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6-20030 |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 发文日期:2016-03-09 00:00:00 |
名 称:2016年3月9日拟作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的建设项目公示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2016年3月9日拟作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的建设项目公示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厅拟对下列建设项目作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6年3月9日—2016年3月15日(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决定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兼传真:025-86266081
邮箱:hpc@jshb.gov.cn
通讯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
邮编:210036
拟作出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合格决定的建设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验收监测单位 |
项目概况 |
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 |
公众参与情况 |
1 |
泰州公路过江通道 |
泰州市、镇江市、常州市 |
江苏省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 |
同济大学 |
工程全长61.983公里,设计标准为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公路起点至大港枢纽段,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3.5米,其中长江大桥与夹江大桥桥面宽33.0米(不含布索区);大港枢纽至工程终点段,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4.5米,预留八车道建设条件。全线共建设桥梁17座,互通式立交9处,分离式立交20座,涵洞94道,通道天桥98座,服务区1处,收费站7处(含主线收费站1处和匝道收费站6处)。2007年开工,2012年年底正式开通。因超期试运行,泰州市环保局于2015年9月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办理竣工环保验收手续整改意见书。工程总投资93.67亿元,其中环保投资10955.4万元,占比1.17%。 |
(一)废水:施工期严格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未对沿线河流造成明显影响;在跨越长江的大桥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沉淀池,并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服务区和收费站均设置了污水处理设备。 (二)废气:公路沿线服务设施采用太阳能、电能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 (三)噪声:环评时有敏感点156处,新增5处,其中35处已拆迁或在200米外,实际现有敏感点126处,分别按环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噪声防治措施。有15处敏感点拆迁65户,32处敏感点共设置声屏障26道共计9486延米,11处敏感点采取实心护栏,1处敏感点采取绿化;预留了噪声防治费用,用于实际运营期间的噪声防治。 (四)固废: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均收集堆存在垃圾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置;公路上行驶车辆散落的固体废物,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定期清扫。 (五)征地拆迁及生态恢复 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均按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征地拆迁资金专款专用,征地拆迁补偿款全部落实;委托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对水生动物进行保护,签订了补偿协议;工程设置取土场、临时场地等在施工完后,都及时得到了恢复或利用;防护工程以生态防护为主,边坡采取草灌木结合植草,三维网植草,喷播植草;排水工程结合实际设计,采取边沟、排水沟、边沟涵、截水沟和急流槽、纵向碎石盲沟为主导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完善;公路绿化效果突出,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 (六)环境管理与应急 建设单位制定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从机构、人员上给予保障,环境管理完备。在施工期委托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泰州长江公路大桥安全环境咨询中心,全面负责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施工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工程运营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由江苏泰州大桥有限公司统一负责管理,按年度制定了运营期日常的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开展监测。
|
共发放公众意见表共260份,其中沿线居民110份,司乘人员150份;共回收249份,回收率96%。所有的被调查者对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持满意和基本满意态度。 |
2 |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 |
南京市 |
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 |
同济大学 |
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翠屏山互通至机场段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机场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起点为与北段相接的翠屏山互通,终点与禄口机场进场道路相接,路线长约23.762公里。主线由原双向四车道、路基宽度26米,扩建为双向八车道、路基宽度42.0米标准,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2012年11月开工建设,2014年6月建成通车,因超期未办理竣工环保验收,南京市江宁区环保局于2015年7月下达环境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书。工程总投资16.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6403.2万元,占比3.88%。 |
(一)废水:施工期严格按照环评及批复要求,未对沿线河流造成明显影响;在跨越横溪河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沉淀池的措施。管理中心和收费站均设置了污水处理设备。 (二)废气:公路的绿化和保养方面较好,公路沿线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 (三)噪声:目前已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18处设置声屏障共5680米,投资1988万元;全线密植绿化林带,投资2370万元,1处敏感点采取实心护栏;同时也预留了噪声防治费用,用于运营期间实施进一步噪声防治。 (四)固废: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垃圾均收集堆存在垃圾箱,由当地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垃圾处理厂处置;公路上行驶车辆散落的固体废物,有专职的环卫工人定期清扫。 (五)征地拆迁及生态恢复 工程建设征地拆迁均按有关规定执行,实行征地拆迁资金专款专用,征地拆迁补偿款全部落实;工程所需土石方均来自南京南站的挖方堆积土,工程未设置取土场,做到了变废为宝;临时场地均得到了绿化、复耕、交付地方继续使用等恢复措施;防护工程以生态防护为主,边坡采取草灌木结合植草,三维网植草,喷播植草;排水工程结合实际设计,采取边沟、排水沟、边沟涵、截水沟和急流槽、纵向碎石盲沟为主导的排水系统,排水设施完善;公路绿化效果突出,改善了生态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 (六)环境管理与应急 建设单位制定了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并从机构、人员上给予保障,环境管理完备。在施工期实施了环境监理工作;施工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件。工程运营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由江苏省高速公路经营管理中心统一负责管理,按年度制定了运营期日常的环境监测计划,定期开展监测。
|
共发放公众意见表共200份,其中沿线居民90份,司乘人员11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100%。所有的被调查者对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持满意和基本满意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