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的新成果与新启示

发布时间:2010-12-21 00:00浏览次数:

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的新成果与新启示

●  于红霞 黄益斌 朱德明 蒋澄宇 (省环保厅)

  2001年,环保部、商务部和科技部联合开展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经过各方努力,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无锡高新区相继建成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占全国的1/3左右;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张家港保税区也已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江苏的创建工作继续位列全国首位。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不仅成为生态系统重建、修复和建设的动力源,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而且促进了科技集合、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和生态集成,拓展了发展空间,开创了经济持续发展、环境持续改善的新局面。目前,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已经成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的先导区和循环经济的试验区,成为各个开发区的金字招牌,而环保品牌也已成为新的招商引资、招商选资的软实力。
一、新气象
  江苏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从谋划之初,就坚持环保优先方针,以规划为先导,以创建国家ISO14000示范区为载体,严格环境准入门槛,超前建设环境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逐步呈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环境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基本走出了一条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生态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初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
  (一)开发区经济总量占比逐步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占比逐步下降
  随着开发区的跨越式发展,开发区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昆山经济开发区实现的地区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分别高达56.2%、66.34%和82.38%,区域经济总量在全市占有较高份额。同时,由于开发区积极推进污染防治,不断削减污染负荷,所占污染比例逐步下降。昆山环保部门下达的园区化学需氧量削减量仅1750吨左右,没有下达园区内二氧化硫的减排任务。2008年张家港保税区的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58.2%,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却下降12.5%,二氧化硫的排放下降了17.2%。
  (二)开发区发展规模逐步扩大,区域环境污染程度逐步降低
  近年来,江苏的年均增速基本保持在10-20%之间,而开发区高达30-60%,远远高于国家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求15%的指标值,外部的物质流、能量流的聚增导致生态压力增大。由于园区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面貌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态势,紧邻的主要河流水质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初步实现园区经济持续增长、排污量持续下降,局部地区的环境质量已经开始改善。
  (三)园区运行质量逐步提高,排污强度逐步降低
  在全力承接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开发区不失时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循环经济,努力突破“用地控紧、银根收紧、能源趋紧、审批从紧”等强烈约束,提高准入门槛,推动节能降耗,不断加大环保投入,严控污染排放,整个经济运行呈现出趋于良性循环的积极变化。昆山开发区、扬州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都只有国家考核指标值的20-30%。张家港保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3.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8.5%,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实现安全处置。扬州出现了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单位产值排污量降低,甚至出现弹性系数为负的可喜现象。
  (四)产业结构逐步升级换代,传统行业占比逐步降低
  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发展的先导产业,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现代制造业等作为支柱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布局和产业布局,降低传统污染产业的比重,努力解决结构性污染矛盾。近年来,扬州经济开发区没有引进一个化工项目,昆山开发区没有引进过化工合成、印染、皮革、造纸等传统重污染项目,拒绝投资项目100多个,投资金额10亿美元;张家港保税区对外资投资规模低于1000万美元、内资低于1亿人民币的化工项目不予办理,近三年在审批环节就否决50多个项目,从而提升了产业层次和科技能力。由于整体环境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使得园区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率达到93%以上,公众对生态工业的认识率也不断上升。
  (五)产业链不断延长,单位产出的资源能源消耗逐步下降
  目前,园区主要产业形成了集群并具备较为显著的工业生态链。张家港保税区形成了以东海粮油为代表的粮油行业企业内部循环,以道康宁一体化基地为代表的化工行业企业内部循环,以双狮精细化工、道康宁、梅塞尔为核心的区域循环体系。由于形成内、外的产业循环,使得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昆山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25吨标煤/万元,扬州开发区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量为4.45立方米/万元,只有考核指标的50%。园区污染控制水平均远低于国家考核指标要求,部分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同期发展水平。
二、新成果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安全第一、环境优先、生态开发、环境友好等原则,建立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公众参与、产研结合”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体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构建静脉产业生态链,促进区域经济向高质量、高速度、高效益、低污染和生态化发展,资源、产品、企业、产业和居住等呈现集合、集中、集聚、集成和集约化的发展趋势,良好的投资环境、经济秩序和生态效益,为支撑经济发展腾出了环境容量。
  (一)科技集合。为推进传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集合,张家港保税区出台了《江苏扬子江高新技术产业园鼓励政策》,设立了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金,积极鼓励和促进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和竞争力。2009年,昆山在台湾组织评比的祖国大陆城市投资风险调查中,综合实力排名第一。扬州市坚持各种创新理念在开发区先破先立,各种创新举措在开发区先试先行,各种创新成果在开发区带头启动,引领其他地区共同搭建创新平台。扬州开发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外智力示范单位、全省首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国家科技部分别授予扬州开发区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国家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智能电网产业基地,以科技进步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大批环保型高新技术产品在园区实现了产业化。江苏顺大电子材料科技公司引进美国专家团队,采用多晶硅西门子生产工艺和多硅芯大还原炉技术,利用四氯化硅加氢还转化,彻底解决了四氯化硅的回收利用问题,降低了物耗、能耗,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企业内部,主要通过生态设计、绿色采购、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手段,使企业趋向污染物“零排放”。双狮精细化学反应余热回收发电,除满足自身用电外,还通过碳排污权交易给一家西班牙公司,交易额1300万元,成为园区生态工业的一个新亮点。
  (二)产业集群。抓住产业结构调整契机,积极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产品和产业,促使社会资本向优势企业、支柱产业集聚。从“择商选资”入手,从源头引导园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引进产业生态链长、产品关联度大、资源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高新项目和高端产业,培育和发展静脉产业,纵向和横向延伸拓展产业链,并鼓励企业自发配套、联合,形成生态产品联合产业链,提升产业等级。昆山开发区主要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民生用品三大支柱产业,占开发区工业总额的63.5%,发挥了主导产业的集聚效应。张家港保税区主要发展物流、化工、粮油、机电、纺织等五大支柱产业,率先在国内实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联运开发。扬州开发区摈弃“大而全”的发展模式,既抓好汽车装备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更加突出发展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高性能材料、智能电网及电子阅读等绿色、低碳产业,使区域发展呈现企业效益和生态质量同时提升的良好局面。
  (三)企业集聚。严格依据“功能分区”、“项目分类”、“产业引导”、“景观绿化”等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协调布局工业、商贸、居住、交通和绿化等各类用地,以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为依托,推进各类企业向工业园区、外资向开发区集中,发挥园区集中供气供热、集中污水处理的作用,降低企业治污成本。注重环保的前置审批,严把项目审批关,对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项目实施“一票否决制”。2006年以来,昆山开发区拒绝投资项目100多个,涉及投资10亿美元。严格的准入条件,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的环境形象,打造了更优秀的环境品牌,反过来又促进了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提升了园区社会繁荣的水平,保证了园区长期稳定发展。全球500强中,昆山开发区有26家落户,张家港保税区有23家,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13个保税区中位居前列,保税区物流园区开发成效在全国同行中名列第一,同时,还规划建设8.91平方公里的环保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环保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打开了一扇环保高新技术产品展销及投资的窗口,营造了一个适合环保科技创新及技术成果转化的环境,搭建了一个有利于环保产业发展的平台。扬州开发区围绕“三新一网一书”产业实行链式招商,80%的招商项目都集中于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照明、高性能材料、智能电网及电子阅读等五大产业。
  (四)土地集约。昆山开发区把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和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作为土地利用的主要思路,坚持总量控制、从严从紧、节约集约的供地原则,科学调控用地需要,统筹优化用地结构,使集约用地取得可喜成果。在集约用地上,坚持“投资要有强度,开发要有进度,配套用地要有限度,盘活存量要有力度,产业转移要有梯度”,对企业用地实行定额控制。目前昆山集约用地水平不断提高,在2009年江苏省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昆山开发区名列全省第三,原昆山出口加工区则位于全省第一,在1.86平方公里的加工区内,每亩土地投资强度达68.2万美元,工业总产值超过1543亿元,成为全国出口加工区的一个亮点。
  (五)生态集成。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进一步规范了各项管理措施,典型引路,龙头带动,很好地推动和促进了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饭店和绿色消费等系列创建工作。昆山开发区拥有16所省市级绿色学校、22个省市级绿色社区、3家绿色宾馆,不仅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也提高了全民的环境意识,引导市民培养更加健康、更加文明、更加节约的生活方式,充分调动了全社会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张家港保税区有26家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25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5家企业通过OHSAS18000认证,陶氏化学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雪佛龙公司被评为国家百佳环保工程;园区还成立了责任关怀联谊会,通过座谈、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企业信息沟通,增强环保工作的认同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环境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为提高生态意识,扬州开发区还倡导企业自发成立各种环保沙龙、联盟等民间组织,定期交流环境管理、资源节约、废物交换等经验,并衍生出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
三、新启示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成功创建,不仅生动诠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更为科学发展观在园区的具体化树立了鲜明导向,为江苏探索园区开发和保护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一)生态竞争力可以推动产业竞争力。当一些地区陷于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难境地时,园区用事实证明了产业竞争力完全可以与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协调发展。生态环境带来机遇,机遇选择生态环境,诸多跨国公司和高素质人才之所以选择在各类园区投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里拥有一系列国家级的生态创建金字品牌。
  (二)生态优先可以推进经济跨越。多年来,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是一对矛盾,“经济上去、环境下来”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生态示范园区的开发坚持环保优先方针,则是协调矛盾冲突出现的“思想拐点”,它不仅没有降低园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而且获得了防治与修复的新契机,带动了园区产业升级,使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迅速发展,实现了“环境换取发展”向“环境优化发展”的跨越。
  (三)生态转型可以促进产业转型。生态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约束性产业,是园区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工业园区建设之始就遵循环境基础设施先行的原则,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治理后利用,适当超前滚动开发”的开发程序,融入“废污控制”、“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理念,超前高标准建设了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环保基础设施。生态基础设施先施先行、环境准入标准的提高以及产业链的绿色招商选资补链,有力地保障了清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项目的持续进入和生产,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节约污染治理投资,提高区域环境质量。
  (四)生态体制创新可以突破增长“瓶颈”。当前,各类开发区越来越受到水、土地、环境容量等强烈制约,如果再沿袭粗放型发展道路,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为继。“环境是最稀缺资源,生态是最宝贵财富。”生态环境是投资硬环境中最持久的资源因素,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新一轮发展赢得最持久的竞争力。各类开发区若能调整发展思路,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增加环境容量,就可以弥补在区位、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短缺和不足,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持续后劲。
  (五)生态创建可以形成整治合力。生态创建成果不仅会鼓舞环境保护领域,更能扩展和震撼整个经济社会。生态创建,在实施途径上可以整合资源,打破条块分割,形成社会合力;在总体部署上可以统筹规划、齐头并进、分线作战;在工作要求上可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点、线、面结合的立体创建网络,保障各项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真正使创建工作少走弯路、少留遗憾。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