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致力开辟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发布时间:2021-12-24 16:22浏览次数:

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致力开辟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  蒋洪亮 (宜兴市委书记)

  宜兴,人杰地灵,工商繁荣,是太湖西岸的一颗明珠。近年来,宜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9年实现GDP66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2000多个县(市)中位列第6位。近几年,宜兴先后创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示范区。
  宜兴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环境立市、生态兴市”,得益于我们矢志不渝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得益于国家生态市创建。2006年,宜兴“创模”成功后,我们没有自满,没有止步,而是把成绩当作新的起点,迅速开启了创建国家生态市的新征程。通过3年来的艰苦努力,宜兴的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2009年5月,宜兴顺利通过生态市创建国家级技术评估,达到了国家生态市创建的5项基本条件和22项指标要求(编者注:2009年12月,宜兴通过了国家生态市建设考核验收)。我们构建起城乡一体化、覆盖全市域的六大体系: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安全饮用水供应体系、河道保洁管理体系、绿化建设管护体系、环境执法监察体系。宜兴的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53天/年,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稳定达标,秀美的青山绿水吸引着各方游客,2009年的游客接待人数突破850万人次,增长30%。省委书记梁保华称赞宜兴是全省“最适合人居、环境最好、发展最协调的地方”。
  三年的生态市创建,宜兴不仅取得了有形的成果和无形的提升,更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
  一、生态文明是最高级的人类文明,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市创建,就能实现由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优化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坚持正本清源,把生态市创建放到转变发展方式的高度来考量。三年来,我们着力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形成了产业集聚区、城市功能区、旅游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各个功能区融合发展、互促并进的科学发展新格局。三年来,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持续开展劣质产业整治,所有矿山宕口关停到位,关停化工生产企业444家。劣质产业的加快退出,为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腾出了新的空间,构建起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三足鼎立”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近年来,宜兴的新兴产业蓄势赶超,成功引进了国电集团总投资90亿元的光伏风电等一批重特大项目,新能源产业的投资总规模达170亿元,到2012年宜兴市的新能源、环保、高端线缆等三大新兴产业总量将达到1500亿元,支撑起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现代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多年保持全省第三,旅游总收入达到75亿元。通过生态市创建,宜兴市万元GDP能耗4年累计下降17%,主要污染物排放量4年累计削减超过34%,大大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减排目标,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生态环境是赶超先进的突破口,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市创建,就能为新一轮发展构建起强大的后发优势。当前,区域发展的竞争异常激烈。如果说,过去的竞争主要是拼区位条件、政策优惠和资源消耗,那么,新一轮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科技、人才和生态。其中,生态是最基础的条件,是实现赶超的突破口。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能建成高品质人居城市,就不能吸引高层次人才,也谈不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我们咬定生态市创建目标,以前所未有的投入、义无反顾的决心推进生态建设,宜兴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天更蓝了,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始终保持在9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5.8%,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2%。由于我们坚守生态保护就是最好的开发的理念,宜兴的开发强度不到20%,远低于周边先发地区。可以说,宜兴的环境容量、生态优势在苏南地区无出其右。随着宜兴的生态、空间、人文等优势日益彰显,越来越多的发展要素集聚宜兴,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落户宜兴,越来越多的战略投资者青睐宜兴,宜兴的发展呈现出超越的态势,并于2009年成功跻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行列。
  三、生态投入是最有价值的投入,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市创建,就能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尽管生态投入短期内不能产生经济效益,但对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产生的效益最大,发挥的作用最深远。三年来,我们一刻不停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达43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40%。目前,全市已建成污水处理厂13座,污水主支管网突破1000公里,形成了覆盖全市域的环保基础设施网络,污水日处理能力达17.25万吨,城区和集镇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92.5%和76.8%。特别是“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监管”的污水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我们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散居农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我们坚持不懈推进城乡绿化和生态景观建设,三年投入30亿元,建成250公里的绿色景观路、3.4万亩生态防护林,每年新增城乡绿化4万多亩。我们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矿山宕口修复,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公共资金,完成复垦复绿面积超过1.2万亩,实现了生态环境修复、土地集约利用、生态经济创收的“三赢”效应。
  四、生态成果是群众最期盼享有的发展成果,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市创建,就能为群众创造更大的福祉。群众的生活日益富足,对高品质人居环境的期盼更为强烈。我们开展生态市创建,不仅仅是为了一块牌子,更是要通过这一有效抓手,推动解决群众关心的环境问题,以更多的生态成果为群众创造更大的福祉。宜兴建成城乡一体的垃圾处理体系,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建立“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日处理生活垃圾650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达80%以上。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每年开展两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月”活动,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每村每年用于环境管护的刚性支出达30万元以上。实施优质安全饮用水工程,先后投入近20亿元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和供水主支管网建设。实施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建成31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重点企业都安装自动监控设施,基本形成了全天候、全覆盖的环境自动监测网络,不让任何破坏环境的不法行为有藏身之处。
  宜兴是生态市创建的实践者,也是受益者。三年的创建,不仅改善了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而且播撒了生态文明的种子,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创建生态市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执政为民,就是推动社会进步。建设生态文明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矢志不渝推进生态建设,瞄准建设生态文明先驱城市的更高追求奋力迈进,加快把宜兴建设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生态建设的样板区、生态文明的先行区,不断开辟科学发展的新境界。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