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环境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

发布时间:2012-01-04 00:00浏览次数:

放大环境优势 建设生态文明

●  施建霞 (阜宁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江苏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实施的“八大工程”之一。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绿色阜宁,创建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宜居环境,已成为阜宁县委、县政府“十二五”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也是全县百万人民的共同心愿和不懈追求。
一、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和问题
  阜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一时的发展,绝不把降低环保门槛作为招商引资的条件,绝不把园区变成新的污染集中区,绝不在接受产业转移时接受污染转移”已成为全县上下的共识,“国家级一类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水绿阜宁”、“水绿宝地”已成为阜宁靓丽名片,在县内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十二五”期间,阜宁县建设生态文明要面对三项任务、三种矛盾、三大挑战。“三项任务”是:高效节能、刚性降耗、铁腕治污。“三种矛盾”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加快经济发展的矛盾,严格环境执法与全力服务企业的矛盾,环境治理的长期性与群众环境诉求的迫切性的矛盾。“三大挑战”是:环境保护面临更高标准,任务加重;节能降耗面临刚性制约,压力加大;生态建设面临目标倒逼,节奏加快。
二、今后五年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今后五年,阜宁县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方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态产业为主导,以生态技术为支撑,以生态文化为灵魂,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和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构建“两型”社会,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努力把阜宁建设成为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美好、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县。主要目标是: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末下降15%以上,平均每年下降3.2%,到2015年末万元GDP能耗为0.514吨标煤;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下降率25%;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国家)总量控制要求;大气中二氧化硫削减率为3%,氮氧化物削减率为3%,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达省控指标;森林覆盖率达23%,耕地保有量达136.18万亩;建成国家级生态县,80%以上的镇区建成国家级生态镇。
三、今后五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
  解决三种矛盾,应对三大挑战,完成三项任务,关键在行动,重点在落实。“十二五”期间,阜宁县生态文明建设将在继续坚持和巩固现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在培育生态经济、发展生态技术、强化生态保护、合力生态创建等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积极培育生态经济。第一,重抓新特产业,发展生态工业。全力把做大做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实施工业主导战略的重要抓手。风电装备产业以风电整机为核心,加快打造百亿级产业群;光电光伏产业不断拉伸和完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全球有影响的光电光伏产业基地。要深入实施“三集中”方略,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开发区确保2014年前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力争“十二五”期末,开发区建成国家级低碳经济示范园区,澳洋工业园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环保滤料产业园建成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地。第二,重抓“三化”建设,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三化”建设。推进节约化。发展节水农业,充分利用自然降水,高效利用灌溉水,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益。推进有机化。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安全农产品生产为主要目的,通过使用粪肥、堆肥或有机肥替代化肥,利用生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防治病虫害等方式,大幅度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推进规模化。主攻高效设施农业和生态猪养殖,到2015年,实现高效农业面积80万亩,设施农业40万亩;生态猪饲养实现全覆盖,打造全国发酵床生态养猪第一县。第三,重抓生态旅游,发展生态服务业。深入挖掘阜宁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建设金沙湖生态旅游景区、马家荡湖荡湿地旅游景区、桃花源黄河故道生态旅游景区和“十里射阳河”城市风光带旅游景区等“四大”生态旅游品牌,建立生态文化和自然风景相辉映的多层次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以生态旅游带动商务、金融、物流、餐饮、娱乐、休闲等各类服务业生态化发展。
  (二)以提高节能减排实效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技术。第一,提升工业节能水平。积极应用低碳技术和节能信息化技术,控制重点能耗过程和部位,防止“跑、冒、滴、漏”。积极实施节能重点工程,积极招引生物质发电等重点节能项目。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企业采取变频节电改造、绿色照明等措施节约电能。“十二五”期间,确保大亚木业、双昌肥业、绿叶农化等企业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第二,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组织重点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引导企业改造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对化工及涂料等生产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控制工艺过程中逃逸性有机气体的排放。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环境标志产品和其他绿色论证,建成一批绿色企业。第三,开展资源回收利用。加强对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质回收和再生利用。以粉煤灰、煤矸石、粉石灰、化工废渣、枝丫材及有机废水综合利用为重点,抓好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废弃物的回收利用。第四,推广农业生态技术。重点推广利用综合生态工程,有机物多层次利用,微生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农业生态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充分利用人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沼气发酵,发展秸秆气化,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节柴灶、微型风力发电。
  (三)以加强环境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强化生态保护。第一,加强生态环境管理。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杜绝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的审批。强化项目建设过程监管。严肃查处违反环评和“三同时”要求的建设项目,禁止新的未批先建、未批先产等环境违法行为的发生。完善环境保护考核和问责制度。第二,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继续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整治力度,确保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以上。加快实施区域集中供水、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形成以县城水厂为主的“一主三辅”供水格局,确保2012年前全县区域供水实现全覆盖。加强化工企业整治,对治理不达标的化工企业坚决依法关停并转。加强大气环境治理,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十二五”期间,全县空气环境质量确保达到功能区标准。第三,加强城乡环境整治。稳步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建立垃圾及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利用系统。积极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大力实施“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家园”工程,逐步建立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的模式,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环境。认真落实奖励扶持政策,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环境保护体系。
  (四)以开展生态创建活动为载体,合力推进生态县建设。第一,积极开展生态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深入实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特色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工程、观光农业建设工程和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建设工程,推进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绿化带、林木区。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和保护,加快生态镇村创建步伐,确保2014年前全县80%的镇区达到国家级生态镇标准。“十二五”末,全县所有村(居)的村庄林木覆盖率全部达到35%的合格村标准,其中50个村达45%以上的示范村标准。第二,着力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活动,通过开展各种类型的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改变奢侈浪费的传统消费模式,改变破坏生态的生活方式,改变浪费资源能源、增加污染的不良嗜好。第三,有效建立生态建设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政策制定、规划管理、法规执行和重大问题解决等方面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领域。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