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副部长在2011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环境宣教要正视新挑战创新新能力

发布时间:2011-05-09 00:00浏览次数:

潘岳副部长在2011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环境宣教要正视新挑战创新新能力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在2011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环保宣教工作者要正视中国环境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紧跟中央的部署,创新环境宣教的新思维新能力,走在环境保护工作的最前头。
  潘岳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环境宣教工作也取得明显成效,各地宣教部门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广泛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为完成“十一五”时期环保工作目标营造了良好的氛围。然而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环境现状是局部有所改善,整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严峻的挑战源自巨大的现实压力。进入“十二五”,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着极大的压力。中国GDP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贸易额世界第一,但我们同时也是SO2和COD排放量世界第一,垃圾进口量世界第一,碳排放量世界第一。对环保而言,这样的压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治污减排的压力继续加大;环境质量改善的压力继续加大;防范环境风险的压力继续加大;西方对中国的环境压力继续加大。压力继续加大的根源,在于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尚未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于发展和环境的深层次矛盾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在于国际环境与发展形势日益复杂和尖锐。今后几年,我国以二产为主轴的经济总量增长势头将持续强劲,产能释放将依旧明显,污染物产生量更会增加,减排在消化增量的同时还要削减存量,空间变小,难度却大大增加。
  潘岳说,全国环保宣教工作者一方面要力促各级政府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尽快转变;另一方面要有效化解因环境公共事件引发的社会矛盾,让公众怀着同情、爱护的心态与环保同呼吸共命运。同时做好这两方面工作,对环境宣教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巨大压力和严峻形势,环境宣教工作该怎样应对?潘岳强调,要把握重点,勇于创新。胡锦涛总书记近期在省部级班上关于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如今,重大环境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环境宣教工作应当发挥社会管理的“软件”作用,起到缓解社会压力,协调解决矛盾,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的效果。环保作为公共管理重要部分已决定了其大众传播性质,因此环境宣教工作的影响力必来自于不断的创新力。相比其他部门,环境宣传教育部门更应走在创新前列。
  潘岳强调,创新来源于对现实的深刻把握。环境宣教工作者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深入领会理念和政策,正确引导社会和舆论,有效化解压力和矛盾,为深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而立论破题。重点在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要大力普及生态文明理念。中国的绿色转型和绿色发展,其内在基础是中国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理念养成、环境意识的树立、环境文化的形成。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者,正是绿色理念、绿色思想、绿色文化的传播者和践行者。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是这一历史时期的党建目标,也是环保人毕生奋斗的理念,更是环境宣教人的根本准则。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将建设生态文明转化为不仅是环保部门、更是全社会以及各级领导同志的共识与行动。
  二要推动实施《“十二五”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纲要》对环境保护作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环境宣教工作要用好这个契机,大力宣传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对环保工作的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新决策、新规划和新措施,把“十二五”环保发展面临的形势与压力讲清楚,把今后五年环保的重大举措讲明白,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国家环保政策讲透彻。
  三要以环境宣教促进社会管理。环境问题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十二五”期间,环境风险压力继续加大,突发环境事件更是构成了对民生的直接威胁。当前的国际国内经验都证明,环境安全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重大诱因。因此,妥善处理各类环境公共事件是社会管理创新中最重要的课题之一。环境宣教工作者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和身体健康为己任,积极反映群众的诉求和社会关切,大批量去批评曝光环境违法行为,督促政府加大力度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境宣传教育工作做好了,有助于预防不良或不实信息对公众认识和理解环境公共事件的误导,就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就可以引导公众自觉履行参与公共管理的义务以及享有的环境信息知晓、环境事务参与、环境污染检举;就可以促使各级政府转变思想观念,用制度保障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权利。
  四要积极宣传我国环境保护的创新经验。中国必须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绿色之路。这就需要环境宣教工作者不断挖掘,不断宣传推广。多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具有很多创新性和独特性的做法,如生态省市县建设、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等;还有一些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经验,如广东省推行的“幸福指数”政绩评价体系,东部沿海全面实施绿色经济政策的试点城市,中西部一些地区结合规划环评而推行的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政策等。这些真切反映中国环保体制创新与政策先行的事例,我们环境宣教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去收集整理、总结提高、分析利弊、推广宣传,将这些环保人集体智慧的思维成果,作为经验积累起来,逐步完善。
  五要树立我国负责任环境大国的形象。大力宣传和解释我国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政策主张,宣传各地建设生态文明的生动实践,主动回应气候变化、环境保护、发展方式等国际关切,向国际社会明确传递中国着力解决环境问题的决心和努力,化解国际社会的疑虑,不断增强国际道德话语权。
  潘岳要求,为创新工作方式,环境宣教要具备五个能力。一是扩大环境新闻主流渠道传播影响的能力。要对环境突发事件以及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第一时间通过主流媒体准确发布信息,回应公众关切,引导舆论热点。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环保舆情监测机制,提高对舆情的分析研判能力。二是充分驾驭新兴媒体为环保服务的能力。要在继续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优势的基础上,建立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机制,使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在开展环境宣传教育中有机互补,相得益彰。三是联合各部门形成环境宣教大格局的能力。做好环境宣教工作,仅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是难以奏效的,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强化与各有关部门立体而深度的联合,营造绿色宣教更大更多的平台。四是开创环保宣教多种形式的能力。既要充分利用与环保有关的传统节日,精心策划主题宣传活动,强化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要联合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化等相关部门以影视、音乐、图书、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强环境宣教的影响力、辐射力和渗透力。五是引导公众和环保NGO组织参与环保宣传的能力。要根据《关于培育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积极引导,加强培训,建立机制,畅通渠道,为他们搭建参与公共政治和环境事务、反映社情民意、提供决策咨询的平台。
  潘岳最后强调,各级环保部门应为宣教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全国环境宣教系统仍存在机构不稳、人员不齐、资金不足的问题,省一级设有宣教处的为数不多,地市级以下环境宣教力量更是薄弱,与承担的任务很不相适应。各地环保部门要本着工作需要的原则,加强环境宣教机构建设,确保编制配足、人员配齐,工作有序运转。要高度重视宣教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开展宣教工作必需的配套资金,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国宣教能力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显著提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