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决策源头保护生态敏感区

发布时间:2010-01-22 00:00浏览次数:

从决策源头保护生态敏感区

●  李 冰 吴海锁 (省环科院)

  编者按 2009年12月9日,由江苏省环科院承担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顺利通过了由环境保护部环评司主持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这一列为国家首个区域规划环评试点项目,围绕江苏沿海发展规划组织了系统的环评,思想正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技术路线合理,技术方法科学并具有一定特色,提出的规划优化调整建议和环境保护措施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规划的优化和实施提供了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参考依据。环境保护部环评司的有关负责人表示,《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找准了江苏沿海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环评的重点。这次规划环评工作在规划编制方面实现了提前介入,较好地实现了与规划编制的全过程互动,充分发挥了环评对规划编制的优化、指导作用,为今后沿海地区的发展起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该规划的实施对于促进江苏苏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完善我国长三角地区的整体布局、带动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该地区同时又是我国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大关键地区之一,分布有盐城珍禽、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且均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因此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做到区域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全面、均衡和可持续发展,对这个地区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环保部规划环评试点项目,省环科院在环保部环评司的指导下,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了江苏沿海地区现有区域社会经济特征、资源与生态环境禀赋,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环境问题,从宏观、战略高度出发,在宏观尺度预测、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生物多样性累积影响、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前瞻性研究,为我国较大尺度及生态敏感区域的规划环评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区域概况
  1. 地理位置优越。江苏沿海地区包括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三市所辖全部行政区域的16个市(县),陆域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54公里,处于我国沿海、长江和陇海兰新线三大生产力布局主轴线的交汇区域,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东部“经济洼地”。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由于历史原因,发展相对较慢,是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洼地”。2008年末区域总人口196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863亿元,分别占江苏省的25.6%、16.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47万元,相当于江苏省平均水平的61.9%,全国平均水平的109%。
  3. 水资源分布不均。该地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量多年平均达995毫米,是全国平均值的1.55倍,但年际变化较大,且存在南多北少、丰枯差异现象,人均水资源量526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4,盐城和连云港地区供水保证率只有70%和60%,部分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已形成8个较大的超采区,形成漏斗区面积4400平方公里。但该地区处于沂沭泗水、淮河和长江的下游,过境水量充沛,可以通过引长江水为其提供丰富的水源,目前江水北调(北调)、江水东引(东引)和自流引江(沿江)三大骨干供水体系已基本形成。
  4. 生物多样性丰富。该地区自然保护区、生态湿地密集,生物多样性丰富,是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地。沿海地区滩涂湿地是东北亚到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的重要停栖地和越冬地,是我国沿海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三大关键地区之一,盐城湿地珍禽和大丰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近海海域分布有蛎岈山牡蛎礁等8个海洋特别保护区、18个增殖区、731平方公里的重要渔业水域(连云港海州湾渔场和南通吕四渔场为我国主要渔场),以及珍稀、经济海洋生物的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二、污染特征
  1. 生活污水排放量大于工业废水。连云港、盐城工业相对不发达,南通人口密度大,生活污染仍是沿海地区的主要污染源。2008年城镇生活污水占规划区域废水排放总量的64.2%,工业废水排放量占35.8%,其中南通占规划区工业废水排放量的54.9%。
  2. 农业面源以种植业污染为主。2008年江苏沿海地区农业面源排放化学需氧量97901吨、氨氮13483吨。从污染构成看,种植业所占比重较高,其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占排放总量的62.5%和90.8%。从区域分布看,盐城农业面源污染相对较重,其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占规划区域的46.5%和47.8%。
三、环保难点
  1. 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受苏南及其他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影响,江苏沿海地区承接的小化工、小印染等重污染项目较多,现有产业层次低,结构和布局趋同现象严重。沿海现有主要化工园区共16个,规划总面积370平方公里,现有入区项目2289个,存在化工园区及化工集中区数量多、布局散,入区项目规模小、污染重、治理难度大等问题,其中60%左右为染料、医药和农药中间体项目,存在严重的环境风险。
  2. 环境基础设施薄弱。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社会欠发达,环保投入不足,集中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收集管网等配套设施不到位,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仅为45%,40座集中式污水处理厂仅9座尾水排放满足一级A标准。
  3. 工业污染源集中控制管理不到位。规划区火电、化工、纺织等重污染行业污染占主导地位,重点污染源及工业园区达标排放情况较好,但大量零散工业点源及涉海直排企业的环境管理和污染集中控制工作不到位。
  4. 外源污染加重区域污染负荷。连云港和盐城地处淮沂沭泗流域下游,承纳了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西部近200万平方公里的上游来水,不仅区域水环境质量受上游客水制约,饮用水源安全也存在隐患;同时承接上游大量污染物入海进一步加重了江苏近岸海域的污染负荷,区域大尺度大气扩散特性分析及模拟预测表明,江苏北部、山东和华北甚至更远地区的污染物可能通过远距离输送影响沿海地区,外部源对连云港、盐城和南通二氧化硫浓度的贡献率分别为64%、26%和30%。
  5. 环境质量不能全面稳定达标。约占1/4的入海河流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南通、连云港均多次发生酸雨。
  6. 饮用水安全存在较大隐患。江苏沿海地区位于长江、淮河等流域下游,大部分地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以河网地表水为主,水质受上游客水制约;同时该地区小化工、印染等企业部分呈零星分布,受河网水体扩散条件影响,部分河流底泥有机物、重金属污染严重,存在季节性饮用水源水质超标及区域饮用水安全隐患问题。
  7. 规划实施将引发新的环保问题。规划用10年时间在江苏沿海围垦270万亩滩涂,其中部分围垦占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并可能影响珍禽的栖息地、觅食地,同时可能涉及对近海鱼卵、仔鱼等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规划在江苏沿海建设1000万千瓦风电场,其中部分陆地风电场涉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可能对珍禽的迁徙、栖息造成一定的影响;规划部分港口和临港产业基地的建设与海洋功能区划、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存在一定的冲突;随着规划的实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污染物总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区域污染物减排目标实现难度加大。
四、评价重点与主要创新
  针对江苏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环保问题,报告书在从不同层次对规划方案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紧扣规划方案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主要从沿海地区尤其是珍禽自然保护区等滩涂湿地的LUCC(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累积影响、海洋生物多样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中尺度大气扩散模拟及酸雨成因分析、区域发展的生态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区域发展的环境影响预测、重点产业发展的环境风险研究、公众参与、区域发展规划的综合论证等方面展开了评价。部分技术方法及创新成果如下:
  1.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适宜度评价
  以2002年和2007年江苏沿海三市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使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手段分析三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湿地旱化、滩涂围垦、围荡造田等已造成三市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水域生态系统分割,三市总的生态空间减少,建设空间和农业空间增加较快。南通因辐射沙洲淤涨,生态空间有所增加。进一步采用TM遥感影像图配以1:50000地形图解译了珍禽自然保护区1983年、1992年、2002年和2007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变化情况,通过多样性指数分析了土地覆被、湿地群落分布变化趋势;结合南京师范大学多年来在盐城珍禽保护区内的沿海滩涂底栖、浮游生物、湿生植被及珍禽等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资料,通过对丹顶鹤、黑嘴鸥、鸻鹬类涉禽等珍禽的主要栖息地分布范围变化及在保护区越冬的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自然保护区LUCC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累积影响研究,并从自然地理条件、气候变化、经济发展、人类活动、政策导向等几方面进行了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自1983年以来自然保护区内鱼塘和建设用地板块数急剧增加,农田成倍增加,草地(包括互花米草滩)和芦苇表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盐场则没有明显的变化。受人为活动干扰及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丹顶鹤等珍禽的数量及栖息范围逐渐减小,2004年前丹顶鹤的活动范围北至响水灌东盐场,南至东台六灶滩涂,跨越整个自然保护区;目前则主要集中分布于灌东盐场、射阳盐场、核心区、大丰四卯酉以北等区域。盐城沿海地区湿地生境仍保持良好水平,底栖生物生物量大、生物多样性丰富,且无明显变化趋势。
  此外,利用农业部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来在江苏沿海开展的20多个监测点位的海洋及河口生物调查数据及以往环评在沿海地区的海域生物调查数据,从底栖动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的门类数、种类数、优势种、平均密度、平均生物量等几方面进行了近岸海域生物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分析,分析表明:受陆源污染影响,长江口、部分入海河口、港口及临近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明显减少;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趋向简单,生物多样性下降明显。南通市部分近岸海域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呈改善趋势。
  在生物多样性评价过程中,同时利用农业部东海水产研究所多年来在江苏沿海对海洋生物洄游通道、产卵场、索饵场等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观察数据,采用ARCGIS等技术方法绘制了一系列以上敏感目标在江苏沿海海域分布范围图,为进一步采用基于ARCGIS的叠图法进行区域发展的生态敏感性与适宜度分析奠定了工作基础。同样方法绘制了自然保护区内珍禽栖息范围图以及其他重要生态功能区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的风电建设、滩涂围垦等规划发展的生态适宜度以及产业发展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提出了风电、围垦可布局范围、不可布局范围、慎重布局范围的明确建议,以及产业发展应避让的区域及避让距离。
  2. 宏观尺度大气预测
  采用区域宏观尺度模式(MM5)以及区域大气化学—传输模式开展了不同能源结构规划方案下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汞等污染物浓度和硫沉降、氮沉降的较大尺度影响研究以及宏观尺度上的连云港、南通酸雨成因分析。根据规划范围和精度的需要,MM5设定了四个模拟区域,分别是华东区域DM1、长江三角洲区域DM2、江苏沿海区域DM3、沿海城市带DM4,网格分辨率分别为27 千米、9 千米、3千米、1千米。在对沿海地区大气环流、汇、逆温、海陆风等气象条件研究的基础上,以2007年为现状基准年,模拟江苏沿海地区所有大气污染源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汞等污染物浓度和硫沉降、氮沉降的贡献,并评价计算江苏沿海地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通过与现状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的对比表明,区域宏观尺度模式(MM5)以及区域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总体上比较好地模拟出了沿海三市的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进一步采用MM5预测方法进行不同能源结构规划情景下的二氧化硫、烟粉尘以及汞等污染物的大气影响预测,并提出了规划调整建议与对策措施。
  大气环流气象特征分析表明,江苏北部、山东和华北甚至更远地区的污染物可能通过远距离输送影响沿海地区,采用MM5模拟外部源对沿海三市的浓度贡献结果表明:外部源对连云港污染的贡献相对较大,对南通也有相当的贡献,对盐城的贡献相对较小,连云港和南通的酸雨污染与其外部源所造成的影响有较大的联系,分析表明南通发生酸雨同时还受到自身火电站及非点源的影响。
五、两点体会
  1. 规划环评需要在多学科的融合、多技术的集成中提高。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随着新问题的出现,我们不断地寻求合作伙伴,从最初我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知之甚少,去农业部东海水产研究所寻求支持,到后来的与南京大学合作开展大尺度大气预测及酸雨成因分析,以及与南京师范大学合作开展自然保护区珍禽分布及滩涂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各领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运用与发挥,编制组成员的水平与能力也同步提高。
  2. 规划环评离不开科研的技术支撑。在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环评编制过程中,我们成功申报并开展了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沿海地区LUCC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及省环保科研专项课题“江苏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江苏沿海地区的碳排放效应研究”等课题。为了解决沿海地区存在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问题以及外源、上游污染等问题,我们在对策建议中提出了开展珍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示范研究,并在江苏沿海地区推广的建议。基于我们正在太湖地区开展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课题的工作基础,我们对跨界污染问题提出了开展流域层面的水环境功能区划及水污染物排放许可交易机制研究,出台水权、水权分配和水权交易管理等主要内容的交易政策;建立权威的流域水质监测机构,为纠纷的裁决提供权威数据;在全省乃至省际之间建立环境污染跨境补偿机制的建议。
(摄影:韩 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