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经济 需克服三大瓶颈

发布时间:2010-11-25 00:00浏览次数:

发展绿色经济 需克服三大瓶颈

  中国的绿色经济能否释放出巨大潜力,决定于规划的细致、制度的严密和自主技术的重大突破。尽管我国的绿色经济已初具雏形,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规划滞后无序发展、未能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以及自主核心技术短缺三大制约因素。专家指出,促进中国绿色经济发展,需要突破三大瓶颈。
战略规划“拖后腿”
  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浪潮的引领下,国内许多地区对投资发展绿色经济热情高涨。但由于整体战略规划滞后,地区间、行业内盲目发展、重复建设问题突出,无序发展现象已初现苗头。
  自去年以来,国内许多地方纷纷推出了打造风电、光伏太阳能等新能源基地的计划,并大干快上,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风电、太阳能等行业的过度投资。同时,各地都在加快对当地风场资源的开发,在对资源开发论证规划不充分的情况下便匆忙上马,或者“以资源换项目”,追求眼前的所谓“绿色”增长。除风电外,我国的新型煤化工、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由于缺乏清晰的战略及具体的规划指导,企业容易有投资冲动,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也在盲动,使得新能源的发展既不健康,也不可持续。
  专家指出,对风能、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的规划,必须充分考虑资源条件、电网系统的接收、消纳能力和市场容量以及市场能接受的价格等关键因素。
奖惩不力成“软肋”
  缺乏行之有效、体系完整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我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一大“软肋”。湖北省社科院能源研究专家叶学平博士认为,一方面国内缺乏发展绿色经济的系统规划和激励约束机制的整体制度安排,另一方面对既有的如节能减排中万元GDP的能耗减少量等指标,也缺乏达成目标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和严明的奖惩措施。
  湖北省恩施州州长杨天然认为,发展绿色经济,首先应系统设置市场准入的绿色门槛,包括绿色技术、质量、安全等各种规范标准。兴办企业进行生产活动、购买商品进行消费、筹集资金开发建设等,都必须遵循这些规范。其次,要按法律法规和具体规划标准,建立强有力的惩治机制,重点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同时通过资源价格改革等经济措施,把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转嫁给社会的生态成本内化为企业的生产成本,迫使企业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从而保护和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
核心技术“卡脖子”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在新能源这个新兴产业领域表现得尤其突出。专家建议,发展绿色经济,国家应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各个新能源领域和节能减排领域,列出科研攻关的重点,予以重点支持,以招标的形式,公正、透明、公开地支持有特色、有基础的科研机构及企业积极攻关;同时,应当注重吸引和借助全球智力资源参与中国的绿色经济发展,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面向全球吸引人才,支持培育重大新技术研发应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