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湖生态渔业人工调控现状及思考

发布时间:2010-01-22 00:00浏览次数:

高邮湖生态渔业人工调控现状及思考

●  段 斌 (江苏省高宝邵伯湖渔管委)

  高邮湖位于淮河下游,是淮河入江水道的重要通道,担负着滞洪、泄洪的重要任务,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点。受地理条件影响,该湖自西岸的董寺尖至东岸马棚湾之间连线以南,水流速度大,冲击力强,换水较为频繁,以北水力则明显减弱,直接冲击力影响较小,为养殖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年来,受人为捕捞、养殖密度变化、水草分布等各方面因素影响,高邮湖水环境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型过渡的状态。

  为进一步保护资源,实现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高宝邵伯湖渔管委于2006年底在高邮湖东北部成立生态修复区,从人工调控水草、保持生物多样性、人工放流、负责任捕捞等多角度实施工作,力争改善湖泊富营养化状态。
技术与方法
  生态修复区总水域面积5.95万亩,根据大型过水性湖泊的特点,建设浮式大网目抗风浪网围,构成半封闭的生态环境,利用水生生物种群自我繁衍、自然选择更替的规律修复环境。
  2006年冬季,该水域全面禁止机动船拖网捕捞作业,实行对水草资源的有效保护;2007年春,以菹草、马尾草为优势群落的大片高密度水草群落生长形成;此后每年3至6月期间,菹草均可覆盖修复区中部以北绝大部分水域,覆盖率占修复区总面积的80%以上;7月份菹草逐渐消亡后,修复区西北部会大片萌生聚草、马来眼子菜群落。
  另外,工作人员对修复区采取人工放流方式恢复生物种群数量,放养品种、规格和数量则视修复区资源状况而定。
结果与分析
  经过两年多的修复工作,目前修复区生态环境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改善,和周边养殖区相比,修复区总氮及总磷含量均低于区外养殖水域,溶解氧及生化需氧量均好于周边养殖区。但受湖泊整体水环境变化影响,总氮和总磷含量均有上升趋势。
  1. pH值  三年来,高邮湖东北部养殖区及修复区水质pH值均保持弱碱性,上下浮动不大。pH值是渔业水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养殖鱼类的生长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对水产养殖而言,pH值为7.5-8.0的微碱性条件是较为理想的酸碱度。通常由于湖泊的水量较大,为天然的缓冲系统,因而其pH值变化幅度较其他参数小。但在湖区捕捞过程中,存在过度捕捞现象,致使水草过剩,大量水草导致臭水或富营养化发生,养殖区的pH值会升高或降低。通过数据分析来看,湖区北部养殖区pH值略有偏高,而修复区近两年一直维持在7.6左右。
  2. 溶解氧  溶解氧与水生动物生存、生长的关系十分密切,它不仅是保证养殖对象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生长的必需物质,也是改良水质和底质的必需物质。《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用水的溶解氧(DO)在一天24小时中,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至少保持在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一般来讲,养殖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mg/L-8mg/L,至少应保持在4mg/L以上,不低于3mg/L,高密度精养后期不得低于4mg/L。
  分析发现:高邮湖北部养殖区与修复区溶解氧均保持在6mg/L以上,符合养殖水体标准。由于修复区近年人工调控水草,保证了水草光合作用供氧,同时严格控制养殖密度,所以修复区溶解氧明显高于区外养殖水域,在2008年溶解氧出现降低后,经人工调控于2009年开始上升,大大增加了修复区内水体的生态平衡和自我净化能力。
  3. 总氮和总磷  在各项水质指标中,氮和磷是水体富营养  化最主要的诱因。水体中的氮主要以3种形式存在:可溶性无机氮、有机氮化合物及溶解的分子态氮,总氮通常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有机氮主要存在于各种有机细屑和鱼类的排泄物中;无机氮指溶在水中的各种无机化合物中的氮。水体中的磷几乎都以各种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与水体总氮、总磷浓度密切相关,随着其浓度的升高,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会相应的不断加剧,总氮在0.5mg/L—1.5mg/L之间为富营养型,总磷超过0.1mg/L时,就可能引起富营养化发生。
  分析发现:修复区总氮与总磷含量均明显低于高邮湖北部养殖水域,但修复区和高邮湖北部养殖区的总氮与总磷三年来均有上升趋势,养殖区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加剧。考虑养殖区散失的饵料和养殖对象的排泄物是其水体中磷的主要来源,养殖产生的废物增加了水体营养物的总浓度,导致水体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由于生态修复区采用自然围养,不投饵料,氮磷含量会低于修复区外养殖区域,但受湖泊整体水质环境影响,磷含量仍然持上升趋势。
  4. 化学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通常作为衡量水中有机物质含量多少的指标。化学需氧量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
  分析发现:修复区化学需氧量略低于区外养殖区,说明受有机污染要低于区外水域,但由于水流交换等原因,差别并不明显。
思考与建议
  高邮湖修复区通过近几年的生态修复,水质呈现好于区外附近养殖水域的趋势,受大湖泊整体水质环境变化影响,修复区目前尚未完全起到生态修复的作用,但在一定意义上对水环境恶化起到了较为明显的缓冲效果。
  由于数据有限,目前无法完全明确修复区的水质变化趋势,因此今后还需有大量工作要做。现提出如下建议:一是保存好本底数据,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和原始数据积累工作,积极开展湖区水环境演变机理及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模拟对比实验进行短期的预测分析,以便为今后生态渔业调控打好基础。二是在整个湖区养殖范围推行健康养殖。杜绝超密度养殖,选择合理的养殖品种,吃食性鱼类和滤食性鱼类搭配合理;鼓励养殖户少用饵料或选择优质的饲料,注重饵料的投放量和投喂方法,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疾病预防意识,积极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要求,严禁使用违禁渔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