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6-20074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发文日期:2016-04-19 00:00:00
名 称:关于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文件编号:苏环验﹝2016﹞33号
内容摘要: 时 效:

关于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

发布时间:2016-04-19 00:00浏览次数:

苏环验﹝2016﹞33号

南京地铁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你单位《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等材料收悉。根据环保部公告2015年第17号,受环保部委托,我厅对该工程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核查。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线路起于浦口区林场站,终于江宁区秣周东路站,线路全长44.882千米,其中高架线2.095千米,地下线42.395千米,地面线0.392千米。设车站29座,其中地下站28座,高架站1座,林场停车场、秣周路车辆基地及2处主变电所。工程段列车采用A型车6节编组,工程大交路全日列车对数为167对/日(其中昼间155对/日、夜间12对/日),小交路139对/日(其中昼间125对/日、夜间14对/日),达到设计近期运能。

  由于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修编及工程实际建设调整,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先后开展了3次环境影响评价并取得环保部批复,最后一次为2014年7月,中铁第四勘查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调整补充环境影响报告书》,2014年8月获环境保护部批复(环审[2014]213号)。工程于2010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2月工程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总投资约3038632.7万元,截至到目前已经完成环保投资23794万元,占总投资的0.78%。公司委托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承担了环境监理工作。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一)废水:施工期施工废水经沉淀、隔油等预处理后多数回用于场地喷洒等,其它就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工程采取钻孔灌注桩法、地下连续墙等基坑支护等措施有效少了地下水涌水量,基坑外邻近范围内地下水位基本保持稳定,施工中加强基坑水位、水质及地面沉降的监控,未出地面沉降、塌陷等引起环境问题。运营期各车站污水纳入就近市政污水管网,停车场、车辆基地产生的污水经隔油处理后纳入就近市政污水管网,最终排入市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二)废气:废气主要来源于排风亭排放的臭气及停车场、车辆基地餐厅厨房排放的油烟废气。施工期采取洒水降尘、粉料遮蔽堆放、运输等降噪措施。工程风亭设置于路边绿化带中,排风口远离或背向居民等敏感点,风亭15米范围内未新建居民住宅、学校、医院等大气敏感建筑。停车场、车辆基地食堂灶头配套有油烟净化装置,废气经净化处理后通过烟道高空排放,周边无敏感目标分布。

  (三)噪声:全线共有噪声敏感目标29处,环评报告书和环评报告书批复中要求采取的降噪措施均已落实:高架敏感点路段均按环评要求安装声屏障,鉴于目前声环境达标,林场六组临近线位5户未按环评要求安装隔声窗;林场站至星火路站高架线北侧目前空置,预留了声屏障安装条件。工程采用低噪声设备,合理布局地表设备,风亭排风口尽量远离、背向敏感点,车站风亭均安装3~4米场管道式片式消声器,并按环评要求为距离敏感点较近9处冷却塔安装隔声罩及消声弯头。

  (四)振动:工程沿线共分布各类振动保护目标82处,其中含有7处文物。2处敏感点位于高架段,其余73处敏感点和7处文物敏感点位于地下段。环境影响报告书和批复意见提出的各项减振措施,均得到落实或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加强。实际对沿线72处振动敏感点路段采取了减振措施,其中8处安装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12处安装固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32处安装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15处安装压缩型轨道减振器、5处安装剪切型轨道减振器。共实施减振措施31074.8米,其中液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3100米、固体阻尼钢弹簧浮置板道床2440米、隔离式减振垫浮置板道床13029.8米、压缩型轨道减振器8020米、剪切型轨道减振器4485米。

  (五)固废:运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车站、停车场及车辆基地产生的生活垃圾;停车场、车辆基地更换的废蓄电池、维修产生含油废物及污水处理站的污泥。车站、停车场生产、生活垃圾交由南京志衡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统一处理;运营期停车场废润滑油由南京孝武添加剂经营部回收;废蓄电池由南京江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回收。

  三、验收调查结论

  中海环境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编制的《南京地铁三号线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表明,验收调查期间:

  (一)振动影响调查结果

  环境振动监测点的监测数值和类比分析结果显示,沿线敏感目标振动环境均满足《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GB10070-88)相应标准。

  建筑物二次辐射噪声调查结果表明,各敏感目标的昼、夜等效声级LAeq测量值满足《城市轨道交通引起建筑物振动与二次辐射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标准》(JBJ/T170-2009)相应标准。

  (二)声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高架段、车站、滨江路主变电所周边声环境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3-2008)相应标准;停车场厂、车辆基地厂界处昼夜间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相应标准。南京南站主变电所噪声昼间满足相应标准,夜间受周边地面交通影响超标,本工程增加0.3分贝,基本维持现状。

  (三)水环境影响调查结果

  停车场污水、车辆基地污水、各车站污水经处理后可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

  (四)环境空气影响调查结果

  车站风亭臭气浓度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的二级标准。

  (五)电磁辐射影响调查结果

  工程新建滨江路主变电所及南京南站主变电所,19座混合变电所,13座降压变电所及7所跟随变电所。监测及类比结果显示,工程变电所对周边环境影响无影响。

  (六)生态敏感区影响调查

  工程涉及生态敏感目标共计9处(文物保护单位4处、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2处、风景名胜区3处)。委托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与防灾研究所对工程穿越两处城墙、距离较近的武庙遗址结构振动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符合《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 50452-2008)限值要求。钟山风景名胜区玄武湖景区、幕燕风景名胜区保护范围内无地表构筑物。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地表仅武宁路站出入站口及地表地表设施。武宁路站为典型城市街道,工程出入站口占地较小,与周边景观协调。秦淮河两岸十朝遗存区及幕府山古墓葬群施工阶段未发现任何文物,工程建设对地下文物基本无影响。

  本工程停车场、车辆基地、高架段、高架车站及多数地下车站出入站口和风亭占地不涉及各类生态敏感区,对沿线生态无影响。施工期征用临时占地35.01 公顷,施工期间临时占地均设置有围挡设施,施工结束后,临时用地均予以恢复。

  (七)公众意见调查结论

  本次公众意见调查有效样本数434份,被调查者对工程已采取的环保措施均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对工程环保工作的总体评价均满意或基本满意。

  江宁区“湖滨世纪花园”及“颐和南园”2处住宅小区,对工程运营期振动存在投诉。公司设有专门信访受理部门,与投诉者进行了积极的沟通。

  四、验收结论和后续要求

  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基本落实了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复要求,配套建设了相应的环保设施。经验收合格,同意工程正式投入运行。

  工程正式投运后应做好以下工作:做好各项环保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污染物长期稳定达标排放。加强运营期敏感目标声环境和环境振动跟踪监测,对超标环境敏感目标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南京市环保局负责工程运营期的日常环境监管。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2016年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