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公众山清水秀繁星闪烁 ——苏州市环保局局长冯仁新谈生态文明建设

发布时间:2014-04-08 00:00浏览次数: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经济社会发展赋予环境保护的时代重任。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阵地。只有各级环保部门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倡导者、引领者和践行者,在更高层面、更广阔范围审视、谋划解决环境突出问题,才能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探索环保新道路越自觉、越主动,生态文明建设就会越有效、越深入。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大转型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全新形态,是从物质消耗的工业文明,向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高级文明形态的转型。生态文明不仅仅体现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上,而是要将节约、循环、环保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我们建设的生态文明,并不是放弃物质追求,倒回原生态生活,而是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环境也是生产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可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而且可以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优化的过程,是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过程,也是资源要素升值的过程。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使资源价值得到最大化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意义在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从工业经济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企业排污减少,能耗降低,才能真正实现绿色转型。从民生角度来看,通过生态补偿制度,让生态保护的功臣得到实惠。
  目前,苏州的工业化、城镇一体化水平已达到一定高度,生态文明建设要通过有效投入实现生态优化。今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投入2000亿元推出“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这十大工程,除了环境、社会效益之外,还带来了新的增长点,通过“绿色投入”再造环境,实现有效的“绿色产出”。

“以民为本”尊重公众知情权

  环境保护,苏州“醒”得比较早、抓得比较紧,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越快,对环境资源约束的认识较深。苏州市建成全国首批国家生态市,生态文明水平保持全国领先,优于III类水的断面比例不断增加,传统煤烟型空气污染得到控制,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连续多年提升,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靠前。当然,一切环保工作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当前环境问题还很多,要满足群众环境期待,我们还要作更大、更进一步的努力,才能促进生态环境跨过根本改善的“拐点”。
  要满足群众的环境期待,首先要让公众了解环境信息,这既是客观要求,也是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抓手。我认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群众应知可知的都应公开。我们也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说,在全省率先发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现在大家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各个监测点位的数据,还有环境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中一些情况,都已经向社会公开。公开信息,就是要尊重群众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只有维护好群众这些权益,才能充分调动全社会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积极性。以水环境整治为例,从2008年蓝藻暴发到如今,苏州持续下大力气、大投入去推进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每年在控源截污、生活污水治理、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活水清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有近千个项目。在不懈的努力下,太湖水质持续向好,保住了“集中式水源地水质100%达标”这条底线。

既用数据说话也用感官体验说话

  “民生是根本”。关注民生焦点,成为苏州环境保护工作的出发点。苏州所处的东太湖湖体水质总体介于II~III类,5个集中式水源地都是II类。一些主要指标如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藻密度等逐年下降,平均综合营养指数51.8,为轻度富营养,总氮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实现了水质持续改善和安全度夏两个目标。
  空气治理也是如此。苏州市政府十分重视“蓝天工程”,2013年110个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完成率已超过80%,PM2.5监测网络不断完善、能力不断进步,编制了重污染应急预案,通过多措并举,空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从2010年启动监测到现在,PM2.5的浓度也是呈下降趋势。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气污染的区域性和复合型给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今年一季度全国大范围长时间的灰霾天气,苏州也未能幸免,灰霾天数明显增加。大气污染治理长期而艰巨,这是当前着力攻坚的一项难点,我们将按照大气防治《国十条》,采取更严标准、更硬措施,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争到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降低20%。
  水气环境质量改善是有扎扎实实的数据支撑的,经得起检验。但社会对环境质量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这些都能理解,因为群众对环境有自己的标准,会用切实感受来评判。所以我认为,不但要用数据来说话,更要用感官体验来说话。目前环境治理还没有到“摘桃子”的收获时节,我们会坚持不懈地努力,为群众建设能切实感受到的宜居生活环境。

不欠新账逐步还清旧账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近年来,社会环境诉求逐步凸显出来,这是环保工作的现实压力,所以我们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求以时不我待的态度抓好环保工作。但是我们又不能离开发展谈环保,这是不切实际的。把所有工厂都关停,禁止一切工地施工,不准开汽车,一定会立竿见影,但发展没有了,生活质量下降,大家肯定不能接受,这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还是要把调结构、促转型、优生态、惠民生结合起来,关键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在不欠新账的前提下,逐步还清旧账。
  就环保部门而言,要在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切实当好项目准入的“裁判员”,把好环境审批关。按照转型升级的要求,不该上的项目坚决不让上。还要认真抓好生产全过程管理,把环境要求落实到各个环节,当好经济健康发展、群众健康生活的“守护者”,持续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苏州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和力度非常大,环境质量总体也在好转,但是有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现在我们未必能一下子感受到。大家要有信心,努力肯定会有成果。当然,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如果企业能履行环境社会责任,每个公民能自觉践行环境意识,多节约、少开车、少排污,环境改善的步伐会更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