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为东台赢得生态红利

发布时间:2014-07-31 00:00浏览次数:

杨毅 罗伯伟 王国钧 林培 杨树立

东台始终以“全省争先”为发展目标,东台市委、市政府坚定走生态发展之路,经济结构在不断变轻变新。盐城市委常委、东台市委书记张礼祥坦言,“我们要有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立足长远和可持续发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急功近利,图一时好看,否则就是瞎折腾!”
  不留退路,用环境硬约束倒逼经济转型升级。早在几年前,东台就以壮士断腕的气魄,整顿“小化工”及涉污产业,先后关停65家化工企业、砍掉168根烟囱,取而代之的则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和高端纺织机械等一批新特产业,全面提升了经济结构的绿色内涵和科技含量。
  对于面广量大的传统企业,东台市通过出台企业转型升级“18条”和“新8条”等扶持政策,帮助他们技术改造、高端重组、做大做强。2013年东台市累计投入138亿元,实施195个技改项目;今年又落实了122个技改项目,促进企业依靠科技创新转型。同时,该市不断提高生产装备门槛,先后淘汰落后设备1619台(套),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8万多吨。
  绿色转型促发展,也带来招商引资理念和布局的变化。一是不接收“后患项目”,即暂时不污染,但今后可能有污染隐患的项目,坚决不引进;二是招商与落户分开,不再“招到归己”,即不允许“镇镇冒烟、工业门类齐全”。全市14个镇,只规划6个镇有工业园区,全市招来的项目,大多进入市里“三区六园”,提高工业集聚度;三是项目先公示,群众评议通过后方可批准。
  “我们实行最严格的项目源头评审。近两年,由市发改、经信、环保、审计、监察等部门组成的‘合议庭’,先后否决或劝退了100多个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项目。”市委常委郑静波说。
  在保护中开发,推进沿海产业不断升级,是东台打的又一张生态牌。
  “全球最大的滩涂光伏电站在东台,养鱼发电两不误。”笔者慕名来到濒海的梁南垦区。登高俯瞰,只见架在2600亩鱼塘水面上方的太阳能电站,由27万块蓝色多晶硅电池板绵延组成,海天一色,蔚为壮观。极目远眺,蜿蜒在海岸边的200多台、100多米高的风力发电机组,如同童话中的“大风车”……
  “仅这片框围滩涂,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就达632兆瓦,约占全省五分之一。” 市委常委、沿海经济区党工委书记许峰介绍:“其中太阳能装机容量180兆瓦,风能装机容量450兆瓦,还有2兆瓦来自中粮集团的生物沼气发电。去年,新能源发电量8亿度,占全市工业用电总量三分之一。”这些清洁能源的输入,优化了全市能源利用结构。
  东台不满足于风能、太阳能发电,还把发电设备及零部件的生产企业引来落户,拉长资源应用与制造互动的产业链,创新了全省沿海开发的引资模式。如今,全国已有74家“大块头”新材料企业抢滩东台,分享绿色制造先机。上海电器集团做风机、上海玻钢院做叶片、上海泰胜集团做塔筒、江苏苏美达集团做光伏部件……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去年,全市新材料产业销售收入已达114亿元。
  面积156万亩、占全省滩涂面积五分之一的东台,不因地大滩多、环境容量大,放松生态友好型社会构建,而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推进“三个基地”建设,即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基地、国家级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和江苏沿海生态湿地旅游基地建设。如今,在东台85公里的海岸线上,海鸟翔集,风清气爽,无一污染项目。对东台老百姓来说,天蓝水清、随时“深呼吸”,一点不是奢望。
(作者单位系东台市委宣传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