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014000650/2021-11749 | 组配分类:辐射建设项目环评 |
发布机构:核管局 | 发文日期:2021-09-03 |
名 称:2021年9月3日拟作出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意见公开 | 文件编号: |
内容摘要: | 时 效: |
2021年9月3日拟作出核技术应用建设项目环评报告书(表)审批意见公开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评机构 | 项目概况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公众参与情况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作出的相关环保承诺 |
1 | 放射性药物生产场所改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苏州市 | 江苏华益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华益公司拟对现有的一处乙级工作场所进行改建,拟将原来核医药Ⅰ部(乙级场所)进行分隔,保留原有FDG生产场所不做改变,改造分隔后变成1个独立的乙级场所,该场所不再生产131I核素操作,18F的日等效操作量不发生改变。将核医药Ⅰ部乙级场所原东侧131I生产场所及配套房间、收发货房间及配套设施等隔间、理化检验室等全部拆除改建,在该场地北侧增加1台质子回旋加速器,南侧新增1个开放性核素操作场所乙级工18F、64Cu、123I、124I、89Zr、86Y,新增加速器、乙级场所生产出的放射性药物用于销售。 | 1. 本项目加速其器室采用混凝土(密度2.35g/cm3)屏蔽,所有的混凝土墙体厚度均为2250mm,顶部厚1900mm,使用2250mm厚的混凝土活塞门,活塞门设计为4层锯齿状搭接;F-18标记药物车间中的合成热室正面屏蔽门85mmPb,侧面、后面、底面及上面屏蔽也为75mmPb,正面设观察窗,观察窗的铅玻璃铅当量和正面屏蔽门一致;F-18标记药物车间中的分装热室正面屏蔽门75mmPb,侧面、后面、底面及上面屏蔽也为75mmPb,正面设观察窗,观察窗的铅玻璃铅当量和正面屏蔽门一致;研发车间的纯化热室正面屏蔽门100mmPb,侧面、后面、底面及上面屏蔽也为100mmPb,正面设观察窗,观察窗的铅玻璃铅当量和正面屏蔽门一致;研发车间中的分装热室正面屏蔽门100mmPb,侧面、后面、底面及上面屏蔽也为100mmPb,正面设观察窗,观察窗的铅玻璃铅当量和正面屏蔽门一致;放射性废物一般放置在40mm的铅罐中,然后储存在废弃物库中,本项目放射性药物的运输选用40mm的铅,为降低β-射线的轫致辐射,涉及β-衰变的核素铅罐内加一层2cm的聚乙烯。 2. 设置安全措施(门机联锁、剂量联锁、钥匙开门开关、紧急停止开关、安全巡检按钮、警示、提示装置、剂量监测系统、监视系统、门禁系统、警示标识、剂量监控、双人双锁)。 3. 根据实际工作量配备辐射工作人员,在满负荷工作的情况下至少配备放射性工作人员4名,均参加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每名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个人剂量计及移动式剂量率报警仪。对辐射工作场所按照控制区和监督区分区管理。 4. 辐射工作人员和辐射安全管理人员参加培训,通过考核,持证上岗。辐射工作人员佩戴个人剂量计,每3个月送有资质单位检测,建立个人剂量档案。辐射工作人员接受职业健康监护,每年体检一次。 5. 根据辐射工作人员的数量配备至少4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及剂量计,开展辐射工作时随身携带,企业配备配置1台X-γ剂量率仪、4台表面沾污仪、1台中子仪。 6. 企业制定辐射防护规章制度,包括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设备台账和使用登记制度、人员培训计划、监测制度、辐射事故应急措施。 7. 设置一座放射性废水排入衰变池。衰变池为A、B两个并联式的池子交替使用,A、B两个衰变池的容积均为1m3。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2 | 恒瑞南京创新药物临床研究及医学转化中心新建放射诊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南京市 | 江苏阿尔文医疗管理有限公司 | 南京瑞森辐射技术有限公司 |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根据规划,拟在院区内普通综合中心负一层新建5座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1座伽玛刀机房、1座后装机房,在医技楼负一层新建1处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使用18F、99mTc核素)、2座DSA机房,在医技楼三层新建1座DSA机房。 | 主要环境影响: 一、医用直线加速器项目 ①X射线外照射:医用直线加速器以X射线模式运行时,从加速器电子枪里发出来的电子束,在加速管内经加速电压加速,轰击到钨金靶上,产生X射线。发射出来的X射线主要用于治疗,治疗剂量与剂量率的大小、加速器电子能量、受照射的靶体材料、电子束流强度、电子入射方向、考察点到源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该院拟新增的5台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最大能量为15MV,由于X射线的贯穿能力极强,将对工作人员、公众及周围环境辐射造成辐射污染。 ②电子束:当医用直线加速器按电子束模式运行时,从电子枪里发出来的电子束经加速管加速后直接从加速管引出用于治疗患者。产生的电子属初级辐射,贯穿物质时受物质库仑场的影响,贯穿深度有限。 医用直线加速器在运行时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因其贯穿能力远弱于X射线,在X射线得到充分屏蔽的条件下,电子束亦能得到足够的屏蔽。因此,在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束治疗时间时,电子线对周围环境辐射影响小于X射线治疗,可忽略对外环境的影响。 ③中子:当医用直线加速器的X射线能量高于10MV时,高能光子会与X射线靶、一级准直器、X射线均整器和治疗准直器多种高原子序数的材料如铅、钨等发生(γ、n)光核反应,产生中子辐射。 由治疗机头中产生的中子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混在X射线野内的原射快中子和经治疗机头衰减漏射出来的漏射中子组成的直射中子,另一部分是由治疗室墙壁、天花板、地板多次散射后的散射中子,散射中子其能量较低。上述中子是放射治疗工作中不需要的,所以又统称为污染中子。 中子的辐射生物效应远高于X、γ射线,按中子能量高低其辐射权重因子(WR)为5~20,因此在高能医用电子加速器的防护设计中需要考虑中子的防护。一般情况下,治疗室墙体、天花板的屏蔽厚度满足了对X射线的防护要求时也能够满足对污染中子的防护要求,但要特别注意散射中子的防护,散射中子的影响主要考虑其对防护门的影响。 因此,本项目医用直线加速器开机期间,产生的X射线、中子为主要辐射环境污染因素。 ④放射性废物:加速器靶物质(件)以及机头等金属部件由于受电子的轰击会产生较强的感生放射性,机器退役(约使用10年)后更换下来的废靶件等应作为放射性废物处理。 二、伽玛刀项目 伽玛刀未使用时,放射源处于屏蔽位,少量的γ射线会穿透屏蔽体,对进入伽玛刀机房的人员及室外公众等产生照射。 伽玛刀在治疗过程中,机房治疗室内来自放射源的直射、散射和漏射γ射线会穿透屏蔽墙及防护门,对机房外的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外照射影响。 60Co放射源使用到一定年限后产生退役的放射源,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三、后装治疗机项目 后装治疗机未使用时,放射源处于屏蔽位,少量的γ射线会穿透屏蔽体,对进入治疗机房治疗室的人员及室外公众等产生照射。 后装机在治疗过程中,机房治疗室内来自放射源的直射、散射和漏射γ射线会穿透屏蔽墙及防护门,对治疗机房治疗室外的工作人员和公众产生外照射影响。 192Ir放射源使用到一定年限后产生退役的放射源,可能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 四、CT模拟机项目 本项目CT模拟机采用先进的数字成像技术,不使用显影液、定影液和胶片,因此不会产生废显影液、废定影液和废胶片。 CT模拟机在工作状态下会发出Χ射线,拟配置的1台CT模拟机最大管电压≤140kV、最大管电流≤1000mA,产生的X射线会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有一定的附加辐射剂量。 五、核医学诊断项目 ①辐射:SPECT/CT、PET/CT扫描时产生的X射线;放射性核素在取药、分装、注射、注射后候诊、扫描等操作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以上射线会造成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外照射。 ②放射性废气:18F、99mTc放射性核素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流动而“挥发”出的微量放射性废气,被医务人员或公众吸入体内造成的内照射影响。本项目核素操作均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内保持负压且设有排风系统(通风速率不少于0.5m/s,排放口高于本建筑屋脊),开放液面挥发散逸的放射性同位素经通风系统内活性炭过滤后,从通风橱的通风管道直接抽出,由屋顶排放;整个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均拟设置新风系统,保证工作场所内空气循环。 ③放射性废水:体内含有放射性核素的患者排泄物等;工作场所清洗废水等。 ④放射性固体废物:18F、99mTc放射性核素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如注射器、一次性手套、棉签、滤纸等带微量放射性核素的医疗固体废弃物,通风管道内更换下来的废活性炭,污染途径为操作过程中及收集固废过程中和贮存衰变时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外照射。 六、DSA项目 DSA在工作状态下会发出Χ射线,拟配置的3台DSA最大管电压≤125kV、最大管电流≤1250mA,其主要用作血管造影检查及配合介入治疗,由于在荧光影像与视频影像之间有影像增强器,从而降低了造影所需的X射线能量,再加上一次血管造影检查需要时间很短,因此血管造影检查的辐射影响较小。而介入放射需要长时间的透视和大量的摄片,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有一定的附加辐射剂量。 DSA产生的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其穿透能力与X射线管的管电压和出口滤过有关。在开机出束期间,X射线是主要污染因子。辐射场中的X射线包括有用线束(主束)、漏射线和散射线。由于射线能量较低,不必考虑感生放射性问题。 七、非放射性污染 ①废气: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伽玛刀机房、后装机房、CT模拟机房、PET/MR机房、PET/CT机房、SPECT/CT机房、DSA机房内的空气在X射线、γ射线作用下分解产生少量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通过动力排风装置排入大气,臭氧在空气中短时间可自动分解为氧气,这部分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废水:主要是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③固体废物:工作人员产生的一般生活垃圾,收集后,将交由城市环卫部门处理。 本项目DSA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棉签、纱布、手套、器具等医疗废物暂存在机房内的废物桶,手术结束后集中收集,作为医疗废物由医院统一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严格执行辐射防护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受照有效剂量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相应的剂量限值要求。 (二)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转让须及时到环保部门办理审批与备案手续;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功能区域布置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三)定期检查辐射工作场所门灯联锁、急停按钮、工作指示灯、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设施,确保正常工作。 (四)建立健全辐射安全与防护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辐射安全防护与环保管理机构或指定一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五)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和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时须随身携带辐射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3 | 新增1台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扩建核医学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镇江市 |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 南京瑞森辐射技术有限公司 |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根据规划,拟在院区内B楼负一层预留3号直线加速器机房内配备1台瓦里安 TrueBeam型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6、10MV,电子线:6、9、12、16、20MeV),用于肿瘤的放射治疗;拟在B楼负一层现有核医学科南侧扩建PET中心,包括1座PET/CT机房及相关配套用房,购置1台Biograph mCT型PET/CT(质量控制校正拟使用68Ge放射源,为Ⅴ类源),使用18F、68Ga核素(医院向有资质的药物供货商采购68Ge-68Ga发生器自行淋洗68Ga核素)用于开展核素显像诊断,属于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 | 主要环境影响: 一、新增1台医用直线加速器项目 ①X射线外照射:医用直线加速器以X射线模式运行时,从加速器电子枪里发出来的电子束,在加速管内经加速电压加速,轰击到钨金靶上,产生X射线。发射出来的X射线主要用于治疗,治疗剂量与剂量率的大小、加速器电子能量、受照射的靶体材料、电子束流强度、电子入射方向、考察点到源的距离等因素有关。 该院拟在院区内B楼负一层预留3号直线加速器机房内配备1台瓦里安 TrueBeam型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为6、10MV,1m处输出剂量率最高为2400cGy/min,电子线能量为6、9、12、16、20MeV,1m处输出剂量率最高为1000cGy/min,由于X射线的贯穿能力极强,将对工作人员、公众及周围环境辐射造成辐射污染。 ②电子束:当医用直线加速器按电子束模式运行时,从电子枪里发出来的电子束经加速管加速后直接从加速管引出用于治疗病人。产生的电子属初级辐射,贯穿物质时受物质库仑场的影响,贯穿深度有限。 医用直线加速器在运行时产生的高能电子束,因其贯穿能力远弱于X射线,在X射线得到充分屏蔽的条件下,电子束亦能得到足够的屏蔽。因此,在医用直线加速器电子束治疗时间时,电子线对周围环境辐射影响小于X射线治疗,可忽略对外环境的影响。 ③中子: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拟配备的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能量为6、10MV。依据《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 第2部分: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GBZ/T 201.2-2011)规定(§4.3.2.5),当加速器X射线≤10MV时,中子及其影响可忽略。 因此,本项目医用直线加速器开机期间,产生的X射线为主要辐射环境污染因素。 二、扩建核医学科项目 ①辐射:PET/CT扫描时产生的X射线;18F、68Ga放射性核素在取药、淋洗、分装、注射、注射后候诊、扫描等操作过程中产生的γ射线,以上射线会造成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外照射。 ②放射性废气:放射性核素在操作过程中,由于空气的流动而“挥发”出的微量放射性废气,被医务人员或公众吸入体内造成的内照射影响。本项目放射性核素操作均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内保持负压且设有排风系统(通风速率不少于0.5m/s,排放口高于本建筑屋脊),开放液面挥发散逸的放射性同位素经通风系统内活性炭过滤后,从通风橱的通风管道直接抽出,由屋顶排放;整个核医学科工作场所均拟设置新风系统,保证工作场所内空气循环。 ③放射性废水:体内含有放射性核素的病人排泄物等;工作场所清洗废水等。 ④放射性固体废物:放射性核素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如注射器、一次性手套、棉签、滤纸等带微量放射性核素的医疗固体废弃物,污染途径为操作过程中及收集固废过程中和贮存衰变时对医务人员产生的外照射。PET/CT使用的68Ge校准源每隔一定时间更换一次,更换时将产生的废68Ge校准源交由原生产厂家回收或由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回收处置。本项目产生的退役锗镓发生器拟委托供货商进行回收处理。 三、非放射性污染 ①废气:医用直线加速器机房、PET/CT机房内的空气因电离产生的少量臭氧和氮氧化物可通过排风系统排至室外,臭氧在空气中短时间可自动分解为氧气,这部分废气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②废水:主要是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③固体废物:主要是工作人员产生的一般生活垃圾,收集后,将交由城市环卫部门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严格执行辐射防护和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保“三同时”制度,确保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受照有效剂量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中相应的剂量限值要求。 (二)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转让须及时到环保部门办理审批与备案手续;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功能区域布置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三)定期检查辐射工作场所门灯联锁、急停按钮、工作指示灯、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等安全设施,确保正常工作。 (四)建立健全辐射安全与防护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建立辐射安全防护与环保管理机构或指定一名本科以上学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辐射安全管理工作。 (五)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和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建立个人剂量档案和职业健康档案,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辐射工作人员工作时须随身携带辐射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4 | 新建固定式及移动式X、γ射线探伤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南通市 | 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 | 江苏玖清玖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计划在北厂区二期联合车间内扩建2座γ(X)射线探伤房(7#、8#探伤房),7#探伤室内拟配备1台60Coγ射线探伤机,拟新增2台X射线探伤机;8#探伤室内拟配备1台192Irγ射线探伤机及1台75Seγ射线探伤机,8#探伤室内还拟新增2台X射线探伤机。公司还拟于北厂区二期联合车间内新增移动X、γ探伤区域,新增移动探伤区域内拟使用1台192Irγ射线探伤机及1台75Seγ射线探伤机,同时还拟新增2台X射线探伤机,用于对公司生产的设备进行无损检测。 | 主要环境影响: 本项目X、γ射线探伤机在开机探伤期间,产生的X、γ射线对工作人员和公众造成外照射影响。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辐射防护屏蔽措施: 本项目7#γ(X)射线探伤室内净尺寸为20m(长)×12.4m(宽)×13.7m(高),探伤室东、西侧屏蔽墙均拟采用1380mm混凝土浇筑,南、北侧屏蔽墙均拟采用1300mm混凝土浇筑,迷道内墙及迷道外墙均拟采用1300mm混凝土,屋顶拟采用1000mm混凝土浇筑,东西侧工件门均拟采用1300mm混凝土,内侧人员门设计拟采用30mmPb,外侧人员门设计拟采用20mmPb;其内源库的内净尺寸为1.5m(长)×1.35m(宽)×2.4m(高),源库东墙拟采用1380mm混凝土浇筑,北墙拟采用1300mm混凝土浇筑,南墙及西墙均拟采用400mm混凝土浇筑,顶部拟采用300mm混凝土浇筑,源库防护门拟采用35mmPb进行屏蔽。 本项目8#γ(X)射线探伤室内净尺寸为14.0m(长)×9.0m(宽)×9.3m(高),探伤室东、南、西、北侧屏蔽墙均拟采用800mm混凝土浇筑,迷道内墙及迷道外墙均拟采用800mm混凝土,屋顶拟采用600mm混凝土浇筑,东西侧工件门均拟采用800mm混凝土,内侧人员门设计拟采用20mmPb,外侧人员门设计拟采用15mmPb。 2、其它措施: 2.1 7#、8#探伤房辐射安全措施 (1)2座曝光室的工件门及人员门均设计安装门机联锁装置。 (2)在7#探伤室西墙拟设置1个紧急停机开关,南墙及北墙各拟设置3个紧急停机开关,迷道入口内拟设置1个紧急停机开关,控制台处拟置1个紧急停机开关;在8#探伤室东墙及西墙各拟设置1个紧急停机开关,南墙及北墙各拟设置3个紧急停机开关,迷道入口内拟设置1个紧急停机开关,控制台处拟置1个紧急停机开关,确保出现紧急事故时,能立即停止照射。公司拟为紧急停机按钮设置标明使用方法的标签。 (3)在2座曝光室内部及工件门上方、人员门上方各设计安装1个工作状态指示灯及声音报警装置。“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应有明显的区别,并且应与该工作场所内使用的其他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曝光室醒目位置处拟设置对“预备”和“照射”信号意义的清晰说明。 (4)2座曝光室拟设置照射状态指示装置与X射线探伤装置进行联锁。 (5)在2座曝光室内设计安装固定式辐射检测系统。 (6)在2座曝光室内均设计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拟在各曝光室内设计安装红外监控探头,对曝光室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且7#曝光室内的探头应能监控到源库的情况,确保放射源安全。 (7)在2座曝光室工件门外及人员门外明显位置拟设置固定的醒目、规范的电离辐射警告标志。 (8)公司拟在7#、8#探伤室北墙与控制室之间均设2根“U” 型埋地电缆管道,管道埋地深度均为500mm,X射线及γ射线探伤机的控制电缆布设于电缆管道内,电缆管道的设置不破坏探伤室的屏蔽效果。 2.2 厂区移动探伤辐射安全措施 2.2.1 γ射线移动探伤辐射安全措施 一、探伤前的工作准备 企业在现场γ探伤前,做好各类工具准备。携带巡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个人剂量计等监测仪表。准备齐备以下物资:源导管、控制缆和遥控、准直器、现场屏蔽物;警告标志、警示灯、警示标语、警戒绳、对讲机、铅屏风;应急箱(包括放射源的远距离处理工具);其它辅助设备(如夹钳、定位辅助设施)等。 二、现场探伤前人员准备 每个探伤现场配备4名辐射工作人员,其中2名负责操作。另2名兼职或专职现场安全员,负责现场控制区和监督区边界划分和控制、场所辐射水平检测等安全工作,承担探伤装置的领取、登记、归还以及确认放射源是否返回探伤机内。 三、现场探伤前γ探伤设备检查 根据GBZ132-2008的要求,企业开展γ射线探伤作业前,必须对探伤机进行安全检查,确认探伤机内放射源安全,检查内容包括: (1)检查源容器和源传输管的照射末端是否损伤、磨损或者有污染; (2)检查螺母和螺丝的紧密程度、螺纹和弹簧是否有损伤; (3)确认放射源锁紧装置工作正常; (4)检查控制软轴末端是否有磨损、损坏(磨损标准由厂家提供),与输 源导管是否有效连接; (5)检查源容器和源导管是否连接牢固; (6)检查输源导管和控制导管是否有毛刺、破损、扭结; (7)检查探伤机上警告标签和源的标志内容是否清晰; (8)测量紧靠源容器表面的空气比释动能率是否符合《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中对于手提式探伤机表面空气比释动能率的控制限值要求(5cm处小于500μGy/h,1m处小于20μGy/h),并确认放射源处于屏蔽状态。若发现以上情况与正常状态不一致,停止使用探伤设备,通知供应商更换或维修设备后再投入使用。 四、现场作业期间的安全管理措施 (1)进行现场探伤时,先进行清场,将工作场所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控制区边界外剂量率低于15μSv/h,监督区边界外剂量率低于2.5μSv/h。 (2)充分考虑γ射线探伤机和被检物体之间的环境条件,采用距离、时间和屏蔽进行防护,合理划分控制区和监督区; (3)控制区边界上用现存的结构如墙、暂时的屏障或绳索、带子制作的警戒线等围住控制区; (4)在控制区边界上合适的位置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并悬挂清晰可见的“禁止进入放射性工作场所”标牌; (5)现场安全人员对控制区边界进行巡逻,未经许可人员不得进入边界内。 (6)探伤作业期间对控制区边界上代表点的剂量率进行检测,尤其是探伤的位置在此方向或者辐射束的方向发生改变时,如有必要可调整控制区的边界。 (7)监督区位于控制区外,允许与探伤相关的人员在此活动,培训人员或者探访者也可进入该区域。其外边界空气比释动能率应不大于2.5μGy/h,公众不得进入该区域。 (8) 监督区边界外公众可达地点(如监督区边界) 放置安全信息公示牌,将辐射安全许可证、公司法人、辐射安全负责人、操作人员和现场安全员的姓名、照片、资质证书和生态环境部门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进行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安全信息公示牌面积不小于2平方米,公示信息应采取喷绘(印刷)的方式进行制作。安全信息公示牌设计采用适应野外作业需要的材料,具备防水、防风等条件,确保信息清晰易辨识。公示信息若发生变化,企业重新制作安全信息公示牌, 日常定期巡视,防止安全信息公示牌被污损,并禁止进行涂改。 (9)控制放射源传输的操作位尽量设置于控制区外,同时保证操作人员之间的有效交流(如配备对讲机)。 五、现场探伤完成后安全措施 (1)现场作业结束后,必须用辐射剂量巡检仪进行检测,确认放射源回到源容器后,由检测人员在检查记录上签字,方能携带探伤设备离开现场,返回源库。 (2)γ探伤机运输返程前以及设备入库前,探伤人员对探伤装置进行目测检查,确认设备没有被损坏以及放射源位于源容器内。 六、γ探伤机日常维护保养措施 (1)对γ探伤机中涉及放射防护的部件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请供应商维修,做到不带病作业,不自行拆卸探伤机。 (2)企业厂区内不进行倒源,若需要维修,探伤机(含源)返回供货商单位再进行倒源和相应的维修操作。 (3)定期对γ射线探伤机的控制组件包括电动装置、手动摇柄、输源导管进行润滑擦洗,齿轮定期添加润滑剂。定期对输源管接头进行擦洗,避免灰尘和沙粒进入关键部位。 七、放射源暂存库安全管理措施 (1)新的放射源或者退役源按照事先达成的协议,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运输,企业与运输单位和放射源供应厂商之间有详细的交接记录,档案长期保存。 (2)拟设置2名源库保管人员,暂存库施行双人双锁管理,钥匙授权专门的人员保管。 (3)放射源暂存库采用混凝土建造,源库入口处明显位置设置电离辐射标志。源库内不存放腐蚀性和爆炸性物品。 (4)放射源暂存库入口处设置视频监控,通过视频方式连接至企业内辐射安全管理人员手机上,可实时查看源库情况。 (5)放射源暂存库入口处安装红外线报警装置,并与110联网,人员非正常进入时发出警报传送至公安系统。 (6)建立放射源出入库台账,放射源进、出暂存库均进行登记,对γ探伤机表面进行辐射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进出台账与监测结果存档。 2.2.2 X射线移动探伤辐射安全措施 (1)公司拟在进行X射线探伤过程中对控制区和监督区的管理和控制,若探伤现场环境不能满足监督区的防护距离时,X射线探伤机拟采用准直器,视情况采用局部屏蔽措施,缩小控制区和监督区的范围。 (2)移动探伤过程中严格执行移动X射线探伤操作规程及移动X射线探伤流程,坚持先示警再开机的操作程序,以防发生误照射事故。 (3)移动探伤过程中严格按照《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GBZ117-2015)要求划定控制区和监督区,并拟在控制区边界设置“禁止进入X射线区”警告牌、提示“预备”、“照射”状态的指示灯和声音提示装置,警示信号指示装置与X射线探伤机联锁,拟在控制区的所有边界都应能清楚地听见或看见“预备”信号和“照射”信号;拟在监督区边界上悬挂醒目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的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拟在监督区边界和建筑物的进出口的醒目位置张贴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和警告标语等提示信息。在清理完现场确信场内无其他人员后,开机探伤。 (4)控制区的范围应清晰可见,工作期间应有良好的照明,确保没有人员进入控制区,如控制区太大或某些地方不能看到,应安排足够的人员进行巡查。 (5)在试运行(或第一次曝光)期间,拟测量控制区边界及监督区边界的辐射剂量率以证实边界设置准确,必要时调整控制区及监督区的范围和边界。 (6)现场探伤的每台探伤机应至少配备一台便携式剂量仪。开始探伤工作之前,应对剂量仪进行检查,确认剂量仪能正常工作。在现场探伤工作期间,便携式测量仪应一直处于开机状态,防止X射线曝光异常或不能正常终止。 (7)现场探伤作业时,确保开展现场探伤工作的每台X射线装置至少有2名操作人员,每名操作人员配备1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和个人剂量计,并保证个人剂量报警仪一直处于开机状态。 (8)控制器与X射线管头或高压发生器的连接电缆不短于20m。 (9)探伤作业人员拟在控制区边界外操作,每次应对工作现场情况进行记录。 (10)当X射线探伤装置、场所、被检测体(材料、规格、形状)、照射方向、屏蔽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均拟重新进行巡测,确定新的控制区与监督区划区界线。 (11)本项目在移动探伤时仅同时开启一台探伤机进行探伤。 2.3 其他 (1)公司拟为本项目配备2台辐射监测仪和8台个人剂量报警仪。公司的仪器配备能够满足辐射防护的相关要求。 (2)已制定相应的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并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对各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拟配备8名辐射工作人员,均已取得辐射安全培训证书。公司已根据相关规定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定期组织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并将按相关要求建立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档案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4)定期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辐射工作场所和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进行监测。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5 | 扩建四台DSA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 南通市 |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 江苏玖清玖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计划将院区3号楼1楼成人注射室、皮试室、静脉注射室等房间改造成两间DSA机房;将6号楼南楼2楼血液净化病房区域改造成一间DSA机房;将6号楼北楼13楼预留的一间空置机房改建成一间DSA机房,以上四座DSA机房共配备四台DSA设备,用于医用诊断及介入治疗,医院拟为本项目配备15~20名辐射工作人员。 | 主要环境影响: (1)DSA产生的X射线是随机器的开、关而产生和消失。本项目使用的DSA只有在开机并处于出线状态时才会发出X射线。因此,在开机出束期间,X射线是主要污染因子。 (2)DSA工作时,空气在X射线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少量的臭氧、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3)本项目DSA在投入使用后,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手术时产生一定量的医用器具和药棉、纱布、手套、废造影剂、废造影剂瓶等医用辅料及手术垃圾。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1)控制台处设置观察窗,工作人员通过观察窗观察机房内患者状态。 (2)医院在机房门外拟设置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拟设置工作警示灯,警示灯箱处拟设置警示语句。 (3)本项目3号楼1楼1#DSA机房和2#DSA机房均设有两道电动推拉门和两道手动平开门;6号楼南楼2楼DSA机房设有一道电动推拉门和三道手动平开门;6号楼南楼2楼DSA机房设有一道电动推拉门和一道手动平开门。本项目机房防护门工作状态指示灯能与机房门有效关联;设置的手动平开门均设有自动闭门装置;电动推拉门均设有手动按钮和脚踩式按钮,并设置有防夹装置,工作人员只有防护门均完全关闭后方可开展DSA操作。 (4)医院拟为本项目DSA工作人员配备双个人剂量计。 (5)医院拟为参与介入手术的辐射工作人员配备一系列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包括介入防护手套、铅防护围裙、铅橡胶颈套、铅橡胶帽子、铅防护眼镜、铅悬挂防护屏、床侧防护帘和铅防护吊帘。 (6)其它辐射安全措施 介入手术需要长时间的透视和大量的摄片,对病人和医务人员来说辐射剂量较高,因此在评估介入放射的效应和操作时,其辐射损伤必须要加以考虑。由于需要医务人员在机房内,X射线球管工作时产生的散射线对医务人员有较大影响,根据辐射防护“三原则”,医院还应在以下方面加强对介入放射的防护工作: a)操作中减少透视时间和减少照相的次数可以显著降低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介入人员在操作时应尽量远离检查床。 b)一般说来,降低病人的剂量的措施可以同时降低工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应加强对介入人员的培训,包括放射防护的培训,参与介入的人员应该技术熟练、动作迅速,以减少病人和介入人员的剂量。 c)所有在DSA机房内的工作人员,并不仅限于介入手术医生,而包括周围护理人员,都应开展个人剂量监测,医院应结合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的数据采取措施,控制和减少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 d)引入的DSA及配套设备必须符合国际的或者国家的标准,满足各种特殊操作的要求,其性能必须与操作性质相符合;设备应该常规调节到满足低剂量的有效范围内,并尽可能提高图像质量。 e)介入人员应该结合DSA设备的特点,了解一些降低剂量的方法,比如采用小照射野、低频率脉冲透视等方法。 f)加强DSA设备的质量保证工作,设备的球管与高压发生器、透视和数字成像的性能以及其它相关设备应该定期进行检测。 g)临床介入手术时,介入医生需站在DSA床边操作,仅依赖于医务人员身着铅衣、机器自带的铅吊帘等防护设备被动防护。一般来说,床下球管机对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由头、颈、胸至腹部呈现剂量逐渐上升的趋势,故操作人员除个人防护用品(铅衣、铅围脖、铅帽及铅眼镜等)外,应着重考虑X射线机操作侧的屏蔽,该屏蔽要做到既不影响操作者的操作,又能达到防护目的,且能消毒。如:床侧立地防护屏、防护手术手套、床侧竖屏及床上防护屏、床下吊帘、床侧吊帘、床上防护覆盖板等。以上组合屏蔽防护措施的使用,能够有效降低介入手术医务人员的吸收剂量,尤其是胸部以下部位屏蔽效果在80%以上。 | 无 | 建设单位承诺,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措施。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厅拟对上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做出审批意见。为保证审批意见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维护公众环境权益,现将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基本情况予以公告。公示期:自公示日起不少于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及传真:025-86266107 通讯地址:南京市江东北路176号,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核管局,邮编210036。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告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上述拟作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