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江苏环保产业如何发展 ———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于红霞访谈录

发布时间:2011-12-06 00:00浏览次数:

“十二五”期间江苏环保产业如何发展
———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于红霞访谈录

  进入“十二五”,作为环保产业大省的江苏,如何在振兴环保产业上大有作为?如何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把环保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作为环保部门来讲,如何为促进环保产业献计出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江苏省环保厅分管环保产业的副厅长于红霞。
  记者:于厅长,发展环保产业不仅是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的现实需求,也是提升传统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目前,江苏省环保产业的现状如何?
  于红霞:目前,江苏环保产业的现状呈现五大特点:一是产业规模全国领先。2010年,全省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约60多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10亿元(其中,节能装备产品1770亿元,环保装备产品86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705亿元,节能服务和环保服务75亿元。),位列全国第一,比上年增长31%。
  二是部分产品竞争力较强。我省节能环保产品门类齐全,配套能力较强,已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三是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区。苏州、无锡、南京三市2010年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共占全省的67.8%。宜兴已形成以高塍镇和环保科技工业园为主体的环保企业集群。南京市节能环保服务业优势明显,占全省的50%。苏州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和常州环保产业园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特色。盐城环保产业园建设迅速,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环保公司和权威研发机构入驻园区,盐城市2010年产业主营业收入增速达60%以上,建湖、阜宁高效电光源、环保滤料产业集群已初步建成。
  四是技术研发和应用取得新进展。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重点攻克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节能领域,在高效清洁燃烧、工业余热利用、高效机电节能等方面取得突破,低温余热汽轮发电机组、新一代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及高新技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五是节能环保服务业形成一定基础。2010年,全省具有甲级环境工程勘探设计的单位11家、环境工程专业施工承包一级资质单位5家、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单位2家、甲级环评资质单位9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资质单位200多家。节能服务业发展迅速,已由咨询、检测、培训为主,拓展到设计、审计、评估、诊断、合同能源管理等领域,全省注册节能服务机构达12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达20余家。
  记者:江苏省环保产业的发展可谓生机勃勃,在这种良好势头的背后还存在哪些问题呢?
  于红霞:江苏省的环境保护产业,虽表现出较强的实力和较好的发展势头,但仍属于一门新兴的产业。它从起步到发展壮大一直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分散性。目前,江苏省的环保产业主要存在三大问题。
  一是龙头企业偏少。骨干企业不大,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企业不到10家。企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小而散”现象,缺少集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设备制造、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环保企业集团。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科研、设计力量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自主开发能力差,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环保装备总体上仅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部分关键技术与装备还依赖进口。
  三是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全省节能和环保服务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信息咨询服务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机构的服务网络建设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记者: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政府部门在发展环保产业上的“硬抓手”是什么?
  于红霞:我认为,环保产业对环境保护工作具有重大支撑作用,环保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才能有广阔的市场。例如,脱硫、脱硝以及太湖六大行业的提标改造,这些政策的引导都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市场发展。
  江苏省在对环保产业的政策引导方面下了真功夫,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规范环保产业的市场和加大环保产业的优惠政策应该是发展环保产业的重要抓手。
  目前,环保产业的市场还存在鱼目混珠和恶性竞争的情况,所以要制定相应的法规,将市场管理中涉及的企业资质、中介资质、招投标条件、工程监理、产品推荐及相关的论证工作分离到经济、质量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招投标制度,建立相关的回避制度,加快成立第三方鉴证机构的步伐,使环境保护产业市场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种投资机构、银行,对环保产业进行投资。要争取财政、信贷、税收等部门的各项优惠政策,创建环保银行、组建环境保护产业投资基金,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利用各种融资渠道、积极支持大型环保产业集团改制上市,为环保产业的发展寻求经济支持。
  记者:面对“十二五”,江苏省如何振兴环保产业?在环保产业上确立了什么目标?
  于红霞:我省将依托节能环保重点工程,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发展一批自主品牌产品,培育壮大一批创新能力强、系统集成和总承包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创新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发展节能和环保服务业,积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努力实现产品由低端为主向更加注重高端发展转变、企业由以产品经营为主向总承包一体化经营转变、园区由企业集中向创新集群转变、产业由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先进制造业与节能和环保服务业互动并进转变,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新兴的支柱产业,使我省成为领先全国并在世界有较大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强省。
  我省确立了四大目标,一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至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8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将我省打造成产业布局合理、领军企业带动、品牌效应明显、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节能环保产业重要基地。
  二是产业布局更加优化。重点建设6大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至2015年,建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的基地4个。推动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发展,努力形成优势明显、各具特色的区域分工发展格局。
  三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瞄准市场需求和产业导向明确的重点领域,加强技术联合攻关。至2015年,建成5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0个以上技术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攻克20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并实现转化应用,节能、环保装备和产品总体技术水平保持国内领先,部分节能及水、大气污染防治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竞争实力大幅提升。重点发展6大产品集群,加强节能和环保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培育80家拥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骨干企业。至2015年,创成30个中国名牌产品、25个中国驰名商标,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企业5家、超20亿元企业10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
  记者:要达到这些目标,作为环保部门应在发展环保产业上有哪些作为?
  于红霞:我省确立了三大重点,一是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在节能、废水处理、烟气控制治理、固废资源化、环保新材料、环境监测仪器等6大领域,重点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装备。同时,加快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实施一批重点产业化、规模化重大示范工程,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发展高端化产品,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市场潜力大、整体带动性强的节能装备产品、水污染防治装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仪器、环保材料和药剂等6大产品集群,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200亿元。
  三是培育特色产业基地,重点推进“五区一园”建设,形成产业特色鲜明、集聚效应明显、创新活力勃发的产业发展高地。“五区一园”主要是指南京节能环保服务业集聚区、无锡节能装备(产品)制造集聚区、宜兴环保产业集聚区、苏州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盐城节能环保产业集聚区、常州环保产业园。到2015年,产业主营业收入达4000亿元。
  记者:在《指导意见》中,推动环境服务业是亮点之一,江苏省将如何培育发展环境服务业呢?
  于红霞:2010年4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经信委、环保厅共同编制的《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年)》,其中就涉及到了培育发展环境服务业的相关内容。
  在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方面,要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机构。配合政府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推广,为中小用能单位进行节能减排诊断,提供公益性节能咨询服务。按照做精、做专、做强的目标,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专业服务机构,为工矿企业、建筑用户、商业机构、党政机关等提供专业能源审计、节能项目设计、减排工程实施等服务。
  在发展环保服务业方面,要做到“做强、做优、做实”。首先,要做强环境工程承包服务。积极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以污水处理、大型燃煤电厂脱硫脱硝、城市垃圾、危险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为重点,以重点集聚区为依托,培育一批环保工程技术方案设计、施工、运营服务的大型工程总承包或项目总承包企业集团。
  其次,要做优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以环境污染治理和专业化环保设施运营服务为重点,积极推行特许经营模式,促进运营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专业化运营资质的企业,大力培育以污水处理与回用、废气净化与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自动连续监测设施维护运营等为主的环保设施持证运营企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