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1-03420 |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 发文日期:2011-07-26 09:45:07 |
名 称:江苏省环保厅关于苏锡连接线(苏州绕城公路至无锡环太湖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的通告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江苏省环保厅关于苏锡连接线(苏州绕城公路至无锡环太湖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的通告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环办[2003]26号)的有关要求,苏锡连接线(苏州绕城公路至无锡环太湖公路)已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监测和调查工作,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请登录江苏省环保厅网站(sthjt.jiangsu.gov.cn)查询。欢迎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一、公示时间:(2011年7月26日——2011年8月1日)
二、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25-86266120
三、电子信箱:E-mail:jsepi@12369.gov.cn
四、通讯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 江苏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 210036
五、联系人:潘炜
苏锡连接线(苏州绕城公路至无锡环太湖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工程基本情况
苏锡高速公路起于苏州绕城高速公路通安枢纽跨线桥,上跨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向西经望亭镇南,跨越望虞河后,止于无锡环太湖公路新安枢纽,路线全长10.015公里,其中苏州段长7.608公里,无锡段长2.407公里。本项目设计行车速度100km/h,全线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3.5m。
本项目永久征地1065亩,拆迁房屋14.6万平米,填方121.2万立方,挖方26.4万立方,大桥1495米/4座,中小桥184.4米/6座,涵洞36道,互通式立交3处,分离式立交2处,通道、天桥12道,匝道收费站1处,未设置服务区、养护工区和停车区。工程总投资71584.04万元,2006年09月江苏省环保厅以苏环管〔2006〕171号文对报告书进行了批复,2009年9月苏锡连接线项目工程建成通车。
二、环保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施工期采取了降噪、防尘、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措施;充分利用远处工程取土,临时占地尽可能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减少了对耕地资源的占用。施工临时用地在施工完毕后进行了植被恢复。公路排水设计自成体系,路基、路面表面水通过全线贯通的路基边沟排入天然河沟内,不影响两侧农田的灌溉及群众生活用水。对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区实施了景观绿化工程。
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洒水降尘和篷布遮盖等措施,控制和减少施工期物料装卸、运输、拌和等过程中的扬尘污染;施工期物料堆放有遮挡物,路面沥青、混凝土进行集中拌和,设置了沥青烟净化装置,及时洒水降尘;沥青拌合场、混合料拌合场、预制场、物料堆场等临时场地远离居民区、学校和幼儿园等环境敏感区域,并设在其下风向300m以外。
施工期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都经相应处理后排放。望虞河大桥施工废水采用沉淀隔油池处理后达标排放,同时严格控制施工废水的排放去向,杜绝排入望虞河等敏感水体。收费站未设置管理区,产生污水量较少(约0.4吨每天),收集于化粪池内定期清运。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都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拖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妥善填埋处置。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避开夜间施工;同时敏感点附近150m范围内避免使用高噪声机械进行夜间作业。全线现有噪声敏感点13处,采取环境搬迁、种植降噪林带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
运营公司制订并落实了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望虞河大桥两端设置了敏感水体警示标志,同时在望虞河大桥跨河段堵塞桥面泄水口,大桥两侧底部设置事故径流收集池,有效降低了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避免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
建设单位已通告沿线政府或规划部门,在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不得新建集中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敏感建筑物。施工期及试运营期未有举报投诉。
三、调查结果
(一)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公路路基边坡以生态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的防护措施,建设单位采用客土喷播或挂网客土喷播的方法进行植草护坡,选用砼预制块衬砌拱防护与绿化等防护形式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视觉和防护效果;由于沿线耕地资源稀缺,苏锡连接线项目沿线不设置取土坑,利用望亭镇太湖生态清淤取土坑取土。临时施工场地做到了及时清理、平整,进行了复垦重利用。临时施工便道部分改建为水泥道路,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
(二)声环境
1、昼间敏感点声环境
公路沿线4类区11个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区域噪声昼间标准限值(70dB);1类区13个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区域噪声昼间标准限值(55dB)。
2、夜间敏感点声环境
公路沿线4类区11个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区域噪声夜间标准限值(55dB);夏言湾、东巨庆、戈家浜、汤家浜、蒋家桥、西庙浜、旧宅浜里声环境质量超过《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区夜间标准限值0.4-0.6dB,其余6个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区域噪声夜间标准限值(45dB)。
(三)水环境
公路穿越的河流均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望虞河大桥桥面排水不直接排入太湖,桥下蓄水池起到应急事故污染水体的缓冲作用。
施工过程中按施工期环境保护手册,施工营地远离河流,设置了化粪池、隔油池等环保设施,减轻了对沿线水体质量的污染影响。营运期收费站生活污水由化粪池收集并定期清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