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1-11411 组配分类:建议提案办理
发布机构:办公室 发文日期:2021-07-09
名 称: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484号提案的答复 文件编号:
内容摘要: 时 效:

对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048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1-07-09 10:00浏览次数:

隋旺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省黄河故道综合开发利用,助力流域内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黄河故道西从河南省兰考县东坝头,东至江苏省盐城黄海入海口,全长约738公里,江苏境内黄河故道全长496公里,流经徐州、宿迁、淮安、盐城4个省辖市、14个县(市)区,是我省重要的水系命脉。加快推进黄河故道水环境综合治理,是助力故道沿线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包括黄河故道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行动方案》,对我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做出全面部署。去年,全省新增180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行政村覆盖率由2019年的56%提升至74.6%,苏北地区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3.7%,治理率明显提升。下一步,我省将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治理设施建设力度。整县制推进社会化治理试点,鼓励各地充分运用PPP等模式,培育多元化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市场主体,建立政府、市场、金融机构、受益农户等多方投入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和建设运行管护机制,实现专业化运营、统一化管理。围绕农户覆盖率、正常运行率“两提升”工作目标,将任务清单化,组织开展已建设施“回头看”,集中整治一批设施不正常运行问题,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落到实处。力争到2025年底,苏南等有条件地区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0%;苏中、苏北地区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大幅提高。

二、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根据国家《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相关要求,我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建立名册台账。截至2020年底,我省基本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工作。下一步,根据排查出的主要污染成因,建立部门分工机制,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等措施开展治理工作。力争到2021年,各市消除20%农村黑臭水体,试点示范区消除30%以上农村黑臭水体。到2025年,全省基本消除面积较大的农村黑臭水体。

三、深入开展黄河故道生态环境调研。2020年,省委娄勤俭书记提出要加强对古黄河生态环境治理修复研究。为进一步掌握黄河故道生态环境现状,我省组织开展了古黄河江苏段生态环境治理修复专项调研,发现黄河故道沿线存在生态功能退化,流域范围内农业面源、生活、突发性航运污染等环境问题,饮用水水源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主要原因包括:一是沿线徐州、宿迁等主城区为“雨污合流”管网,部分地区污水管网存在混接、漏接、错接及破损渗漏的情况,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城市面源污染随雨水管网排入河道。二是古黄河滩地及沿岸存在较大面积水产养殖,养殖尾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部分河段沿线岸坡、滩地被侵占,违法建筑、存在违章种植和拦网捕鱼行为。三是城区段入河排污口设置混乱,雨污排口、暗沟、养殖排口等底数不清。四是淮安、盐城等部分河段存在散货航运和码头,船舶生活污水和清洗废水成为影响河道水质的移动污染源。五是受古黄河上游安徽来水影响,汛期易污染下游水体。六是黄河故道流域范围水资源总量缺乏,本地径流较小,难以满足沿线水资源供给要求。由于闸坝控制,河道生态流量无法保障,部分河段出现断流。七是黄河故道宿迁部分河段大量绿藻、水花生繁殖,阻塞河道,水体滞留,水体自净能力下降,对水生态造成严重不良影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在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治理的同时,推动各地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成一个、运行一个、见效一个”,逐步建立起“日常有监管、发现有途径、责任有主体、治理有方法”的农村水体防黑防臭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将黄河故道沿线地区水环境综合治理纳入我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重点围绕河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水生态空间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加大黄河故道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力争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流域内乡村振兴。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2021年6月11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