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鲜明落 实环保优先 努力实现“十二五” 环境保护良好开局

发布时间:2021-12-24 16:16浏览次数:

旗帜鲜明落 实环保优先 努力实现“十二五” 环境保护良好开局

●  徐 鸣 (江苏省副省长)

一、充分肯定“十一五”时期全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也面临了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各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狠抓节能减排、太湖治理等重点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工作力度前所未有,投入强度前所未有,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旗帜鲜明落实环保优先。2005年10月,省委十届九次全会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全国率先提出环保优先方针,要求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环境保护,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树立科学发展的鲜明导向。“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环境保护大会、领导干部环保专题学习会、太湖治理工作会议、生态省建设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环境指标作为考核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科学发展的核心指标,实施“一票否决”。环保优先方针的提出和落实,使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
  (二)全面超额完成减排任务。省委、省政府把污染减排作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改善民生的重大措施,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环境质量改善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效。全省共淘汰落后小火电机组729万千瓦、炼铁炼钢能力1162万吨、水泥产能3320万吨,关掉了5034家化工企业。所有市县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超过1100万立方米,较“十五”末翻了一番。大型火电机组全部安装脱硫设施,2631家重点企业安装了污染自动监控装置,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自动监测实现全覆盖。经国家考核认定,全省COD和SO2排放总量累计削减18.4%和23.5%,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一五”减排任务。
  (三)全力以赴推进流域治理。“十一五”以来,特别是2007年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关于太湖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把太湖治理作为江苏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治太工程作为江苏科学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全面落实国务院治太总体方案,坚持“铁腕治污,科学治太”,坚持应急防控、长效治理“两手抓”,实现了“两个确保”目标,蓝藻发生面积和频次明显下降,湖体水质呈现稳步改善的良好态势。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江苏段治污力度进一步加大,水质达标率保持在80%以上。
  (四)齐心协力加强生态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绿色江苏为重要内容,齐心协力,做了大量工作。全省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2亿亩次,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36.5万处、无害化卫生户厕390万座、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治理工程2256处,完成村庄河塘清淤8.1亿方。全省已有300个乡镇、涉农街道以及2600个村庄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30%,2/3的县市建立了生活垃圾四级转运处理机制。太湖流域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区域供水和生活垃圾运转处理“三个全覆盖”,成为“十一五”农村生态保护的最大亮点。出台“蓝天工程”意见,提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一揽子措施。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修复力度,划分和重点保护559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大力推进绿色江苏建设,森林覆盖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累计建成12个国家生态市和19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
  (五)积极稳妥推进改革创新。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积极稳妥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优化完善环境保护政策机制,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服务。我们在全国率先成立三个区域环保督查中心和省环境应急中心,完善区域环境监管体制;率先提高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更好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也为吸引社会资本大规模进入污染治理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率先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推动环境资源从无价向有价、无序利用向有序利用转变;率先实施环境资源区域补偿机制,把上下游政府的治污目标和责任界定得更加清晰,筑起防治跨界污染的“经济闸门”。
二、清醒认识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尽管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尽管我们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一)从省情看,资源环境的约束进一步强化。我省人口密度全国最大,人均环境容量全国最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全国最高。2010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还多,年均增长13.5%。在现阶段,经济总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导致污染物排放的增加。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约7800万人,比“十五”期末增加了300多万人。暂住人口1617万人,总人口达9000多万。全省城镇人口4400多万。“十一五”期间,城市化水平每年新增一个多百分点,五年新增城市人口650万人。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居民的持续增加,导致资源环境消耗也在逐年加大。加上我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下游,随着中西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们承接的过境污染也在大幅增加,尽管我们不断加大治理力度,但污染总量居高不下,社会排污总量仍然超过了生态环境容量。
  (二)从环境质量变迁看,生态好转的“拐点”并未到来。据省环保部门监测,上世纪70年代全省Ⅰ-Ⅲ类水体的比例为64%。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每10年下降一个等级。水环境状况最差的是九十年代末期和新世纪初期,Ⅰ-Ⅲ类水体的比例仅有14%。进入新世纪之后,城镇污水处理厂大规模建设,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处理,水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但Ⅰ-Ⅲ类水域面积仍仅30%左右。大气环境质量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灰霾、酸雨等复合型污染。2010年,南京、苏州监测到灰霾的天数分别达到173天和162天。苏南酸雨最严重时曾达到70%的发生机率。从我省的实际情况看,苏南地区已进入从生态损坏到加快修复的阶段,苏中地区仍处于排污和修复相持的阶段,苏北地区环境恶化势头还没有完全遏制住。全省生态好转的“拐点”仍未出现,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
  (三)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看,环境保护工作的压力仍相当大。对于做好环保工作,中央的要求非常明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温家宝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十二五”时期,中央把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从两项增加到四项,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于改善环境质量,群众的愿望十分迫切。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强,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全省和各地的两会上,环境问题是讨论最多的议题之一。“十一五”期间,各级人大、政协有关环保的议案提案比“十五”增加了20%。由于环境突发事件不断增加,不法排污行为时有发生,人民群众的反映越来越强烈。去年,全省环保信访投诉总量8.3万件,其中仅环保厅受理的就有6300件。这些都充分说明,在努力增加群众个人物质财富的同时,必须让群众享有更多的“生态”财富,这是民心所指、民意所向,也是党和政府最大的民生工程。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向着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重要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全力建设生态省、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环保优先方针,顺应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新期盼,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生态省建设为载体,以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持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重点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推动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有效防范环境风险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面提升我省生态文明水平。概括起来讲就是四句话:“全面完成减排任务,显著改善环境质量,全力保障环境安全,环保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总的想法是,通过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提前迎来全省生态好转的“拐点”,为到2020年在全国率先建成生态省、用10年时间使江苏整体生态环境恢复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水平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
三、努力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的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要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转变发展方式促环保。“十二五”期间,我省发展的主题是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线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落实主题主线的过程中,环境保护既是重要抓手,也是衡量成效的重要标尺。目前,各地发展的愿望很迫切,发展的势头很好,但必须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切实把发展建立在环境资源能够承载的基础上,建立在规避重大环境风险的前提下。从我省的环境状况来看,苏南地区要严格限制新上重化工项目,实现苏南地区经济结构的由重而轻;苏北地区要禁止重污染项目,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沿江及其他地区的饮用水源保护区附近不能再布局环境敏感项目,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坚决反对以“再生资源利用”和循环经济等名义新上进口废弃物处理项目,保护全省的整体生态环境。这几条要作为项目环境准入的基本要求,全省环保部门要切实把好关口。如果真的等到局部环境问题发展成为区域环境问题,环境隐患演变成为污染事故,到处为找取水口而发愁,整天为环境安全而担忧,我们付出的代价将会十分惨重,甚至犯下难以挽回的历史错误。要把规划环评作为环保参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有力手段,制订落实关于加强规划环评工作的指导意见,梳理列出“十二五”需要开展环评的规划目录,对项目开发、生产力布局、环境资源配置提出更为合理的战略安排,并与项目环评实行联动。用环境这个倒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全省科学发展的水平。
  (二)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无论是完成减排任务,还是治理水、大气污染,都需要完备的环境基础设施做支撑,否则就是一句空话。“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大力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做到所有的工业废水都能收集处理,各类工业开发区、集中区建成较为完善的污水处理和集中供热设施。把城市和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0%和80%以上,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全省所有自备电厂和热电机组全部建成脱硫设施,单机容量13.5万千瓦以上的现役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脱硝改造。针对全省特别是苏南地区热电布局不合理的现状,抓紧研究制订热电整合方案,力争把热电机组压缩1/3,切实把电煤总量降下来。高度重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建设,提高污泥安全处置率,不允许再发生污泥非法转移和倾倒事件。太湖流域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已先行一步,其他地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快跟进,不断提高处理水平。南京及苏南地区要加快推进机动车国Ⅳ标准的实施,全面开展大气治理。总的想法是,“十二五”期间能够把全省环境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到位。
  江苏具有良好的自然禀赋和生态条件,这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不仅要立足于污染治理,还要严格保护湿地、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实施山体复绿、工矿废弃地恢复治理工程,不断提升林木蓄积量和生态效应,努力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要把全省方方面面的力量动员起来,兴起新一轮生态示范创建的高潮。各市县都要制订具体的创建计划,力争环太湖地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生态县市群。坚持“创建为民、质量为先”的导向,创建成果不但能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更要能获得群众的普遍认同。
  (三)不断强化执法监管,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近年来,我们虽然不断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但全省环境违法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地区仍比较严重。去年下半年,中央媒体接连曝光了我省部分园区和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环保部华东督查中心也在沿海、苏南地区查出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要深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切实解决一批重点地区、重点园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群众重复投诉、久拖未决的突出环境问题,对污染严重企业坚决关停并转,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遏制环境违法案件多发势头。目前,省环保厅已初步排出30多个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园区以及200多个需要重点整治的企业名单。必须盯住不放,一个一个抓落实,实实在在见成效。要把重金属污染防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制定实施综合防治规划,全面部署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重点整治铅酸电池、酸洗、电镀等行业,让群众远离重金属污染危害。要把化工污染整治的重心放在各类化工园区、集中区上,逐个检查,逐个过关,对污水集中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坚决实施园区项目限批。要进一步开展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抓紧排出一批环境风险高危的企业和园区名单,加强日常监管,防止发生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继续开展全省环保局长大接访活动,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在环境执法监管中,必须把暗访、抽查作为常态工作方法,对环境违法行为一定要一查到底、依法处理。各级环保工作者要嫉“污”如仇、执法如山、敢于碰硬、清正廉洁,做保护环境的忠诚卫士。
  今年的环保工作要求高,任务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落实,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要不断强化环保目标管理。切实发挥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作用,把污染减排、重点流域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任务和工程,逐一分解到各地、各有关部门,明晰责任,齐抓共管。定下来的目标,就要跟踪督查、强化考核、到期兑现、严格问责,防止发生“有分工不负责、有责任不到位”的情况。二要不断强化环保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全省生态环境监控平台,提高环境监控和预警水平。按照预案完善、准备充分、反应迅速、信息畅通、处置妥当的要求,开展环境应急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要加强基层环境监察、监测、应急队伍和装备建设,为环保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能创造条件。三要不断强化环境宣传教育。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要深入实施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计划,把环境教育纳入素质教育、媒体宣传和各级干部培训规划中,把环保知识以各种适宜、生动的方式方法送进学校、社区、乡村和企业,努力使生态文明意识根植社会、深入人心。自觉接受人大、政协、行风监督员等各方面监督,扩大和规范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牢牢把握环保舆论宣传的主动权,既要敢于曝光环境违法事实,又要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为改善环境质量做出的积极努力,争取群众更多的理解支持。
  环境保护是全党、全社会共同关注又深感忧虑的战略性问题。我们肩负的环保使命和任务,无论从现实还是长远看都相当艰巨。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苦下优化发展之功,恪尽环保为民之责,确保完成今年各项环保目标和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90周年!(摘自2月21日在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