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生态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思考

发布时间:2009-04-20 00:00浏览次数:

太仓生态市规划的实施与管理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思考

●  解 靖 (太仓市环保局)

一、太仓生态市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时效性有待更新。太仓生态市和循环经济建设规划编制完成于2004年,随着生态市和生态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该规划在体现国家政策要求和吸纳先进环境技术方面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
  2.规划操作性有待加强。太仓生态市规划虽然对生态市相关内容和任务进行了分解,并提供了若干重点示范工程案例以供规划实施者参考,但是未根据太仓城市行政机构的组织模式,从管理部门层面对规划指标和重点项目等规划任务进行分解。
  3.规划定位有待合理化。由于生态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主体的重复或者缺位,造成了规划间不相容。虽然规划通过了市人大审批,具有了一定法律效力,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要让位于国民经济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得不到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4.规划程序有待民主化。太仓生态市规划中虽然开展了多轮专家咨询会,也有针对性地发放过公众问卷调查,但是公众调查样本数量较少,也不具备典型性,而且规划中对公众意见的采纳程度较低。
二、太仓生态市管理中的问题
  1.尚未形成垂直化环境管理体系。太仓成立了生态市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但是尚未能形成村—乡—镇(区)—县—市垂直化的环境管理体系,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缺少环境管理专员,降低了行政效率。
  2.城市管理部门间合作不足。太仓生态市创建过程中,不同部门间的合作仍然不足,尤其表现在信息交流和综合决策方面。例如在现行“十一五”规划体系中,国民经济社会规划中有6项指标明显低于生态市规划的要求。
  3.公众参与程度较低。太仓市建立起专家与公众共同参与决策的综合决策机制,但机制不成熟,公众积极性仍然不高。
  4.缺少监控系统和反馈机制。生态市建设各个环节是否按照计划如期开展,规划实施的效果如何,都需通过监控系统来实时反馈给决策者,因此亟需建立生态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三、优化对策思考
  1.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规划内容
  加快发展园区循环经济。对全市现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并鼓励和引导企业向开发园区集中,引进具有节点和补链作用的项目,通过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促进企业生态化和循环经济的建设。
  促进企业生态化转型。鼓励和支持服务性企业以能源合同管理等模式参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生产性企业技术设备和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创建更多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制定完善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以及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措施,激发企业内在动力。
  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发展节约型服务业,积极创建“绿色饭店”,在企业内部推广先进适用的资源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并做到系统地实现能流和物流的梯级使用、分质使用、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以及原材料的节约代用。
  坚持正确产业导向,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鼓励高科技、无污染产业发展,严格控制科技含量低、排污强度高的项目。加快制订太仓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先导型产业。
  倡导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减少过度包装和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使用再生利用产品,以及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认证或清洁生产审核企业的产品;鼓励使用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境标志产品、绿色标志仪器和有机标志食品。
  2. 着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内容
  统筹城乡供水网建设。按照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目标,太仓还应有计划地适时扩建供水能力,同时抓紧建设备用(应急)水源地。
  统筹城乡污水处理网建设。太仓已形成覆盖全市城镇区域的污水处理网络系统,但镇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仍较低,应加大各镇镇区污水管网工程建设和污水纳管力度,不断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
  统筹城乡垃圾收集处理网建设。随着城镇人口增加以及收集面的不断扩大,生活垃圾收集量已接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处置能力,必须加紧市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同时应进一步扩大广大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面和收集量,有效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统筹城乡集中供热、供气网建设。继续在市域全面实施禁煤、控煤工程,以扩大集中供热面和实施“煤改天然气”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控制燃煤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不断提高城乡空气环境质量。
  统筹城乡生态绿网建设。按照绿网、路网、水网“三网合一”原则,大力实施城乡植树造林,恢复生态,努力打造“绿色太仓”。
  3. 加大农村生态环境整治规划内容
  进一步贯彻落实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农村“六清六建”整治,全面启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
  全面调整市域城镇空间结构。实现“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进行污染物集中收集和治理。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的建设。有效控制肥料施用总量,调整施肥结构,全面控制肥料污染;对水产养殖区进行全面、科学规划,严格控制淡水养殖区围网养殖面积。
  进一步整治畜禽养殖污染。逐步建成“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合理控制畜禽业发展规模,采取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带来的污染,对全市10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整治和合理整合。
  4. 补充生态文明规划内容
  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全民生态环境意识。切实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方法,将生态环境知识宣传纳入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和循环经济社会的建设。
  引导绿色消费和全社会节能减排。采用减(免)税、消费者直接补贴等激励手段,推进节能减排型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激励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加大绿色产品政府采购力度,提出政府绿色采购、节能建筑、节水减排等比例要求和奖惩政策。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严格控制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以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来衡量发展质量的优劣,避免盲目“圈地”行为;力争公共服务设施在最大范围内资源共享,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个市民都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
  5. 强化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的设计内容
  市场机制与手段。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积极推进非居民用水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制度;对国家、省及苏州市产业政策明确的限制类、淘汰类高耗水企业实施惩罚性水价;落实扶持再生水的价费政策,降低再生水生产成本和价格。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的排污费征收标准,全面推行垃圾处理收费制度。
  金融机制与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支持利用产业投资基金、资产证券化等新型融资方式,筹措大型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资金。从企业环境违法信息起步,逐步将企业环保审批、环保认证、清洁生产审核、环保先进奖励等信息纳入银行的企业征信管理系统,限制向污染严重企业贷款。
  考核与奖励机制与手段。以精神鼓励为主,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补贴。可初步确定以下10个奖励对象:荣获国家、省级环境优美镇称号的镇;荣获省、市级生态村称号的行政村;完成区域环境规划或生态工业园区规划的开发区、镇;在推进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在各类绿色创建活动中荣获相关等级称号的单位;建成集中污水处理厂并接纳城镇生活污水的镇;建成集中供热设施并淘汰本区域小锅炉的镇;完成区域、流域、沿河沿路等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发区、镇;在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进程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获得绿色企业称号且连续保持3年以上的企业。
  保障机制与手段。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适应生态市建设需要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生态市建设资金投入体系,积极开辟投融资渠道;针对太仓市的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计划,重点推广一批技术含量高、前瞻性强、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迅速研发一批适用于本地情况的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装备;建立、完善生态保护、建设的宣传教育体系,为太仓生态市建设提供舆论保障,形成全社会、全方位讲生态、保生态、建生态的局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