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0-10459 组配分类:生物与生态环境
发布机构:监测中心 发文日期:2020-11-09
名 称:江苏省水生物环境状况(2005年度) 文件编号:
内容摘要:  一、调查工作概况   1、调查内容   2005年我省开展了主要饮用水源地、长江、京杭运河、太湖等河流湖泊以及近海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调查、主要水产养殖区(淡水、海水)水产品生物质量调查、水体微生物监测调查等工作。 时 效:

江苏省水生物环境状况(2005年度)

发布时间:2009-09-01 21:37浏览次数:
 
  一、调查工作概况
  1、调查内容
  2005年我省开展了主要饮用水源地、长江、京杭运河、太湖等河流湖泊以及近海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湖泊和水库富营养化状况调查、主要水产养殖区(淡水、海水)水产品生物质量调查、水体微生物监测调查等工作。
  水生物多样性调查共布设调查点位145个,其中京杭大运河32个,长江干流8个,城市河流22个,湖泊46个,主要饮用水源地27个,近海10个;水产品生物质量调查布设调查点位11个;水体微生物监测调查布设调查点位32个(图1)。
  由于底栖动物移动能力差,种群和群落结构相对比较稳定,其变化情况可以稳定反映水环境及污染程度的变化,因此水生物多样性主要以底栖动物为代表类群重点开展调查,在近海水域和湖泊另外增加了浮游动植物的调查内容。湖泊、水库和近海水域富营养化水平通过测定叶绿素a浓度来确定。水产品生物质量调查的项目主要为锌、铅、镉、汞和铬等重金属指标。水体微生物环境调查项目主要为粪大肠菌群,此外还包括微生物的数量、种类、群落结构等。
  2、评价标准与方法
  水生物多样性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进行评价,以反映主要水体水生生态状况;湖泊、水库和近海水域富营养化水平通过计算营养状态指数(TSI)来进行评价;水产品生物质量分析结果中锌、铅、铬、汞采用《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GB18406.4 - 2001)评价,锌采用《食品中锌限量标准》(GB13106-91)评价;微生物指标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
  具体评价方法及分级标准见附录。
  二、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2005年我省共计发现底栖动物(除甲壳动物外)103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32种、寡毛类16种、多毛类4种、摇蚊科29种、蛭类9种和水生昆虫13种(图2)。
  我省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总体较高,但是水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并不理想,生物完整性状况较差。清洁水体指示物种(即水污染敏感物种)数量极少,并且分布范围有限,大部分水体底栖动物组成以耐污种为主;优势种为极耐污的克拉泊水丝蚓 (Limnodrilus claparedianus)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risteri),最高密度达到11420个/米和22820个/米(苏州京杭运河尹山桥采样点),表明我省主要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1、主要饮用水源地
  我省主要饮用水源地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为48种,包括软体动物17种、寡毛类13种、多毛类3种、摇蚊科10种、蛭类1种和水生昆虫4种,优势种多为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ianus)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78%的点位水质较好,处于轻污染~清洁状态,底栖生物较为丰富;22%的点位处于中污染~重污染,底栖生物较为贫乏。其中,徐州京杭运河蔺家坝、连云港蔷薇河海州水厂、常州长江西石桥和第二水厂、盐城新洋港城西水厂、苏州太湖浦庄水质较为清洁,Shannon-Wiener指数在2.5以上,水生生物多样性状态较好。
  2、主要河流
  我省主要河流底栖动物的物种数量为60种,包括软体动物23种、寡毛类13种、多毛类4种、摇蚊科13种、蛭类5种和水生昆虫2种,优势种多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risteri)
  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全省有50%的断面底栖动物处于贫乏或极贫乏的重污染状态;15%的断面未检测到底栖动物的存在,评价为极贫乏,主要是京杭大运河的测点;16%的断面处于物种丰度一般的中污染状态,而2004年度此类断面则是28%;14%的断面处于物种较丰富的轻污染状态;仅有2%的断面处于物种丰富的清洁状态(溪水库溢洪河道观山桥测点),而2004年度还存在6%的丰富状态的测点(图3)。
  长江:我省长江段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20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7种、寡毛类6种、多毛类2种、摇蚊科3种和其它水生昆虫2种,优势种为颤蚓(Tubifex tubifex)。
  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57,处于贫乏状态,虽然仅有南京的江宁河口、九乡河口、三江河口、扬州的小河口上游和南通的小李港、姚港作了底栖动物的调查,但是这两地的调查结果也部分地反映了长江干流底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江宁河口和姚港采样点均未监测到底栖动物的存在,评价为极贫乏和严重污染状态,其余的断面均表现为物种单一,分布不均匀的贫乏状态。
  京杭大运河:我省京杭大运河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40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12种、寡毛类9种、多毛类1种、摇蚊科13种和其它水生昆虫5种,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risteri)。
  京杭大运河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2,处于贫乏状态,而2004年度的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11,评价为一般状态,说明京杭大运河部分断面底栖生物群落丰度进一步降低。底栖动物群落主要为水栖寡毛类、软体动物和摇蚊科幼虫为主,从徐州段至苏州段,软体动物(螺类+蚌类)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从5种降至0种。软体动物物种数(Number of Molussca taxa)是一个随污染越重,值越低的一个水质评价指标,由此可见,京杭运河无锡和苏州段污染最重,徐州段最好。各与2004年相比,京杭运河各段水生生物多样性均呈现下降趋势,物种的丰富度减少,寡毛类的数量上升,软体类的数量下降。
  淮河:淮河大桥和苏嘴两个断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我省淮河段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3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2种和摇蚊科1种,优势种为摇蚊幼虫无节幼体(Chironomus sp.)。
  河蚬和中国圆田螺的出现频率较高,说明上述两个断面的水质较好,但是与2004年度相比,淡水壳菜、方格短沟蜷两个种却未监测到,可能是断面附近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导致软体动物种群的变化
  望虞河:望虞河是引江济太工程的主要通道,仅监测到前突摇蚊幼虫(Procladius sp.),生物多样性贫乏。
  城市河流:我省城市河流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20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11种、寡毛类4种、摇蚊科4种和蛭类1种,优势种为中华颤蚓(Tubifex  sinicus)。
  由于受生活污水等的污染,城市河流生物多样性受到很大的破坏,群落组成比较单一,以水栖寡毛类和摇蚊为主,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0.94,处于贫乏状态。但连云港蔷薇河较好,为较丰富状态,采集到14种底栖动物,而且有8种软体动物;南通濠河仅能采集到5种底栖动物;淮安没有采集到任何一种底栖动物,说明城市内水体的生态功能基本丧失,已不适宜底栖动物生长;苏州市吴淞江与2004年度未检出底栖生物相比,新增了耐污型寡毛类霍甫水丝蚓和克拉泊水丝蚓,说明水体状况有些改善。
  三、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
  2005年全省分别在太湖(无锡和苏州)、阳澄湖(苏州)、洪泽湖(淮安)、云龙湖(徐州)、瘦西湖(扬州)、玄武湖、固城湖、石臼湖、莫愁湖和珍珠泉(南京)布设40个测点开展底栖动物、浮游动植物的调查。
  我省主要湖泊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27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8种、寡毛类5种、多毛类1种、摇蚊科12种和蛭类1种,优势种为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
  全省2005年采用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对底栖动物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我省主要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状况与河流相比较好,23%的测点处于较丰富状态,44%的测点处于一般状态,还有33%的测点处于贫乏和极贫乏状态。与2004年相比,我省主要湖泊水生生物多样性有所下降,贫乏和极贫乏的测点增加了20%(图4)。
  浮游动物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湖泊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门、原腔动物门轮虫纲、甲壳纲枝角目和甲壳纲桡足目共计63种,轮虫的种类最为丰富,为29种(见图5)。
  浮游植物藻类调查结果表明全省湖泊浮游植物包括8个门类(蓝、绿、硅、隐、甲、裸、金、黄藻门)总计187种(见图6)。其中种类最为丰富的是绿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90种和48种。
  1、大型湖泊
  太湖: 太湖湖底底栖动物群落主要由寡毛类、多毛类、摇蚊类和软体类组成,从表2和图7可以看出,寡毛类在底栖群群落中占了绝对的优势,达到总数的57%。寡毛类在水体评价指标中属于耐污型种群,这一类群的大量存在反映了太湖水体的污染已经使多数较为敏感的种类和不适应缺氧环境的种类逐渐消失,而仅保留耐污染种类成为优势种类。以大浦口测点的寡毛类所占比例最高,其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是最低的,物种丰富度低,个体分布不均匀。渔洋山测点由水体清洁指示种软体类铜锈环棱螺和多毛类疣吻沙蚕构成,说明水体受污染程度是最小的。
  太湖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值为1.08,处于一般状态,而2004年度其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96。其中,沙渚最好,为较丰富状态,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09。
  太湖的湖泊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浮游藻类优势种群为蓝藻门,这与太湖的富营养化密切相关的。
  洪泽湖: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6种,主要是由软体类和寡毛类组成,包括软体动物4种、寡毛类1种摇蚊科1种,其优势类群为圆顶珠蚌(Unio douglasiae),占底栖总量的88%,但是各点的物种分布并不均匀,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在一般和贫乏状态。
  洪泽湖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是轮虫类的花箧臂尾轮虫;浮游藻类优势种群为绿藻门的小球藻和球团藻,这是中营养型湖泊大量生存的藻类,黄藻门的周泡藻则仅在洪泽湖龙集北测点分布。
  阳澄湖: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9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2种、寡毛类3种、摇蚊科3种和蛭类1种,其优势类群为长足摇蚊(Tanypus spp.),占总量的48%,明显不同于太湖,和2004年相比没有较大的变化。
  以Shannon-Wiener指数评价结果来看,阳澄湖的生物生存状况也相当严峻,西湖南、入湖口处于物种丰富度低,个体分布不均匀的重污染状态,其余7个测点则都处于物种丰富度较低,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中污染状态。
  阳澄湖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是轮虫类的花箧臂尾轮虫;浮游藻类优势种是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
  2、其它湖泊
  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石臼湖、固城湖、珍珠泉、徐州的云龙湖和扬州的瘦西湖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为13种,主要包括软体动物2种、寡毛类4种和摇蚊科7种,其优势类群为穴附器毛突摇蚊(Chaetocladius sexpapilosus)。
  从附表10数据来看,玄武湖、固城湖、莫愁湖和云龙湖的西湖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评价为较丰富状态;南京的玄武湖和珍珠泉的优势类群为摇蚊;莫愁湖和石臼湖的优势种群为环棱螺;固城湖以水栖寡毛类为主;徐州的云龙湖与2004年相比,优势种群已由水栖寡毛类转变为摇蚊类;扬州的瘦西湖则从以软体动物为优势类群转变为寡毛类占了绝对的优势,说明瘦西湖的水体污染程度加剧导致耐污型的种类成为主体群落。
  南京的湖泊浮游动物的优势种群为原生动物,浮游藻类的优势种为硅藻门的小环藻;云龙湖的优势种是轮虫类的萼花臂尾轮虫,浮游藻类的优势种是蓝藻门的针状蓝纤维藻。
  四、近岸海域水生生物多样性
  此次监测以连云港、南通的近海水域8个测点展开,共计发现5门(软体、环节、棘皮、脊索、节肢动物门)9种底栖动物,以软体动物光滑河蓝蛤为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连云港的3个测点均为一般状态,南通的5个测点物种较为单一,仅发现寄居蟹,评价为贫乏状态。
  浮游动物共计原生动物7种和环节动物3种,优势种群为太平洋纺锤水蚤;浮游植物共计有硅藻门20种和甲藻门夜光藻1种,连云港测点的优势种为密集海链藻,占总数的52%;南通测点的优势种为骨条藻,占总数的33%。
  五、湖泊和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状况
  1、主要湖泊
  太湖、阳澄湖属于富营养型,洪泽湖属于中营养型。各测点测值最大值出现在太湖五里湖心,最小值出现在洪泽湖龙集乡北。
  中型湖泊固城湖和石臼湖叶绿素a均属于富营养型。
  玄武湖、莫愁湖、珍珠泉、云龙湖、瘦西湖等小型城市湖泊叶绿素a平均值分布在9~103 mg/m3之间,除云龙湖为中营养型外,其余湖泊均为富营养型。各测点测值最大值出现在莫愁湖,最小值出现在玄武湖西南湖。
  与2004年相比,我省主要湖泊营养状态没有明显变化。
  2、近岸海域
  江苏近岸海域叶绿素a含量在0.6~13.8之间,最小值出现在南通近岸海域JS22测点。TSI(chl)分布在25.9~56.3之间,南通、连云港近岸海域营养状态指数均值分别为35、50,分属于贫营养型和富营养型,连云港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程度重于南通近岸海域。
  总体来看我省近岸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不容忽视,8个测点仅有37.5%为贫营养型,中营养型和富营养型分别占50%、12.5%。
  六、水产品生物残毒状况
  2005年度我省水产品生物质量总体不容乐观,27%的样品受到中度~重度污染,14%的样品受到轻污染。
  主要污染项目为镉、铅和锌,汞、铬也偶有超标现象。
  贝类、甲壳类、大型鱼类生物体污染物质富积效应明显,污染物含量较高,小型鱼虾相对较为清洁。
  洪泽湖、阳澄湖水产品生物质量较好,滆湖、太湖部分湖区以及近海水产品生物质量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滆湖水产品铅和汞含量超标,南通、连云港、盐城海水养殖区水产品中镉出现超标。
  秋季污染略重于春季。
  七、微生物环境状况
  作为自然对照点的南通近岸海域水体5个测点基本未受到人类生产和生活污染的影响,粪大肠菌群数均小于8个/升。
  主要饮用水源地调查点位中水质为Ⅰ类、Ⅱ类、Ⅲ类的测点分别占总数的11%、45%、44%。位于太湖的无锡沙渚、小湾里和苏州金墅、渔洋山水源地以及徐州京杭运河蔺家坝水源地几乎未受微生物污染,粪大肠菌群数处于20~110个/升,评价水质类别为Ⅰ类;南通和镇江位于长江干流的水源地受沿江城市排放生活污水的影响,受到较严重的微生物污染,粪大肠菌群数处于3715~7900个/升,评价水质类别为Ⅲ类。
  与2004年相比,长江干流微生物环境变差,部分断面水质由Ⅱ类下降为Ⅲ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