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1-11666 | 组配分类:辐射建设项目环评 |
发布机构:核管局 | 发文日期:2021-02-01 |
名 称:2021年2月1日拟作出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意见公开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2021年2月1日拟作出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意见公开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作出的相关环保承诺 |
1 | 扩建1座固定式X-γ射线探伤房项目 | 泰州 | 江苏标新工业有限公司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企业计划在焊接车间内新建1座固定式X-γ射线探伤房D,与探伤房D相配套,企业计划新增2台192Ir γ射线探伤机(每台探伤机含1枚192Ir放射源,出厂活度3.7×1012Bq)、2台75Se γ射线探伤机(每台探伤机含1枚75Se放射源,出厂活度3.7×1012Bq)以及4台X射线探伤机(XXGH-3005P型X射线探伤机2台、XXG-3005型X射线探伤机2台)。 探伤房D位于厂区南部、焊接车间内的东北角。探伤房D北侧为厂区内道路和铸造车间,西侧和南侧位于焊接车间内,东侧为厂区内道路和仓库。探伤房周围50m范围位于企业厂区范围,评价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学校和医院等环境保护目标。 | 一、探伤房曝光室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尺寸为东西长20.0m,南北宽10m,净高8.0m,四侧壁、屋顶和防护大门均由90cm厚混凝土(密度2.35g/cm3)构成。迷道采用Z型设计,迷道墙混凝土厚度为90cm,迷道内宽度为0.9m,高度为3.0m,迷道口设置1道厚度为6mm的铅制防护小门(密度11.3g/cm3)。防护大门与屏蔽墙的重叠宽度左右不低于0.5m、上下不低于0.2m,防护小门与屏蔽墙的重叠宽度左右不低于0.2m、上下不低于0.1m,门缝小于1cm,减少射线泄漏。电缆、通风等穿越铅房屏蔽设施,不破坏屏蔽和防护效果。 二、探伤房D在曝光室东南角设计贮源地坑。地坑为地下混凝土结构,源坑内部净尺寸为长1.0m、宽1.0m,深度1.0m。源坑顶部是16mm铅当量的铅钢结构盖板。源坑周围明显位置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双人双锁管理,钥匙由授权人员保管。曝光室内设置消防设施,不存放腐蚀性和爆炸性物品,确保放射源安全。 三、企业将探伤工作场所进行分区管理,以曝光室建筑边界作为控制区边界,控制室、暗室、评片室、档案室、烘片室等辅助用房建筑边界作为监督区边界。控制区边界采用门机联锁和剂量联锁,入口处设置电离辐射标志、工作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探伤期间任何人不能进入;控制区内设置急停开关、开门开关和视频探头。监督区加强入口管理,监督区入口处设置门锁或门禁,禁止公众进入。满足《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和《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对X射线探伤装置和γ射线探伤装置的防护和安全要求。人员年受照剂量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8871-2002)中相应的剂量限值要求:职业人员不超过5mSv/a,公众不超过0.1mSv/a。 四、曝光室内设有机械通风装置,换气频率大于3次/小时,避免臭氧、氮氧化物等废气在曝光室内积聚。本项目运行后每年产生的洗片废水和废胶片约0.6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处置。γ探伤机使用满10年后退役,退役的废旧γ探伤机由生产厂家回收处置。 五、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和辐射工作人员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六、企业内配备1名本科学历的专职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和4名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佩带个人剂量计,每座探伤房配备2台有效的个人剂量报警仪,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时随身携带,企业内配备1台X-γ剂量率巡检仪,用于环境自检。 七、企业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和辐射应急预案。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2 | 新建移动式γ射线探伤和固定式工业X射线探伤项目 | 苏州 | 苏州英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企业租用昆山市花桥镇鸡鸣塘南路888号2号厂房的一层建筑,拟建1座放射源暂存库,申请开展移动式γ射线探伤,移动探伤工作全部在客户委托的现场开展。厂房内存放企业拟购置的γ射线探伤机(含源设备),在该场所内不开展任何形式的移动式或固定式γ探伤工作。与新增移动式γ射线探伤工作配套,企业计划购置3台192Ir -γ射线探伤机(放射源最大活度3.7×1012Bq×3枚)以及2台75Se -γ射线探伤机(放射源最大活度3.7×1012Bq×2枚)。 企业计划在该场所内新增1台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设备整体外购,额定参数为450 kV、10mA。 苏州英锐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厂区所在建筑是一栋独立三层工业厂房。企业租用该建筑的一层,无地下建筑,二层和三层为苏州金狼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仓库。厂房北侧是停车场和河道;厂房南侧是鸡鸣塘南路;厂房东侧是申通快递仓储场;厂房西侧相隔河道是移动通讯公司基站和设备机房。拟建放射源暂存库选址于厂区北部,X射线检测室位于源库西侧,源库东侧是表面实验室、超声实验室和会议室,厂区南部区域是办公区。放射源暂存库和X射线探伤装置周围50m范围内主要是工业企业、道路等设施,没有学校、医院、居民点等环境敏感目标。 | 一、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长2.000m,宽2.306m,高2.006m,铅板密度不低于11.3g/cm3。探伤装置的铅房主射线方向(左侧壁)、顶部和底部屏蔽体均采用65mm铅板。其余侧面屏蔽体为45mm铅板防护。 二、电缆等穿越铅房屏蔽设施,不破坏屏蔽和防护效果。铅房内部保持通风,避免臭氧等废气在X射线检测室内积聚。X射线装置所在的检测室采用排风扇,保持室内通风。 三、厂区内设置源库,为独立浇筑的一层混凝土结构,源库内部尺寸:东西长3.4m,南北宽5.0m,净高2.0m,四侧壁均为0.9m厚混凝土墙(密度2.35g/cm3),屋顶为85cm混凝土,北侧和西侧两扇防护门均采用90mm厚铅板(密度11.3g/cm3),不设迷道。防护门与屏蔽墙的重叠宽度左右不低于0.2m、上下不低于0.1m,防护门左右平移,门缝小于1cm,减少射线泄漏。 四、企业对辐射工作场所按照控制区和监督区分区管理,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状态指示灯。放射源暂存库双人双锁管理,安装红外报警、剂量监测系统和视频监控。X射线探伤装置(铅房)安装门机联锁、急停开关、工作指示灯、视频监控。满足《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和《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对放射源暂存库和X射线探伤装置的防护和安全要求。人员年受照剂量满足《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8871-2002)中相应的剂量限值要求:职业人员不超过5mSv/a,公众不超过0.1mSv/a。 五、企业在开展现场γ探伤作业前,对控制区边界进行确认和管理,采用X-γ巡检仪,将空气比释动能率高于15μGy/h的区域设置为控制区。控制区边界上用现存的结构如墙、暂时的屏障或绳索、带子制作的警戒线等围住,设为控制区。在控制区边界上合适的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标牌。探伤作业期间安排安全员对控制区边界进行巡逻,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控制区边界内。 六、现场γ探伤的监督区位于控制区以外,允许与探伤有关的人员在此区域内活动。采用X-γ巡检仪,确认监督区边界的比释动能率不大于2.5μGy/h。监督区边界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标牌,公众不得进入该区域。 七、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和辐射工作人员按照生态环境部《关于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和考核有关事项的公告》要求,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八、企业内配备1名本科学历的专职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和15名辐射操作人员,辐射工作人员在操作时佩带个人剂量计,每名辐射工作人员都配备1台有效的个人剂量报警仪,固定式X射线探伤工作场所和每个移动探伤工作班组各配备1台X-γ剂量率巡检仪,用于环境自检和确定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 九、企业建立辐射安全管理机构,制定和完善辐射防护规章制度和辐射应急预案。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上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告。公示期:自公示日起不少于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及传真:025-86266107 通讯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核管局,邮编21003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