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沿海开发机遇   着力建设生态东海

发布时间:2010-01-22 00:00浏览次数:

抢抓沿海开发机遇    着力建设生态东海
      ———关于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思考

●  关永健 (中共东海县委书记)

  东海是灵秀之地,素以水晶名扬天下,有“中国水晶之都”的美誉。东海又是生态大县,水多林美,适宜人居,适宜创业,已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并正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抢抓沿海开发重大机遇、加快建设生态东海已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追求,“投资东海、福如东海”已成为东海生态文化的核心价值。
一、坚持规模发展,全力打造生态农业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提出,要依托东海等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大力发展出口农业,走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东海县抓住并用好这一政策机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一是调优结构,合理布局。坚持以抓工业园区开发的模式来抓农业园区建设,成立东海县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下设规划、建设、招商等机构,重点做好资金整合、土地流转、农业招商等工作,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抓高效种植和养殖业,种植业以鲜切花、蔬菜、中药材和林果四大品牌为主,养殖业主打猪、鸡、牛、鸭。城郊农业区重点发展蔬菜产业,以无公害农产品为目标,逐步向绿色食品转化;东部平明等特色农业区主打粮食生产,加快推进与苏宁集团等大企业合作,重点开发适应市场消费需求的稻谷、小麦等绿色农产品,逐步向有机食品转化;西部乡镇主打特色养殖,重点发展肉牛等畜禽养殖业;中部黄川、石梁河等特色农业区大力发展大棚草莓、葡萄等特色种植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出效益。
  二是突出重点,擦亮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农产品质量,尤其是品牌的竞争。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突出“科技、绿色、品牌”建设,通过建立生产基地,进一步扩大名特优品种的种养规模,把名特优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管理为依托,制定和完善东海特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卫生安全标准和农产品包装、营销标准,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和保护力度。积极引导特色产业区实行大联合,培育大优势,打造大品牌,做好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认证及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商标注册等工作,目前已被列为江苏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整体推进示范县。高效运作农业经营公司模式,在功能稻米、晚秋黄梨、黄淮海黑猪、黄川草莓、鲜切花、石梁河葡萄等领域成立运营公司,设立分支机构,建设专业实体市场,在深挖市场潜力和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全县农业及农产品的标准化水平。
  三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不断增强农业标准化意识,提高农民规范操作水平,提高发展绿色农业新技术的普及率和到位率。依法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快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田生态系统建设,开展耕地地力调查和质量评价,加强农田生态管护,依法保护农业种植资源,扩大地方优良品种的原产地域申报和保护,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严格控制农业污染。以治理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水为重点,加快畜禽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农村生活污染的综合治理,有效利用农村废物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和农作物无害化治理工程,全面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严格控制高毒高残留农药使用,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开发使用有机肥,不断改善土壤质量,切实提高全县农业安全生产水平。
二、强化科技支撑,全力打造生态工业
  坚持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通过倾斜技改资金、优惠进入专业工业园、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前置审批和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等措施,提升传统产业水平,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态工业。
  一是创新发展思路,加速推行新型工业化建设进程。紧紧抓住沿海开发这一历史性机遇,强化生态特色园区培育,加快功能提升和产业集聚。一方面,重抓园区建设。成立高技术产业基地东海管委会,加快推进连云港新材料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西核心区建设,重点发展硅材料、汽配材料、航空材料和船艇材料四大新材料产业。同时,结合城市和乡镇建设总体规划,在工业发展空间布局上逐步由城区向乡镇延伸。把安峰、房山、曲阳、南辰集中区建设作为优化乡镇工业发展和建设生态工业的重要突破口,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集中治理污染,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提高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重抓招商引资。进一步创新招商方法,优化招商模式,打好“资源、科技、人才、生态”四张“牌”,严格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生态环保型的大项目,推动东海工业向现代化迈进,努力使东海成为全省沿海开发的新亮点。
  二是狠抓污染整治,力促中小企业环保技改升级。坚持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建设项目管理规定,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摒弃“先发展后治理、边发展边治理”的陈旧思维,变消极被动的“亡羊补牢”为积极主动的“未雨绸缪”。积极治理老污染源,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淘汰、关停小石英、小拉管等一批资源浪费、污染严重、效益低下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和产品。加大执法和监测力度,巩固和提高达标成果,全面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动态治理,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抓好工业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切实加强对各污染源的监督检查,下大力气使所有企业的污染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对不达标的企业果断实行关停并转。严格控制污染源头,确保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同步落实,区域整治和行业整治同步实施,设施运行和应急防范同步监督,加快实现“产业集群、企业集聚、污染集中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进一步加强新建项目环境保护审批治理,严格执行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三同时”制度。紧紧围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主线,依法关停整治酸洗石英砂企业,杜绝新上“两高”企业和项目,不断加大企业环保设施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企业环保技改进步。目前,全县共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居苏北县级前列。
  三是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构筑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能耗物耗,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建立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体系。一方面,大力发展木业经济。依托大江木业、宏扬木业等重点企业,出台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利用木材加工后的木屑、边角料及枝丫等,变废为宝,加工制成细木地板、家具复合板、木衣架、活性炭等优质产品,拉长木业产业链条,加快打造苏北重要的木业基地。另一方面,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依托境内丰富的稻麦秸秆资源,支撑总投资3.2亿元的龙源生物质发电项目。该项目年消耗秸秆20万吨,年发电量1.4亿千瓦时,可实现销售收入9000万元,利税1000余万元。
三、依托独特资源,全力打造生态旅游
  抢抓江苏沿海开发机遇,因势利导,旅游富民,把发展生态旅游作为重点,将生态旅游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东海生态旅游产业的率先突破,关联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快速兴起,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依托果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产业。以一改、二调、三提高为抓手,重点改造低产、低质、低效老果园、老果树,合理调配经济林结构及干鲜果、树种比例,调优全县经济林总体布局,全面提升经济林果产业经济效益。优化经济林果产业化发展总体思路,鼓励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一批生产基地。目前,全县经济林果面积稳定在15万亩左右,其中高效园区建设和设施栽培面积发展到8万亩,年产量达到10万吨,其中年加工量达到5万吨,经济林年产值达到10亿元。
  二是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以优质、高效、外向型林业为方向,以顺应城市发展、拓宽农业内涵、突出差异竞争、发挥特色优势为原则,利用市场机制,广泛吸纳三资,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建设苗木盆景花卉园区,辐射带动全县苗木花卉产业向专业化、集约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在花卉市场打响“南有昆明、北有东海”品牌,形成错位竞争、互动双赢态势。目前,全县已形成东部苗木花卉产业园区、中部苗木花卉盆景产业园区、西都鲜切花基地产业园区“三大园区”的总体布局。
  三是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深入开发特色旅游产业。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打造多条环形精品路线,积极融入连云港山海风光游和徐州两汉文化游,形成“大旅游”发展格局。东海生态环境优美,人工林网成片,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有河流80多条,水库60多座,素有“百库之县”美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首批绿化模范县。境内有4个国营林场及众多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中国水晶工艺礼品城是全国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东海温泉被誉为“华东第一温泉”,中国科钻超深井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科钻超深井,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深厚。其中面积4万多亩的李埝林场是江苏省第三大国营林场,为省级森林公园;面积近2万亩的西山林场,拥有马陵山大小山峰10多座,是市级森林公园;安峰山林场,面积近万亩,也是市级森林公园。目前西山林场和安峰山林场正在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在全县“一石一水,一湖一井”旅游资源开发的带动下,生态旅游的开发工作已经快速起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绿色增长点。
四、彰显湖滨特色,全力打造生态城市
  城市品位是经济实力的最好体现,城市形象是对外开放的最好名片。近年来,东海紧紧围绕建成“40平方公里、50万人口规模”中等城市的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建设“中国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型现代化湖滨城市、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的发展定位,加快西双湖开发和城北新区建设,不断推进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精心打造生态人居名县。
  一是加快推进西双湖开发。围绕亲水理念,加强西双湖水系建设,增强水体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修复功能,使水系成为东海城市亮丽的风景线。强化规划引领,不断引进先进的规划理念,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入手,高起点规划西双湖开发项目。坚持精细化建设,无论是大到一条道路、一栋高层建筑、一个大型广场,还是小到一个雕像、一盏灯饰,都要做到既丰富多彩又和谐统一,在设计中构建、形成城市建设的高品位、高标准,释放城市的独特魅力。
  二是配套完善城北新区。注重功能配套,统筹抓好附属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着力提升新区承载功能。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科学安排功能分区、产业导向,强力打造东海最大的新型商圈。继续加快中医院、城北幼儿园、汽车客运总站等配套民生服务设施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大型超市项目,推进体育馆、市民广场、图书馆等配套文体休闲设施建设。加大新区绿化力度,适应东海气候特点,合理组配乔、灌、花、草的布局,切实增强绿化的生态功能;不断提高园林艺术创作水平,丰富园林绿地的文化内涵,推进精品园林建设,塑造形态优美、人文气息浓郁的城市景观。
  三是不断刷新城乡面貌。县城层面,按照“规划引领、明确定位、管疏并举、分步实施”的思路,加快对成熟重点地块拆迁开发速度。着力抓好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重点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绿化亮化美化一批住宅小区,更新改造老城区道路两侧人行道及其他市政设施,打造生态人居环境。乡镇层面,重抓资产运转,依托各个小城镇已形成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和服务业,加快建设三产服务业设施,不断集聚人气、汇聚商机,努力建设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快速形成城乡统筹、互动并进、科学发展的良好格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