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发布时间:2009-09-03 00:00浏览次数:

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  钱永兴 (启东市环保局局长)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旧严峻,为充分发挥环保在“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有效缓解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围绕创新环保体制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启东市环保局作了一些尝试。
一、强化环境规划引导作用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
  环境问题的解决必须注重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否则损失巨大,后果严重。而环境规划则是人类为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因此,强化环境规划的引导作用,就能从根本上避免环境问题的发生,从而让经济发展项目避免了“先天不足”的致命缺陷,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启东市环保部门按照这一思路,提前介入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支持与鼓励全市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开展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回顾性评价与环境规划工作。进一步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统筹利用水源、土地和岸线等资源,根据环境的承载容量来合理安排项目,最大程度发挥环境资源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二、加大重点项目服务力度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环节
  重点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一环就是要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服务。多年来,环保部门积极实行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制,重点支持环境友好型建设项目,特别是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建设、节能减排、上市融资、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技术改造等项目,采取“提前介入服务,优先安排进度、优选人员服务”等措施,建立环保审批绿色通道。对总投资达3000万美元或2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总量不能在全市范围内平衡的,主动帮助企业向省环保厅、南通市环保局争取污染物总量指标“点供”。 2008年以来,先后为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大唐国际吕四港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南通联合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外高桥集团(启东产业园)等20多个重特大项目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提高项目审批验收效率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
  坚持“围绕发展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优化环保服务举措。全球金融危机后,启东市环保局迅速出台了服务发展的八条措施,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项目,及时跟踪掌握项目进展情况,简化办事程序,严格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不超过5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不超过3个工作日,环境影响登记表当天审批,排污总量审核不超过2个工作日,建设项目环保竣工验收不超过7个工作日;并与人民银行联合印发了《启东市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办法》,妥善解决了环境违法企业信贷难的问题。由于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多次好评,行政服务中心环保窗口多次被评为红旗窗口。
四、加快建设环境基础设施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硬件保障
  经济发展环境包括软、硬两个方面,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启东市环境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为全市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根据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的要求,我市不断加快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升城镇环境品位,为新一轮大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尤其是对照上级下达的污染减排工作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要完成今明两年的减排任务,工业结构减排和治理减排已无潜力可挖,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依靠工程减排,加快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根据全市环保工作会议要求,今年要加速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江海污水处理工程、滨江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吕四港镇污水处理工程、滨海工业园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并将各工业园区附近镇乡的生活污水接入,到2010年,80%以上的乡镇完成镇区污水截流改造和污水处理厂建设。同时,全力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市)处置”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全市要建立12个垃圾中转站。
五、加大污染防治资金投入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活力所在
  治理污染,改善环境,没有资金投入就变成一句空话。而且从对污染治理的奖惩来讲,也需要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近年来,启东市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治污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了奖励,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方面,环保部门还将加大向上争取工作,筛选一批环境治理项目,指导企业积极向上申报环保资金,争取环保投入。同时,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做好本级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发放工作,重点帮助有困难的企业治理污染,使企业降低排污量,实现企业减负与环境效益的双赢。确保每年预算安排的市级环保专项资金80%以上,用于支持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提标改造、清洁生产审核、循环经济等项目。
六、着力前移治污技术服务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灵活应用
  环保部门拥有企业所没有的技术和信息资源,因此,如何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出力,是环保部门长期思考的一个课题。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工作,建立污染治理专家库,设立咨询热线,及时为企业提供治污技术服务。加强对企业环保管理和设施操作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引导企业珍惜环境、加强治污。对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企业,主动上门服务,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帮助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和其他绿色认证。为所有的基层绿色创建单位提供业务辅导和相关资料,甚至出钱组织外出学习参观,有力地推动了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宾馆、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创建工作。
七、规范透明环境执法行为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时代呼唤
  一个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必定是一个公平透明的环境,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平等的。长期以来,各地普遍存在着污染企业为节省治理成本,偷排漏排,靠不公平竞争获取利益的状况。为此,近几年来,环保部门不断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大行政处罚力度,努力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保法制氛围,督促经营者在法律的范围内守法经营。制定环保行政处罚的自由裁量标准和程序,防止滥用自由裁量权。对环境违法情节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以教育为主,原则上不予经济处罚;对偷排、直排、未批先建等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查处。建立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加强环境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环境风险隐患台账,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巡查力度,督促和指导企业建立环境应急预案,有效保护环境安全。
八、提高公务效能服务意识
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宗旨体现
  作为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要牢记宗旨理念,要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这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必然要求。环保部门在这方面作出了一些尝试。一是实行领导走访制。局领导每月安排一次下访活动,现场接待,现场办公,推动解决影响群众健康、企业发展和基层环保部门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二是推行企业环保联络员制度。对重点企业实行联络员制度,定期上门了解企业的环保需求,做好跟踪服务。三是进一步实行政务公开。加大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力度,公开办理事项的办事条件、办事程序、服务时限、执法依据等,增强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做到“五公开”:公开办事机构和人员身份;公开工作制度、工作程序、行为规范、许可条件;公开排污收费标准;公开行政处罚依据、处罚决定机关、处罚措施及执行情况;公开举报电话和投诉部门,自觉接受公众监督。抓好“五个一”: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12369一条热线”保持24小时畅通;排污收费“一个窗口”规范管理;群众投诉的“每一个问题”都有回音;查处的“每一件案件”都有结果。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已接受和转处了各类环境信访案件195件,其中水污染信访67件,大气污染信访78件,噪声污染信访35件,其它类信访35件,办理人大、政协提案2起,调处率100%,结案率100%,起到了服务经济、稳定社会的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