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驿动涌绿潮 江苏大学生暑期环保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4-11-05 00:00浏览次数:

周露露

今年暑期,江苏高校学子积极投身到环保宣传实践活动的热潮中,在“绿色新生力”全国大学生环保公益项目大赛的倡导下,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的学生会和环保社团,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农村和企业,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环境科学实践,掀起一道道绚丽的青春绿潮。

 

防治大气污染微行动

 

空气质量下降,雾霾多发,能拥有蓝天碧水的生活环境已成为当今人们的共同期盼。今年暑期,南通大学绿色方舟环保社团利用专业优势,将调研与宣教相结合,开展了以“同呼吸,共命运”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呼吁“人人关心环境质量,人人参与环境保护”。
绿色方舟环保社团先后走进南通德民社区、朝晖社区、观音山盘香沟社区、城南社区和南通汽车客运东站,开展了以“保护生活空气,我们在行动”、“关注大气污染,共筑梦想明天”、“送植入园,净化空气”等为主题的环保宣教活动。团队成员为大家讲解大气污染与防治的知识,发放调查问卷,并利用专业优势,免费为社区居民测量血压。活动中,团队还通过行为艺术表演和设计的环保小游戏,吸引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
 在滨江公园和狼山风景区,绿色方舟环保社团举办了“放飞蓝天,你我共行”和“关爱大气,共筑未来”的主题活动,成员们精心设置了放飞梦想的环节,邀请小朋友和家长在风筝上绘画,写环保标语,并亲自将风筝放飞到蓝天中;请游客们在心愿漂流瓶上写下环保愿望……在寓教于乐中传播着环保理念。
在南通市尾气检测站开展的“绿色出行,从我做起”活动,为绿色方舟环保社团的暑期实践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学们通过骑行呼吁南通市民绿色出行,对车主及尾气检测站工作人员开展问卷调查,并现场向车主讲解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宣传绿色出行,呼吁大家关注空气质量,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每一寸空间。
近一个月的实践调研,绿色方舟环保社团先后走访调研了社区、企业、车站、旅游景点和尾气检测站,共发出调查问卷1285份,发放宣传画册1000份、宣传单2000份。一系列活动的举办,让社团成员们更多地了解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知情况,也使环保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防沙固沙绿丝带

 

7月中旬,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绿丝带”环保社团远赴甘肃民勤县,在生态林基地开展 “守护沙漠绿宝石,防沙固沙绿丝带”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师生们齐上阵堵鼠洞、绑丝带、筹基金,用他们的微行动助力环保。
民勤县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当地种植了一种名为梭梭的固沙植物。而随之而来的老鼠却对梭梭的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堵住鼠洞成了“绿丝带”队员防沙固沙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进入生态林,同学们发现梭梭周围拳头般大小的鼠洞不在少数,有些鼠洞就在梭梭根的上端,既要填好鼠洞,又不能损伤梭梭,这着实考验了同学们的技巧。在生态植物林防护基地负责人杨会的带领下,同学们先小心地将洞穴拨开,尽量避开梭梭的根,再用铁锹将沙土缓缓填入鼠洞,到沙土坟起,就立即掩埋敲打,使其平坦结实。
 填埋鼠洞的新鲜劲头还没过去,“绿丝带”团队的同学们又开始学习并实践葵花秸秆和压麦草格子固沙技术。在杨会的耐心讲解和亲自示范下,同学们用铁锹在沙地上划出1.5米见方的格子,在格子四周挖出沙渠,插入约30厘米的葵花秸秆,再将沙渠填满,把沙子压实。
因为大漠的阳光很毒,很多同学嘴唇发干,嗓子“冒烟”,脚被沙子灼伤脱皮、手被秸秆划伤刺破,但大家都互相鼓劲,喊喊号子、唱唱歌。两个小时内同学们就围起了大约100平方米的秸秆地,为来年更好地种植梭梭奠定基础。劳作休息时,大家将具有环保心意的绿丝带绑在梭梭上。一株株挂有绿丝带的梭梭为黄沙漫天的大漠添上一抹幽幽绿意,让人感受到了生机与希望。
在活动期间,“绿丝带”队员们每天都将活动内容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进行实时播报,希望通过宣传推广让更多人关注到此项环保项目中。同学们还将募集到的首笔绿丝带基金1420元捐给了生态植物林防护基地,用于梭梭林的种植和防护林的建设。
“绿丝带活动只是苏大材化部师生环保路上的一个起步,相信在我们这批环保卫士的努力下,能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到环保事业中。”苏州大学材化部团委书记黄郁健如是说。

 

莫让农膜变“地魔”

 

近年来,农业地膜和棚膜使用量的快速增长带来的土壤污染问题,逐渐受到社会关注。今年暑期,南京师范大学化科院新力社团走进南京的田间地头,对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程度农村的农膜使用、回收和污染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
在参观了南京市中山科技园,充分了解新型转光农膜的研发情况之后, 新力社团的同学们分组走访了南京江宁区横溪镇、栖霞区龙潭大棚村、溧水区和凤镇乌飞塘村等地的种植基地,采用访谈、调查问卷、取样分析等形式,调查废弃农膜污染,收集土壤样本,普及环境科普知识,推广高科技转光农膜。
在对农业部门和种植户的随机采访中,同学们发现,农户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不可降解农膜严重污染土地的认识不够,对地膜也一般不进行回收。对此,同学们耐心为农户们讲解了废弃农膜对土壤和环境的危害,鼓励农户对农膜进行二次回收、循环使用,还向农民宣传新型高科技农膜的科普知识。
在与当地农业部门的交流中,新力社团的同学们分析了废弃农膜回收困难有3大原因:一是宣传不到位。由于没有相应的宣传措施,农民对农膜造成的土壤污染了解不多;二是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部门和农民对农膜污染的危害重视不足,导致资金、人员投入不足,职能部门之间配合不默契,农民对农膜回收的积极性不高;三是缺少收购企业与收购网点。对于0.08毫米以下的薄膜,收购商不会收购,导致废弃农膜增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通过对取样带回的土壤进行检测,也验证了农业薄膜对土壤环境的危害。新力社团希望通过此次调研,引起社会及有关部门重视,积极推广新型环保农膜,鼓励农民循环使用,共同建设绿色新农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