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环境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发布时间:2011-07-04 00:00浏览次数:

南京市民环境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

●  荣照辉 (南京市白下区环境监察大队)

  近年来,我国在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总体状况而言还是不容乐观的。本文从垃圾分类回收入手,对南京市不同群体的公众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南京市民环境意识的调查
  本调查对象为南京市六个主城区的居民,男女比例分别为:41%和59%;受访者主要是中青年人居多,占到76%,20岁以下和41岁以上共占到24%;受访者的经济水平大多属于中等,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500至5000之间。
  从环境保护知识方面来看,总体水平不高。居民中女性与男性的环境意识水平基本相当。123份有效问卷中,真正对垃圾分类标准了解和比较清楚的只占35%,约有61%的居民对垃圾分类标准认识模糊,约有4%的居民完全不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
  从环境保护问题来看,居民最关注的为“水源污染”和“空气污染”(各占29%和25%),其次为生活垃圾问题及室内装修污染(均为12%),这体现南京市居民不仅关注与自己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属浅层次的环境意识),同时深层次的环境意识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从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回收意愿上,有超过七成居民会将废品进行出售,但对于其余垃圾最常见的做法基本都是不加分类,直接丢进垃圾箱。这表明居民对有收益的废品才会进行分类回收,而看不到直接收益的则没有意识去分类,这体现了获利者的定位。说明南京市居民的环境意识还只局限于浅层次的环境意识,未上升到一定的高度。
南京市民环境行为调查
  尽管每次出售废品的收益并不多,但微薄的经济利益仍然大大提高了居民的热情和主动性。
  在垃圾分类问题上,有87%的居民认为南京有必要进行垃圾分类,而只有4%的居民无所谓,9%的居民认为条件不成熟,不赞成进行垃圾分类,这说明整体来看南京市居民对于垃圾分类还是支持的。
  垃圾不加分类就投放入垃圾箱,主要是因为没有分类垃圾设施,加上居民没有体会到垃圾分类的好处。
个人因素对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影响
  不同年龄阶段公众的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有显著差异,20至40岁市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总体较高,明显高出41岁以上以及20岁以下的市民,基本做到了知、行一致。这种现象与该年龄段的人接受了较多的教育,同时有一定的生活经历有关。
  不同的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及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居民的文化水平越高,环境意识水平就越高。
  经济收入越高的群体,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水平也就比较高,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
建  议
  政府需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比如,向居民分发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手册,在公众传媒中加大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以及相关环保知识的公益广告,定期或不定期的在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等相关环保知识的宣传活动。
  加强执行细节,制定配套法规。南京市的分类垃圾桶遭弃用有很多原因,除了市民意识需要加强,宣传工作不深入外,还有就是垃圾桶分类不够细致、缺少配套法规等。
  让市民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只有让市民深刻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好处,市民的参与积极性才会有实质性的提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