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六个攻坚 完善五项机制 建设一套系统 以“蓝天工程”为引领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发布时间:2012-01-04 00:00浏览次数:

开展六个攻坚  完善五项机制  建设一套系统

以“蓝天工程”为引领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针对秋冬季节频发的灰霾天气,我省早在前年初就已对全省空气自动监测站进行了改造,目前全省13个地级市都已经形成了PM2.5的监测能力,并且已经对PM2.5的监测结果做了相应的研究。省环保厅陈蒙蒙厅长表示,国家标准一旦确定之后,江苏省将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PM2.5监测结果。
  PM2.5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一起构成了复合污染,所以我们现在各类污染源排放出来污染物质,都会在PM2.5当中有反映。因而需要做的不仅是控制单一污染物,而是要针对各种污染物之间的关联进行协同控制。如果多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一起降下去了,它们产生的PM2.5就水到渠成地降下去了。相反,只要有任何一项污染物减排拖后腿,就会形成“短板效应”。因此,不管是控制PM10还是PM2.5,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仍是减排,这就对环保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水污染治理而言,我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刚刚展开,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一是能源和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我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格局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目前,煤炭在我省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仍占70%以上,燃煤排放物是大气环境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的主要来源。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部分热电和钢铁企业尚未建设脱硫设施,火电机组脱硝工程刚刚启动,国家对脱硝工程的扶持政策尚未出台,致使酸雨发生频率仍然较高。三是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已占到总量的20%以上,加剧了大气治理的难度。燃油品质明显落后于汽车技术进步,制约了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四是工地道路扬尘和秸秆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五是法规标准亟待完善。目前,我省尚无专门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02年执行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有不少地方需要修订。同时,现行的空气质量指标主要评价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国家尚未将细颗粒物(PM2.5)、挥发性有机物(VOC)、臭氧(O3)、炭黑等污染物纳入大气环境评价体系,现有的监测数据尚不能完全反映大气污染的实际状况,致使空气质量评价结果与公众直观感受不一致,出现了“监测数据优、群众感受差”的情况。六是监管基础相对薄弱。据了解,北京、上海和珠三角地区对控制灰霾的研究已开展多年,并在继续深入。而我省刚刚起步。灰霾形成机理、大气复合污染的贡献份额尚没有完全搞清楚。
  针对我省实际,2010年8月,江苏省政府制定了《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并且编制了以保障“绿色青奥”为重点的区域大气联防联控规划。省环保厅通过开展六个攻坚、完善五项机制、建设一套系统,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蓝天工程改善大气环境的意见》,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大气环境问题。
  开展六个攻坚。一是打好结构调整攻坚战。积极开发利用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烧区。研究制订苏南热电整合计划,鼓励上大压小,提高供热效率,减少电煤用量。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落后产能淘汰计划,抓紧搬迁一批城市及近郊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年内淘汰和搬迁首批210家企业。二是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攻坚战。加快实施脱硫脱硝工程,加强钢铁、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物达标整治。到2015年,完成热电企业和钢铁烧结机脱硫改造,完成单机容量13.5万千瓦以上现役燃煤机组的脱硝改造,现役新型干法水泥窑全部实施低氮燃烧,熟料生产规模在4000吨/日以上的水泥生产线全部实施脱硝改造。全面推行二氧化硫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完善经济政策,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三是打好机动车污染防治攻坚战。修订《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积极推进机动车国Ⅳ标准实施,做好油品升级等配套工作。在全省范围内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加快淘汰2005年前注册运营的黄标车,重点整治公交车“黑尾巴”。建立省、市、县三级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中心,建成全省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管信息平台。四是打好扬尘治理攻坚战。制订实施《江苏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推广施工扬尘控制责任人制度,开展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治理,公开曝光防尘措施落实不力的工程和单位。督促各地严格管理渣土车,改进城市保洁方式,增加道路的冲尘、洗尘频次。推进城镇裸土绿地覆盖,丰富绿地类型,充分发挥绿地净化空气、滞尘防尘等功能。五是打好秸秆综合利用攻坚战。坚持堵疏结合,奖惩并举,进一步扩大禁烧行政区范围。从技术推广、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方面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到2015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六是打好有机污染物治理攻坚战。全力推进全省油气回收工作,沿江8市于2012年底前完成油库、加油站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其余5市于2013年6月底前完成。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特别是化工集中区的刺激性气体、无组织废气排放的治理,重点防止恶臭扰民。
  完善五项机制。一是齐抓共管机制。充分发挥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的作用,每年分解任务,开展考核,通报情况。二是多元投入机制。各级环保专项资金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倾斜,积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治理,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增强资金保障能力。三是科技支撑机制。研究成立省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快开展灰霾来源深层解析、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等重大专项研究,科学指导蓝天工程的实施。四是公众参与机制。利用各类媒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定期公布区域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广泛接受媒体、公众的社会监督。五是区域合作机制。利用长三角合作平台,与上海、浙江、安徽加强协调配合,健全区域空气质量联合监测网络,逐步实现监测数据的互通和共享。
  建设一套系统。就是用2-3年时间建成全省灰霾监测预警系统。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三项常规指标基础上,增加PM2.5、臭氧、VOC、炭黑等指标,切实增强监测预警能力。目前全省13个省辖市已全部形成PM2.5监测能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