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1-03421 |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 发文日期:2011-07-26 09:49:41 |
名 称:江苏省环保厅关于苏州常熟至昆山高速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的通告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江苏省环保厅关于苏州常熟至昆山高速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的通告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的通知》(环办[2003]26号)的有关要求,苏州常熟至昆山高速公路已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监测和调查工作,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的具体情况请登录江苏省环保厅网站(sthjt.jiangsu.gov.cn)查询。欢迎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工作。
一、公示时间:(2011年7月26日——2011年8月1日)
二、公示期间联系电话:025-86266120
三、电子信箱:E-mail:jsepi@12369.gov.cn
四、通讯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 江苏省环保厅环境监察局 210036
五、联系人:潘炜
苏州常熟至昆山高速公路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公示材料
一、工程基本情况
本项目起自沿江高速公路董浜枢纽附近,起点至董浜南枢纽段与苏嘉杭高速公路主线共线,向南经白茆东,与204国道和锡太一级公路交叉后,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石牌枢纽,路线全长20.281公里。高速公路全线新建路段按照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4.5m,设计行车速度120km/h ,桥梁设计汽车荷载等级采用公路Ⅰ级;扩建路段(起点至董浜南枢纽起点桩号止)按照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42m。
本项目永久征地2346.39亩,拆迁房屋6.63万平米,填方358.34万立方,挖方69.36万立方,主线桥6745.408米/21座,匝道和支线桥2311.098米/12座,涵洞57道,互通式立交5处,通道44道(其中包括利用桥孔22处),匝道收费站2处,服务区1处,未设置养护工区和停车区。
工程总投资17.13亿元,2006年08月经江苏省环保厅苏环管〔2006〕208号文批复同意建设,2009年9月建成通车。
二、环保执行情况
该工程执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施工期采取了降噪、防尘、减少水土流失等环境保护措施。临时占地尽可能布设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减少对耕地资源的占用。取土场全部恢复为养殖用鱼塘,临时施工场地基本恢复为耕地,少部分交由当地政府继续使用。
施工期生活污水和含油废水都经相应处理后排放,服务区、收费站设置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供热采用电和天然气清洁能源。施工期及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都委托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拖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妥善填埋处置。
全线现有噪声敏感点27处,采取居民搬迁、种植降噪林带等措施,有效降低了交通噪声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对中央分隔带、边坡、互通区实施了景观绿化工程,全线建设完成了乔灌结合的绿色通道,减轻了噪声、废气的污染,美化了环境。
制定了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建设单位已通告沿线政府或规划部门,在公路两侧200m范围内不得新建集中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敏感建筑物。施工期及试运营期未有举报投诉。
三、调查结果
(一)生态恢复与水土保持
公路路基边坡以生态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的防护措施,采用客土喷播或挂网客土喷播的方法进行植草护坡,选用砼预制块衬砌拱防护与绿化等防护形式结合,取得了较好的视觉和防护效果。项目在建设中高度重视耕地保护,集中规划取土,取土坑尽可能集中设置,同时积极推广低路堤建设理念,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珍贵的耕地资源。临时施工场地做到了及时清理、平整,进行了复垦重利用,临时施工便道部分改建为水泥道路,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
(二)声环境
公路沿线4类区所有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类区域噪声昼间标准限值(70dB)和夜间标准限值(55dB);1类区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区域噪声昼间标准限值(55dB)和夜间标准限值(45dB)。
(三)水环境
公路穿越的河流均不属于饮用水源保护区,项目营运期桥面径流污染物对沿线水域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白茆塘和戚浦塘的原有水质。施工过程中按施工期环境保护手册,施工营地远离了河流,经常洒水,设置了化粪池、隔油池等环保设施,减轻了对沿线水体质量的污染影响。服务区、收费站生活污水经处理后主要因子满足《城镇污水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
(四)气环境
施工期加强了粉尘控制,采取洒水降尘等措施,抑制二次扬尘。运营期公路沿线服务设施的餐厅、食堂炉炤都采用了低污染的液化石油气,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大气污染排放物较少,不会对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服务区加油站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无铅汽油,减少了对公路沿线空气的重金属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