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5-20341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发文日期:2015-12-29 00:00:00
名 称:关于宁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文件编号:苏环验﹝2015﹞175号
内容摘要: 时 效:

关于宁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15-12-29 00:00浏览次数:

苏环验﹝2015﹞175号

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南京市交通建设处:

  你单位《宁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宁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收悉。我厅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核查。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宁高高速公路始于原宁高高速公路秦淮河特大桥南桥头,经溧水经济开发区、永阳镇、洪蓝镇、和凤镇,止于高淳区双碑石,路线全长45.942 千米,设计速度为100千米/小时,维持原有双向四车道标准,路基宽度24.5米,新建桥涵设计荷载等级采用公路—I级,全线采用封闭收费。

  本改建工程内容有:增设南京南主线收费站、和凤临时主线收费站、溧水开发区收费站、天生桥收费站、沙塘收费站等5处收费站,新建管理分中心1处,改建古塘互通1处(天生桥收费站)。项目征用土地221.55亩,全线路基土石方89.6万立方米。

  2010年10月,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完成环境影响报告书,2010年11月获我厅批复(苏环管〔2010〕265号)。工程于2012年11月开工,2013年12月正式开通。项目实际总投资6.18亿元,其中环保投资2753.3万元,占比4.46%。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一)废水:公路沿线管理中心及收费站均已安装污水处理设施(共计6套),生活污水经处理回用,不外排。

  (二)废气:停车区和收费站等辅助设施均采用清洁液化气或太阳能为能源,未设置锅炉。

  (三)噪声:环评时共有敏感点8处,其中3处敏感点已拆迁,2处敏感点距离公路超过200米不在本次调查范围,另外新增敏感点2处,现有敏感点5处,全部为村庄。

  (四)固废:营运期公路沿线停车区及收费站设置多处垃圾收集装置并定期清运,路面散落物由专职人员清扫。

  (五)环境节能:在管理中心采取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分布式电站、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水回用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日光照明技术等。

  (六)征地拆迁及生态恢复

  工程永久性征地均已进行补偿。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结合沿线的地形以及永久占地情况,将改建的古塘互通和南京南收费站的开挖土石方用作其他工程的所需的土石方,工程没有新增取土场占地,取土活动均发生在工程永久性征地范围内;施工的临时场地也均设置在互通区以及收费站房建区等永久占地范围内,未新增临时占地,随着施工的结束,取土场地和临时占地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采用工程防护和植被防护相结合的生态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采用了种植乔木、灌木、植草等多种绿化方式。

  (七)环境管理与应急

  建设单位制定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从机构、人员上给予保障,环境管理比较完备。在施工期委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对工程施工的环境影响进行了专项环境监理和采样监测。施工现场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

  工程运营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由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管理,按报告提出的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开展监测。

  三、验收调查结论

  同济大学提供的《宁高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改造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明,验收调查期间:

  (一)声环境影响调查

  根据声环境敏感点监测结果显示,沿线所有5处敏感点声环境质量均能满足标准要求。

  (二)水环境影响调查

  管理中心和收费站均设置了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污水各项监测因子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要求,处理后的废水用于站区或周边绿化,不外排。

  (三)环境空气影响调查

  运营期公路绿化和保养方面较好,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未设置燃煤设备,采用清洁能源。

  (四)生态环境影响调查

  工程永久性征用土地共221.55亩,较环评时减少了118.94亩。工程实际土石方总量为53.40万立方米。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结合沿线的地形以及永久占地情况,将改建的古塘互通和南京南收费站的开挖土石方用作其他工程的所需的土石方,工程没有新增取土场占地,取土活动均发生在工程永久性征地范围内;项目施工的临时场地也均设置在互通区以及收费站房建区等永久占地范围内,未新增临时占地,随着施工的结束,取土场地和临时占地均得到了较好的恢复。防护工程以生态防护为主,边坡采取草灌木结合植草,三维网植草,喷播植草;排水工程结合实际设计,采取边沟、排水沟、边沟涵、截水沟和急流槽、纵向碎石盲沟为主导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完善,防冲刷效果良好。工程全线绿化面积达14余万平方米。公路绿化效果突出,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起到防尘作用,达到了公路绿化的总体要求;景观设置美观,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五)环境节能

  在管理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节能措施,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分布式电站、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中水回用技术、太阳能热水系统、日光照明技术等,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的政策。

  (六)公众意见调查

  公众意见调查采取发放调查表(司乘人员调查表和公路沿线居民调查表)的方式。

  发放沿线居民调查表70份,收回68份,其中44份对公路环境保护工作表示满意,24份为基本满意。

  发放司乘人员调查表80份,收回77份,其中53份对公路环境保护工作表示满意,24份为基本满意。

  四、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

  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配套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经验收合格,同意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工程正式投运后应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规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确保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预留环保资金,定期开展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保证环境安全。

  南京市、溧水区环保局负责工程运营期的日常环境监管。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5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