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5-20354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发文日期:2015-02-16 00:00:00
名 称: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文件编号:苏环验﹝2015﹞22号
内容摘要: 时 效:

关于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15-02-16 00:00浏览次数:

苏环验﹝2015﹞22号

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

  你单位《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附送的《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等材料收悉。我厅于2015年1月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该工程位于宿迁市宿城区、宿豫区以及徐州市的新沂市境内,起点与宁宿徐高速公路相接,终点与京沪高速公路相接,全线总长67.16公里,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8米,新增永久占地6146亩。全线设互通8处,服务设施2处(骆马湖服务区、踢球山停车区),匝道收费站5处(宿迁南、宿迁东、宿迁北、马陵山、新沂南)。2008年5月我厅批复同意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苏环管〔2008〕105号),2014年1月我厅批复同意该工程的环评修编(苏环便管〔2014〕5号)。工程于2009年6月开工建设,2012年10月建成。工程实际总投资3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13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一)废水:骆马湖服务区、踢球山停车区生活污水经“SBR+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后,尾水排入附近沟渠。收费站生活污水经地埋式一体化设备(接触氧化法)处理后,尾水排入附近沟渠。跨越废黄河、中运河的京杭运河特大桥建成东西两侧桥面径流收集系统,东侧收集中运河段桥面排水,沉淀池有效容积250立方米,出水排入一民河,西侧收集废黄河段桥面排水,沉淀池有效容积160立方米,出水排入路北侧的路基边沟,汇入地方排水沟渠。桥面径流不排入废黄河、中运河。

  (二)废气:沿线服务区及收费站使用电及燃气等清洁能源,餐饮油烟废气经过油烟净化设施处理后排放。

  (三)噪声:项目沿线共有声敏感点55处,其中1处幼儿园,54处村庄。建设单位对29处敏感点采取声屏障措施,总长10656米,对2处敏感点采取绿篱措施,总长600米,对6处敏感点采取环保拆迁措施,环保拆迁33户,面积10600平方米(部分声敏感点综合采用了多种降噪措施),16处敏感点中期声环境预测达标,不需要采取措施,9处敏感点现状噪声不超标,中期噪声预测超标小于1dB,采取跟踪监测措施,并预留工程费用。

  (四)固体废物主要为运行期各服务区、收费站的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清运。

  (五)运营单位已编制化学危险品运输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和环境应急预案,配备了相应的应急物资。已对沿线收费站、服务区和全线主体工程进行绿化。全线设置36个取土坑,其中1个集中取土坑拟由地方政府改造为公园水域,其余35个取土坑均已恢复为鱼塘;全线设置施工临时场地24处,目前13处场地移交作为当地企业用地,11处场地复耕。线路边坡防护采用了以植被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的生态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三、验收调查结论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宿迁至新沂高速公路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明,验收调查期间:

  (一)水环境影响:服务设施和收费站都设置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且都已正常运行。服务区、停车区生活污水出水水质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收费站生活污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一级标准。

  (二)大气环境影响:施工期加强了对施工期的粉尘控制,采取了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地抑制了二次扬尘。运营期加强了公路沿线的绿化种植和养护管理工作,以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

  (三)声环境影响:声环境质量评估结果表明,目前车流量条件下,本公路沿线所有敏感点声环境质量都能满足《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相应标准限值的要求。

  (四)生态环境影响:项目用地占当地土地比例比较小,不会改变当地的土地利用基本方式。项目土方来源主要为沿线设置取土坑。全线设置36个取土坑,其中1个集中取土区后期利用作为公园水域,其余35个取土坑均恢复为鱼塘。取土坑总占地面积5065.9亩。项目临时场地主要有拌和场、预制场、施工驻地和施工便道。经调查,全线共设置临时场地24个,临时占地532.8亩,均为农田,在施工结束后按照设计要求,13处施工场地移交作为当地企业,11处施工场地复耕。施工便道为了方便沿线居民的出行,部分修建为水泥路,作为当地村道,部分恢复耕种。公路路基边坡以生态防护为主,工程防护为辅的防护措施,建设单位采用客土喷播或挂网客土喷播的方法进行植草护坡,选用砼预制块衬砌拱防护与绿化等防护形式结合,取得了很好的视觉和防护效果。公路线形设计美观,服务区、收费站、互通区景观视觉良好,风格鲜明。公路中央分隔带、边坡等绿化景观效果良好,凸现了当地自然景观特色。

  (五)社会环境影响:拆迁住房的居民一般就近安置于乡镇附近,新址选择在交通、电力、通讯等较为便利的地方,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为了消除和减少阻隔影响,建设单位共设置了分离式立交13处,互通式立交8处,通道86处,平均每公里1.28处,密度在高速公路中属较多。高速公路施工期的临时便道大部分修整为水泥路,大大方便了沿线居民的出行。根据对沿线居民的调查情况表明,高速公路对沿线居民的生产、生活出行影响较小。

  (六)公众意见调查:本次共发放公路沿线公众参与调查表90份(收回81份),发放公路司乘人员参与调查表40份(收回36份)。调查结果表明,公众普遍认为本工程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100%的公众认为公路的修建有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100%的司乘人员认为高速公路的修建便捷了出行。91.4%的沿线调查居民和86.1%调查司乘人员对公路的绿化、景观美化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

  四、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

  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配套建设了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落实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经验收合格,同意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工程正式投运后应做好以下工作:落实并完善工程运行期的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做好沿线敏感点噪声跟踪监测和防治工作。规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加强环境风险防范意识和应急预案的演练,保障环境安全。

  宿迁市、徐州市、新沂市环保局负责辖区内工程段在运行期间的日常环境监管。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5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