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17-06082 组配分类:建设项目(核与辐射除外)环评
发布机构:江苏省环保厅 发文日期:2017-09-12 00:00:00
名 称:2017年9月1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文件编号:
内容摘要: 时 效:

2017年9月12日拟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发布时间:2017-09-12 00:00浏览次数: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2017912日我厅拟对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现将有关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17913日—2017919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及传真:025-86266081Emailhpc@jshb.gov.cn

  通讯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江苏省环保厅环评处,邮编21003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单位

建设项目概况

公众参与情况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新建铁路上海至南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工程(江苏省段)

苏州太仓、昆山

沪宁城际铁路股份有限公司

拟建工程途经苏州市所辖太仓市、昆山市,建设内容包括:正线7.25km;联络线:新建徐行至太仓南上、下行联络线长1.424km,新建太仓南至陆家浜联络线长12.7km;新建陆家浜东站、改造在建太仓南站。工程设计年度为近期2030年,远期2040年。该线为客货共线铁路,正线数目为双线,客车设计速度200km/h、货车限速80km/h。沪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工程总投资353.4亿元,其中江苏省段总投资19.7亿元,环保投资8615.35万元。全线新增定员1795人,其中江苏段96人。工程建设总工期5年。

本次公众参与通过现场调查、网上公示等方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200859在中国环境影响评价网和上海环境热线上、200865在《中国环境报》上刊登新建铁路沪通线上海(安亭、四团)至南通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公示;20161014在江苏省环保公众网和环评单位网站上刊登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

公示后,在项目沿线主要村委张贴了公告,发放回收个人调查表47份、团体调查表7份。

调查结果显示,接受问卷调查的公众大部分支持,无反对意见。公示期间未收到反馈信息。

117,在江苏环保公众网对本次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了全本公示。

建设单位出具了环境监理承诺

(一)进一步优化线位走向,减轻铁路建设对沿线居民、生态红线区域等敏感目标的影响。

(二)加强沿线生态保护。根据相关保护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工程穿(跨)越清水通道维护区、湿地公园等生态红线区域的各项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措施。各类临时用地尽可能设在荒地或本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少占耕地,避让生态红线区域。严格执行《新建上海至南通铁路太仓至四团段项目穿越江苏天福国家湿地公园生态影响专题报告》所提出的各项生态保护措施和相应主管部门意见。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作业方式,减缓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加强环保宣传教育,禁止施工人员捕杀野生动物。严控施工范围,合理布局施工场地,减少对地表扰动和植被破坏。按照要求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做好土石方平衡,减少弃渣量。施工表土剥离单独堆存,用于施工结束后的土地整治和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及时对临时占地和取土场进行生态恢复,开展工程沿线景观设计工作,确保工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三)落实噪声和振动污染防治措施。选用低噪声施工方式和机械,在敏感目标附近施工应采取设置围墙或声屏障等有效隔声降噪措施。在居民区等声环境敏感点附近,禁止夜间从事高噪声、高振动施工作业,并在相应路段设置减速、禁鸣标志,防止噪声扰民。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

进一步比选、优化《报告书》提出的营运期噪声及振动防治措施。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安装隔声窗等措施,确保敏感点满足相应环境功能区标准要求。运营期加强对沿线敏感点噪声、振动的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进一步噪声、振动防治措施,避免出现扰民问题。

商请并配合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合理规划工程沿线土地的使用,严格控制线路两侧噪声、振动防护距离内新建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敏感建筑物。积极配合地方政府落实环境敏感目标功能置换工作。项目运行前须完成《报告书》提出的铁路外侧轨道中心线30米范围内环境敏感目标的功能置换,并作为工程竣工环保验收的前提之一。

(四)严格落实水环境保护措施,禁止各类废水排入沿线生态红线区域。合理规划建设施工期废水收集、处理系统,生产性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生活污水有效收集、妥善处置。跨河桥涵桩基施工应于枯水期进行,跨河桥梁涉水施工采取围堰方式。施工泥浆进行沉淀、干化处理。

按“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一水多用”的原则设计、建设场站给排水系统。太仓站生活污水利用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尽量回用;太仓南站生活污水利用既有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陆家浜站生活污水经新建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

(五)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措施,防止扬尘、恶臭扰民。合理布置施工现场及物料拌合站及物料堆场并设围墙或简易围屏,施工期采取遮盖、洒水等抑尘措施。物料拌合站采用密封性好、除尘效率高的拌合设备。施工机械燃用低硫燃料油,并定期检测与保养。

(六)落实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措施。施工期弃土、弃渣、建筑垃圾及时收集清运,纳入当地固废收集系统妥善处置。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存储,送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七)落实《报告书》提出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八)在工程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应建立畅通的公众参与平台,及时解决公众担忧的环境问题,满足公众合理的环境诉求。

(九)初步设计阶段应进一步优化细化环境保护设施,在环保篇章中落实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各项措施及投资。在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合同和工程监理招标文件中明确环保条款和责任。严格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在工程开工前落实江苏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占补平衡方案。

(十)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该工程竣工后按规定办理工程竣工环保验收手续。

(十一)按环保部《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环发﹝2015163号)及我省有关管理规定的要求,本项目须开展环境监理工作。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