本工程外逸的少量臭气(NH3、H2S)厂界可达标排放。
l 水污染防治
项目主要废水为垃圾渗滤液、卸料平台等冲洗水。
垃圾渗滤水、垃圾车、垃圾卸料区、污水沟道间冲洗等高浓度废水经厂内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到平望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后排放至平望污水处理厂。拟建项目污水预处理采用UASB+MBR+NF预处理工艺,能达到平望镇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平望镇污水处理厂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为3万m3/d,现实际接管量约为2万m3/d,还有1万m3/d的余量。本项目污水排放量约为54t/d,可接管排放至平望镇污水处理厂。
l 噪声污染防治
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和隔声、消声、减振等措施后,降低厂界噪声值,确保不出现扰民现象。
l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
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固体废物,有炉渣、飞灰、废活性炭、生活垃圾等。
根据对同类生活垃圾炉渣浸出试验资料,炉渣属一般固体废物。可用作制砖内燃料,作硅酸盐制品的骨料,用于筑路或作屋面的保温材料,也可作水泥原料等。本工程炉渣拟综合利用。
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规定,焚烧灰尘属危险废物,编号为HW18,固化后送至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安全填埋处理。
少量废机油和废离子交换树脂属于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
项目采取的各项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各类污染物均可稳定达标排放。
(四)环评总结论
扩建项目属于环保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吴江市区域生活垃圾出路问题及垃圾填埋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问题,有助于在总体上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实现废物资源化,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在原厂址扩建,不新增土地;生产过程中采用了清洁的生产工艺,所采用的污染防治措施技术经济可行,能保证各种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工程排放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保角度,本项目在原厂址扩建具备环境可行性。
(五)查阅环境影响报告和相关信息的方式
可与本项目的环评单位联系,查阅环境影响报告简本和相关信息。
环评单位: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1902号
联系人:田爱军
联系电话:025-86502684
(六)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和主要事项
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主要是项目附近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及附近的农村住户主要事项包括您对该项目建设与否所持的态度和原因、对该项目环保方面有何种建议和要求以及对环保部门审批该项目有何建议和要求等。
(七)征询公众意见形式
以电子邮件形式将您对该项目建设的意见及建议发送至以下邮箱:tian_aijun@163.com;或来电至:025-86502684。
(八)征询公众意见起止时间
2009年3月13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