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促发展 生态建设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1-12-24 16:01浏览次数:

绿色转型促发展  生态建设惠民生

———访江苏省省长李学勇

  近年来,江苏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在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方面大力开展新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效。在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期间,江苏省省长李学勇接受记者采访,畅谈江苏发展绿色经济、促进转型升级的思路和举措。他强调,生态良好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绿色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殷切希望江苏立足新起点、开启新征程,在坚持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六个方面迈出新步伐。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最新要求,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又好又快的发展导向,深入实施“八项工程”尤其是转型升级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着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富裕、生态环境良好、社会文明进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记者: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强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突出转型升级。请问省长,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对江苏有什么特殊意义?
  李学勇:什么是绿色经济?通俗地说,就是有利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是它最本质的特征。
  江苏人口密度大,人均国土面积少,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负荷高,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资源更加稀缺和宝贵,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绿色发展不仅是世界大势之所趋,更是破解发展制约之所需;不仅是转型升级之所要,更是人民群众之所盼。这几年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经济总量不断增加与生态承载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环境质量与百姓的期盼仍有差距。我省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实现“两个率先”,最重要的标志之一、也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生态环境。胡锦涛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绿色产业、低碳技术,给我们加快绿色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发展阶段,针对特殊的省情,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更大力度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更大力度加强自主创新,以产业优化升级减轻环境负荷,以创新驱动减少资源投入,努力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经济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记者:多年来,江苏始终坚持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大力促进绿色增长。请问省长,江苏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
  李学勇: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始终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近年来,我省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不断探索绿色增长的有效途径。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大力实施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工程,把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主攻方向,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重点发展物质资源消耗少、知识技术密集、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去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4.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3.8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5.3%;服务业增加值超过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2.6%。二是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我们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加强人才支撑,强化企业主体,优化创新环境,努力打响“江苏创造”品牌。去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1万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5.2%,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位居全国前列。三是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十一五”期间,我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45%,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累计削减18.5%和23.5%,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更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共关闭小化工生产企业5000多家。去年,我们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单位GDP能耗又下降了3.52%,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三项污染物排放量同比削减2.66%、2.48%、2.93%,削减幅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是绿色江苏建设开创新局面。大力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积极开展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全面推动生态示范创建,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环境,让江苏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人民更幸福。去年,全省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1.2%,新增5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国家森林城市、12个国家生态市(县、区)。
  记者: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把生态环境指标作为基本现代化的核心指标之一。请问省长,“十二五”期间,江苏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方面确立了哪些目标任务?
  李学勇: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把“生态更文明”作为今后5年全省奋斗目标的重要内容,把生态环境指标纳入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把实施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在内的“八项工程”作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主抓手。我们将以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契机,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使生态文明成为江苏的重要品牌。
  “十二五”时期,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的目标已经明确,就是推动全省进入环境质量的全面改善期,大力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持续提高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生态省建设80%的指标达到考核要求,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明显进展,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基本覆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逐渐增强,为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根本,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关键,全社会共建共享是基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更大力度地推进节能减排,把节能减排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硬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硬举措、考核各级干部的硬指标,实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推进治污减排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约束性指标。更大力度地实施“碧水蓝天”工程,加强太湖、淮河、长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确保饮用水源安全,同时把大气污染治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治理灰霾污染,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更大力度地整顿环境秩序,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建设更加高效的环境风险管理和应急救援体系,集中整治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确保生态环境安全。更大力度地修复良好生态,科学划定重要生态功能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全面推进山体复绿和工矿废弃地治理,积极开展污染土壤修复,切实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更大力度地发动社会参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深入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计划,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努力提高全民生态文明素质,使生态文明成为全省上下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