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1-11408 | 组配分类:建议提案办理 |
发布机构:办公室 | 发文日期:2021-07-09 |
名 称: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902号提案的答复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902号提案的答复
童玉祥、时勇、曾献兵、董涛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江苏现代智慧环保产业发展,打造长三角新型环保产业领军企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环保产业是为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做强、做优、做大环保产业,不仅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厅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进环保产业加快发展。主要工作如下:
一、推动成立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我厅积极建议成立省环保集团,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支持,2020年5月18日集团正式挂牌成立。省环保集团作为全省重点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省级投资主体、统筹全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引导省市国有资本联动发展环保产业的主要力量、全省环境治理技术研发和数据集成的重要平台,着力在大气和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固危废安全处置、生态保护修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业园区环境治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建设运维等方面发挥作用。集团的成立是为了做大做优做强全省环保产业,紧贴环保中心工作强技术、优服务、作支撑,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集团成立后,我厅积极建立与环保集团的联系渠道,通过科研发展座谈会、党支部结对共建等多种方式加强交流沟通,支持集团建设江苏省工业园区规范化建设及智慧化管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污染土壤安全处置与资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等。
二、政策引导环保产业积极发展。为使环保产业逐步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我省通过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出台了《江苏省“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实施方案》《江苏省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方案》《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江苏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江苏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江苏省企业环保信任保护原则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方案,持续推动促进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三、搭建环保治理技术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一是针对企业治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2018年11月,我厅建设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免费为中小企业发布治理需求,对接提供有效治理方案的第三方,努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已有221家中小企业因此受益,在解决企业治污难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连续10年举办环保新技术交流会,每届新技术交流会都紧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际,围绕全省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大力推动环保技术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新技术大会已经成为业界公认的政产学研各方共享的政策信息发布平台、产品展示交易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学术交流研讨平台和环保国际合作平台。
四、培育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为在我省发现和培育关键适用环保技术,提高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环保科技支撑力量,打造一批具有产业技术研发、专业技术服务等产业集聚功能的产学研联合创新载体,2010年我厅发布了《江苏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管理办法(试行)》,拟重点培育一批以环保产业骨干企业为依托单位的工程技术中心。截止到2021年4月,全省已建成省级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6家、工程技术中心11家,初步形成了与环境科技、环境管理和综合决策相适应的重点实验室体系,提升了我省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研发和工程化、产业化能力。
五、建立金环对话机制。主动牵线搭台,促进“政企银”三方互动,既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也帮助金融部门降低不良贷款、规避管理风险,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联合9部门出台绿色金融33条,配套出台绿色债券贴息、绿色担保奖补、绿色保险补贴、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奖励等4个实施细则,对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两年内每年贴息30%;对符合条件的投保环责险的企业,按实缴保费的40%给予补贴;对成功上市的绿色企业,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努力让企业得到更多实惠。联合省财政厅在全国率先推出针对中小企业、利率更低的“环保贷”,累计向219个项目发放贷款121亿元,帮助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1亿元。
六、打造信息智能一体化生态环境数据平台。目前已经建成江苏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推动省市两级的数据归集共享,实现统一、规范、科学的信息管理与共享平台,全省生态环境信息化初步形成“一盘棋”的格局。一是形成信息归集、数据共享的“超级仓库”。监测、监控、执法、执纪数据通过终端直接传输至平台进行识别、加工、整理、归类,再以图形等方式直观展示出来。二是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强大脑”。通过对包括长江流域在内的各个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监测监控,利用数据分析挖掘技术,及时发现突出环境问题,开展预测预警。三是初步形成实时调度、压实责任的“指挥平台”。对内建立全省统一的执法人员库,对外,建成了全国首个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
童玉祥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快江苏现代智慧环保产业发展,打造长三角新型环保产业领军企业的建议问题分析切中要害,意见建议十分中肯,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工作具有指导性。
关于打造智慧环保产业园区的建议,目前2021年省生态环境领域重大项目已完成组织编报,并由省发改委公布实施,智慧环保产业园项目暂未列入名单范围。下一步,我厅将加强与有关部门衔接,在符合《江苏省重大项目推进管理办法(暂行)》有关规定的情况下,积极支持智慧环保产业园按程序申报省重大项目。
我们将围绕以下两方面优化工作,共同促进江苏环保产业发展。一是强化规划引导。将环保产业纳入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服务,鼓励省环保集团等环保龙头企业、成长性强和科技含量高的科技型环保企业做大做强。从绿色金融、财税补贴、技术创新供给、激发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助推我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整合创新资源,完善江苏省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功能,围绕生态环境治理需求,多渠道汇集技术成果,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