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1-10552 | 组配分类:新闻发布 |
发布机构:宣教中心 | 发文日期:2021-06-25 |
名 称: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监控工作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研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监控工作
为更好地推动《长江保护法》的贯彻落实,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结合今年省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省生态环境厅日前邀请省人大代表和省政协委员,赴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调研指导长江入河排污口监管监控工作,听取意见建议,主动加强监督。
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长江流域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的关键基础性工作。目前,江苏省已全面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工作,正有序推进整治工作。泰州市作为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国试点城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首先参观了“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据介绍,该中心以“体检-诊断-治疗-再体检”为设计思路,充分整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领先技术,积极运用污染源监测设备、铁塔视频等手段,24小时全天候人员值守。配备小型无人机自动机场,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监控视频等新技术、新手段对排口、工业、农业、航运、码头、岸线、生态、水质八大核心生态要素,1054个排口、963家污染源、3个化工园、93个码头,97.8公里岸线、3个水源地的24小时智能监控。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泰兴市长江生态湿地和绿色廊道。据工作人员介绍,全长约12公里,总绿化面积约280万平方米的生态湿地,是拆除6家小船厂、23个鱼塘、53座建筑物和构筑物,关闭小化工企业等20余家后建成的。
在通江支流天星港水质自动监测站,调研人员了解到,泰州市在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过程中,对46条通江支流安装了自动监测站,全天候监控入江河道水质,并统一委托第三方进行运维管理,确保水质监测站正常运行。
调研组还考察了泰兴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生态湿地,该工程是在实现污水收集全覆盖和污水厂尾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前提下,通过生态湿地对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同步实施园区水系水环境系统治理,净化后部分指标已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
建议人吕凤显对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开门”办理建议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赞赏,对建议答复内容表示满意,建议进一步加大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成效宣传力度,引导社会积极参与和监督长江大保护工作。“调研前我认真做了准备,这圈走下来,发现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保护长江方面确实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我对抓好长江大保护的信心。”省人大代表、水利部水文仪器及岩土工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总工程师张玉成在座谈交流时说道。
交流中,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朱晓东建议加强资源再生利用,省政协委员、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修信建议市场化推广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加强长江船舶、危化品运输应急事故管控等。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和泰兴市人民政府及泰兴经济开发区有关同志,在交流中详细介绍了有关情况,热情解答了代表和委员的提问,对所提建议表示积极采纳。守护好一江碧水,少不了群策群力,大家共同努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以过硬的成果守护好长江。
省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委员会、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有关人员参加调研活动,泰州市生态环境局、泰兴市人民政府负责人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