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1-12618 | 组配分类:辐射建设项目环评 |
发布机构:核管局 | 发文日期:2021-12-27 |
名 称:2021年12月27日拟作出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意见公开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2021年12月27日拟作出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意见公开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作出的相关环保承诺 |
1 | 新建心脏ECT放射诊断项目 | 南京市 | 江苏省人民医院 | 江苏辐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为满足患者的就诊需求以及更好的利用医疗资源,医院拟将3号主病房楼西北角外扩建筑的一楼改造为心脏ECT检查室,将配备1台D-SPECT,使用99mTc放射性药物进行显像检查,日等效最大操作量为1.85E+7Bq,为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主要环境影响: 放射性核素99mTc以及校准源57Co会产生γ射线对工作人员及周围公众产生外照射。校准源使用到一定年限后会产生退役、报废的放射源。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心脏ECT检查室采取实体屏蔽防护措施,其辐射防护设计能够满足辐射防护要求。 (2)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防夹和自动闭门装置、门禁系统、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监控及对讲系统、铅屏风隔档、场所导向标识等辐射安全和防护措施。 (3)实行控制区和监督区管理。 (4)配备相应的辐射防护用品和辐射监测仪器;制定辐射监测方案,定期开展辐射监测;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并及时送检。 (5)成立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制度及辐射事故应急预案。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2 | 新建放射诊疗项目 | 淮安市 | 淮安市淮安医院 | 江苏玖清玖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为了更好地给淮安地区及周边患者服务,淮安市淮安医院拟在新院区内开展放射诊疗项目,主要包括:放射肿瘤治疗项目、核医学科项目及DSA项目,共拟配备2台医用直线加速器、1台后装机、1台SPECT-CT、1台模拟定位CT及2台DSA,用于患者治疗。 | 主要环境影响: 1、加速器项目:模拟定位CT使用时产生的X射线及医用直线加速器工作时产生X射线、电子线和感生放射性污染,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的外照射。 2、后装机项目:后装机在治疗过程中,机房治疗室内来自放射源的直射、散射和漏射γ射线会穿透屏蔽墙及防护门,对治疗机房治疗室外的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外照射影响。 3、核医学科项目:在药物分装、注射过程中,以及注射后病人等候、扫描及留观过程中,18F、99mTc、131I及89Sr会持续发射β、γ射线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造成外照射;SPECT-CT开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X射线,对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造成外照射。 4、DAS项目:本项目DSA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X射线对对辐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造成外照射。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 医用直线加速器项目 1)本项目两座加速器机房防护门上方均拟安装工作状态指示灯,门外均拟张贴醒目、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2)两座加速器设备均拟安装门机联锁装置,加速器治疗机房内拟设置紧急开门按钮,防护门拟设置防挤压功能。 3)拟在两座加速器机房四周墙墙面、入口门内旁侧和控制台等处设置急停开关,急停开关的设置应能使机房内的人员从各个方向均能观察到且便于触发。 4)监控装置:在两座加速器治疗机房内均拟安装实时监控装置,监控终端显示器位于控制室内,并拟配备对讲装置,在治疗过程中辐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观察病人情况,与病人交流,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2 后装机项目 1)后装机治疗室入口处拟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 2)后装机治疗室拟安装门机联锁装置,治疗机房内拟设置开门开关,防护门有防挤压功能。 3)后装机控制台、后装机设备表面人员易触及位置以及治疗机房内墙面各拟设置一个急停开关,并明确标识和使用方法,按下紧急停机按钮能使放射源自动回到后装治疗设备的安全位置。 4)后装机治疗室内拟安装固定式辐射剂量监测仪并有报警功能,其监测探头位于治疗室迷道内口处,其显示单元设置在控制室内,可实时监测治疗室内的辐射水平。 5)后装机治疗室迷道入口、迷道内及治疗室内拟安装视频监控,并拟在控制室和治疗室之间设置对讲系统,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可以及时观察病人情况,与病人交流,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6)拟设置手动回源装置。后装放射治疗操作中,当自动回源装置功能失效时,能通过手动回源装置使放射源回到后装治疗设备的安全位置。 7)γ源后装治疗设施拟配备应急储源器。 8)医院192Ir放射源由生产厂家负责放射源运输、换装,放射源更换前保存在后装治疗机贮源罐中,医院不再设置放射源暂存柜或其他放射源暂存设施。医院承诺退役192Ir放射源委托原厂家回收处理。 3 核医学科项目 1)拟在核医学科控制区出入口、99mTc注射后候诊室、运动平板室、18F注射后候诊室、高活室、放射性药物储存室、放射性废物储存室、诊断后留观室、SPECT-CT机房、清洁用品储存室及治疗后留观室(抢救室)等场所外明显位置粘贴符合GB18871-2002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用于提醒无关人员不要靠近和逗留。 2)医院拟在SPECT-CT机房门口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用于提示机房内设备的运行状态,同时拟在机房防护门安装闭门装置,确保防护门处于常闭状态,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 3)医院拟在核医学科控制区病患入口及病患出口处设带门禁系统的单向门,实现“入口只进不出,出口只出不进”的单向路线,加强对控制区带药患者的管理,并防止无关人员入内。同时医务人员应告知检查完成后病人离开路线,防止其对其他公众造成不必要照射。 4)医院拟在核医学科的控制区内安装监控及对讲设备,通过监控及对讲设备对控制区内用药后患者进行有序管理,使患者有序进入核医学科用药就诊。同时,除了使用监控及对讲设备对患者进行逐个叫号注射(服药)以及扫描外,医院计划在地面设置指示箭头以及指示牌指示患者进行有序注射(服药)以及扫描,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减少患者的直接交叉辐射影响。 5)拟为放射性物质运输配备有足够屏蔽的储存、转运等容器,容器表面拟设置电离辐射标志。 6)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医院拟给辐射工作人员配备辐射防护装置及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防护铅衣、防护铅围脖、铅眼镜、铅帽、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等。 7)本项目所有放射性药物的操作均应在高活室的手套箱内进行。放射性药物操作时均应在衬有吸水纸的托盘内进行,药物在使用前有铅盒和铅套屏蔽,注射药物时工作人员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8)在控制区和监督区内不得进食、饮水、吸烟,也不得进行无关工作及存放无关物件。辐射工作人员操作后离开工作室前洗手和作表面污染监测,如其污染水平超过规定限值,采取去污措施。从控制区取出任何物件都应进行表面污染水平监测,以保证超过规定限值的物件不携出控制区。 9)核医学科工作场所的门窗及内部结构应尽量简单,墙面、地面应采用易于去污的材料或涂料,并平整光滑;地面与墙面交接应做成圆角,且应有一定的坡度朝向地漏(如设地漏)。医院应在每次操作完成后使用表面污染监测仪器对操作台、地面、个人防护用品等进行表面污染监测,并购买放射性表面去污用品和试剂进行去污,以满足《电离辐射防护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规定的标准值。 4 DSA项目 (1)控制台处均拟设置观察窗,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机房内患者状态。 (2)医院在2座DSA机房入口处均拟设置工作警示灯,警示灯箱处设置警示语句,并在醒目位置张贴“当心电离辐射”以及放射防护注意事项。 (3)2座DSA机房防护门外均拟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防护门上方拟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拟设置如“射线有害,亮灯勿入”的可视性标志语。 (4)2座DSA机房防护门均拟设置闭门装置,且工作状态指示灯和与机房相通的门能有效联动。 (5)医院拟为本项目配备1台辐射巡测仪及4台个人剂量报警仪。 (6)医院拟为本项目DSA工作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每三个月及时对剂量计送检,建立个人剂量健康档案。 (7)医院拟为本项目DSA机房的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铅橡胶围裙、铅橡胶颈套、铅防护眼镜、介入防护手套(不低于0.025mm铅当量)等及辅助防护设施铅悬挂防护屏、铅防护吊帘、床侧防护帘、铅玻璃屏风等,拟为患者配备个人防护用品铅橡胶性腺防护围裙或方巾、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等。 (8)其它辐射安全措施 介入手术需要长时间的透视和大量的摄片,对病人和医务人员来说辐射剂量较高,因此在评估介入放射的效应和操作时,其辐射损伤必须要加以考虑。由于需要医务人员在机房内,X射线球管工作时产生的散射线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影响,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医院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对介入放射的防护工作: a)操作中减少透视时间和减少照相的次数可以显著降低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介入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远离检查床。 b)一般说来,降低病人的剂量的措施可以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应加强对介入人员的培训,包括放射防护的培训,参与介入的人员应该技术熟练、动作迅速,以减少病人和介入人员的剂量。 c)所有在DSA机房内的工作人员,并不仅限于介入手术医生,而包括周围护理人员,都应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对于介入手术医生,应开展双个人剂量计监测,医院应结合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数据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d)引入的DSA及配套设备必须符合国际的或者国家的标准,满足各种特殊操作的要求,其性能必须与操作性质相符合;设备应该常规调节到满足低剂量的有效范围内,并尽可能提高图像质量。 e)介入人员应该结合DSA设备的特点,了解一些降低剂量的方法,比如采用小照射野、低频率脉冲透视等方法。 f)加强DSA设备的质量保证工作,设备的球管与高压发生器、透视和数字成像的性能以及其它相关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测。 g)临床介入手术时,介入医生需站在DSA床边操作,仅依赖于医务人员身着铅衣、机器自带的铅吊帘等防护设备被动防护。一般来说,床下球管机对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由头、颈、胸至腹部呈现剂量逐渐上升的趋势,故操作人员除个人防护用品(铅衣、铅围脖、铅帽及铅眼镜等)外,应着重考虑X射线机操作侧的屏蔽,该屏蔽要做到既不影响操作者的操作,又能达到防护目的,且能消毒。如:床侧立地防护屏、防护手术手套、床侧竖屏及床上防护屏、床下吊帘、床侧吊帘、床上防护覆盖板等。以上组合屏蔽防护措施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介入手术医务人员的吸收剂量,尤其是胸部以下部位屏蔽效果在80%以上。 | 无 | 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和生态环境部门的要求采取相应的辐射防护措施。 自2021年12月7日起至本项目环保验收结束。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上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告。公示期:自公示日起不少于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及传真:025-86266107 通讯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核管局,邮编21003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