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发布时间:2012-01-19 00:00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2年1月5日,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李学勇省长作专门批示,充分肯定了全省环保系统取得的成绩,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徐鸣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

 

 

切实加强全省环境保护工作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

 

●  徐 鸣

 

一、正确认识环保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形势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我省实施“十二五”规划并实现良好开局的一年。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环保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以下六组数据可以直观反映。
  第一组,国控省控断面水质劣Ⅴ类比例下降3个百分点。太湖在遭遇60年一遇干旱的情况下,水质仍稳中趋好,蓝藻密度下降21.2%。全省酸雨平均发生率从33.3%下降到26.6%,酸度进一步减弱,危害进一步减轻。总的看,全省环境质量局部有所波动、总体保持稳定。第二组,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电煤用量直线攀升、污染增量大幅上扬的情况下,果断采取一系列减排措施,预计全省化学需氧量、氨氮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2%、1.9%和1.5%,氮氧化物实现零增长,完成情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组,全省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00万立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4500吨,县以上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均提高到87%。全省水质自动监测站增加到283个,13个省辖市均形成PM2.5的试点监测能力,治污和监控能力进一步提升。第四组,深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挂牌督办了404个重点环境违法案件,彻底整治了316家铅蓄电池生产企业,公开曝光了10大典型违法案件。我本人带队暗访10次,督促地方政府加强环境监管,解决突出问题。第五组,完成首批16个地区的农村环境连片示范整治,新增造林127.7万亩,新增城市绿地面积3600公顷,开山采石禁采面积超过全省山体面积的70%,生态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第六组,新建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新增5个城市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考核标准,累计建成17个国家生态市(县、区)、21个环保模范城市和7个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质量和数量保持全国领先。
  但是,也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在江苏从第一个“率先”向第二个“率先”迈进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仍是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矛盾之一,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仍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最繁重的任务之一,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仍是广大人民群众最热切的期盼之一。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的要求愈来愈高,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望值愈来愈高,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
  一是完成减排任务的难度在加大。虽然我们正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但全省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重化工占有相当比重的工业结构,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全省减排形势相当严峻,减排任务异常艰巨。
  二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在加大。“十二五”期间,要想把水质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提高到50%,劣Ⅴ类比例降低到15%,每增加或减少一个百分点,都要付出十分艰苦的努力。将PM2.5等指标纳入评价标准,并收紧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一直饱受争议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终于有一个“说法”。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国家已明确要求江苏率先执行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如果加入PM2.5评价指标,我们的优良天数将大幅下降。数据“难看”一点不要紧,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有力措施解决问题,扭转被动局面。
  三是环境监督管理的难度在加大。根据污染源普查,我省工业企业已超过18万家,其中国控重点污染源1050家,各类集中式污水处理厂514家,分别占全国的1/10和1/7,监管任务在全国是最重的。
  四是化解环境纠纷的难度在加大。环境问题已成为群众投诉的焦点、媒体关切的热点、社会管理的难点,极有可能与其他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成为引发群体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的“导火索”。必须把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纳入社会综合管理的范畴,把环境保护工作更多地置于公众和社会监督之下,努力增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更大力度地推进环保重点工作
  (一)以污染减排为倒逼,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阶段,江苏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从去年的减排情况看,“十二五”的减排难度要远远高于“十一五”,必须把握好五个关键点,确保完成年度减排指标。第一,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变化。根据国家减排核算细则,污染增量测算主要依据GDP增速、电煤用量、城镇人口增量等宏观经济数据。环保部门每季都要开展减排形势分析,科学研判增量变化趋势,相应调整减排措施和工程,及早做好应对预案。第二,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完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联动机制,加强环保准入与产业政策的高效配合,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对小火电以及钢铁、化工、水泥、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要扩大淘汰范围并尽可能朝前安排,加快重污染企业退出市场。积极推进热电整合计划,稳妥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第三,加强重点减排工程储备。建立全省重点减排工程项目库,并及时补充,动态调整,保持储备充足,形成项目梯队。今年的重点工程计划,一季度之前就要安排下去,敲死工期,倒排进度,逐个落实,确保如期形成减排能力。第四,狠抓减排设施运行管理。认真落实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环保监督管理办法,加快拆除脱硫烟气旁路,严格脱硫电价管理,科学改造监控设施中控系统。对虚假运行的单位,不仅要处罚到位、追缴排污费,还要公开曝光、吊销运营资质。第五,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减排的政策环境。继续深化环保收费、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绿色信贷、差别电价、污染责任保险等方面的改革,所有环保专项资金都要向减排量大、减排效益好的项目倾斜,优先安排已建脱硫脱硝设施的机组发电上网,调动一切政策手段为减排服务。
  (二)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各地要善于统筹、舍得投入,继续加强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新改扩建,扩充能力,提标升级,完善管网,全面增强污水收集能力和处理效果。今年,确保新增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80万立方米以上,配套主干管网2500公里。进一步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体系,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高度重视垃圾渗滤液处理设施的建设。率先开展脱硝电价试点,加大设施建设和运营的资金补助。鼓励建设区域污泥无害化处置中心,着力解决污泥带来的二次污染。按照“提高标准、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快建设危险废物填埋和焚烧处置设施,力争5年内把全省危废处理能力提高50%。年内完成“1831”生态环境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建设,把全省环境监控预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以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为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水污染防治要重点抓好一湖(太湖)、两河(淮河、长江)、三走廊(南水北调东线、通榆河、望虞河清水走廊),统筹陆域和海洋,以最严格的措施保护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太湖治理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根本措施,以削减氮磷营养物质为主攻方向,继续加大“一环两区”(环太湖一级保护区、太湖西部沿岸区和望虞河西岸区)的综合治理力度,把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长效治理和应急措施,毫不松懈地抓下去,持续改善湖体水质。严格落实南水北调沿线政府治污责任,有针对性地加大治污力度,确保输水干线及出省水质持续、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要扎扎实实推进蓝天工程,围绕筹办“绿色青奥”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年内沿江8市要全面实施机动车国Ⅳ排放标准,力争完成油品升级,改变“好车吃粗粮”的状况。采用扩大限行区域和资金补助激励相结合的办法,加速淘汰各类老旧黄标车。抓紧出台《江苏省尘污染防治办法》,把防尘控尘资金纳入各类建筑工程预算的“硬成本”,建立绿色施工和积尘监测制度,对达不到防尘控尘要求的工地一律责令停工整改。加强油气回收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率先开展PM2.5、臭氧等指标的监测和控制,率先执行国家空气质量新标准。要全面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严格执行重金属排放企业和专业生产片区的防护距离,重点把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整治到位,对限期整治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关停取缔,彻底杜绝血铅事件。省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化工园区(集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新一轮化工园区整治的九个方面要求,必须一条一条落实、一家一家过关,大幅降低化工污染风险。加强化学品全过程环境管理,限制生产和使用高环境风险化学品,建立化学品污染责任终身追究制。落实国家核安全规划,抓住田湾核电站扩建契机,提升核电监测和应急能力。
  无论外部经济形势发生什么变化,环境执法的尺度、标准都应保持统一性和连贯性,绝不能时松时紧、左右摇摆。要进一步加大抽查暗访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严重的地区,要联合监察部门挂牌督办,必要时实施区域限批。进一步加大惩处惩戒力度,对违法排污企业必须首先行政处罚到位,相关违法信息纳入“绿色信贷系统”,涉嫌环境犯罪的还要移送司法机关,接受法律的严厉制裁。进一步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发挥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强大监督作用。
  (四)以良好生态创建为抓手,进一步提升生态保护和建设水平。认真落实中央农村环境保护“以奖促治”政策,把实施村庄环境整治计划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充分结合起来,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村容村貌为重点,以太湖一、二级保护区为重点整治示范区,着眼于建立农村环保长效机制,不断扩大整治范围,增加受益人口,确保完成财政部、环保部下达的三年示范整治任务,力争做得更好。优化调整全省重要生态功能区,像守住耕地“红线”那样守住生态“红线”,切实维护生态安全,为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生态空间。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着重加强珍稀物种保护以及科学的资源性开发。加强各级自然保护区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利用亚行贷款项目,提高盐城湿地保护水平。继续开展土壤环境调查,建立例行监测网格,推进污染土壤修复试点,重点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安全。加快建设绿色江苏,加大“四沿”生态林网和城市、村庄绿化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山体复绿、工矿废弃地恢复治理等工程。在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中,一定要注重优化林种结构,做到生态效果和景观效果相融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今年力争再有10个市、县(区)达到国家生态县市考核标准。
三、加快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环保工作的大格局
  (一)坚持齐抓共管。政府角色在经济起飞时期和社会转型时期有着很大的不同。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改善环境质量的责任,保持财政环保投入与财政预决算同向增长,既要发展好一方经济,维护好一方平安,也要保一片蓝天、一汪清水、一方净土。要充分发挥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重大事项,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各成员单位应根据职责分工,尽心履职、密切协作、增强合力。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制订年度计划,确定重点项目,跟踪督查督办。完善省级环境监测网,切实抓好全面建设小康、基本现代化环保指标的动态监测,加强科学评估。严格环保问责制,对没有完成减排任务、违规引进污染项目、发生重特大污染事件的,必须严肃追究责任,给社会一个交待,给人民群众一个交待。
  (二)坚持科技先行。切实把环境保护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深入实施节能减排科技支撑行动,加强环保共性关键技术研发以及重大水专项、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等一批基础性课题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性成果。搭建先进治污技术的供需平台,广泛开展示范应用,扩大企业对清洁技术的选择空间。加快完善符合我省区域特点、产业发展方向和污染防治需要的地方环境标准体系,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环保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集中政策、资金等各方面资源,培育一到两个像泰州医药城那样集高端研发、配套生产为一体的环保产业高新区,切实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提高设备成套生产能力,形成若干“拳头”产品,推动江苏环保产业量、质齐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环保产业强省。
  (三)坚持全员发动。继续实施全民环境教育计划,深入开展“生态江苏在行动”等群众性环保活动,积极开发具有江苏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意识,培养公众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扩大和规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对重要规划和重大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充分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确保决策过程公开透明。积极开展环境法律援助,大力支持环境公益诉讼,培育壮大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要定期向各级人大、政协报告或通报工作情况,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
  “两个率先”必然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上,美好江苏必定是蓝天碧水、生态良好、宜于人居的江苏。我们一定要弘扬新时期“江苏精神”,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环保任务,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新局面,努力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环保目标,以新的环保实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