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护江:一江清水 两岸葱绿

发布时间:2022-10-17 11:20浏览次数:

2020年12月3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江苏十年禁渔全面启动活动在南京五马渡广场举行,

水陆空首次联合执法巡航,保护母亲河。


依山傍水,江风习习,生产岸线变为生活岸线,公园绿地替代码头船厂……从之前的“化工围江”到如今的一江清水、两岸葱绿,432.5公里的长江江苏段,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8个设区市,岸线总长1169公里,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江苏因江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大保护,江苏责任重大。

十年来,江苏敢于“刮骨疗毒”,更敢于“壮士断腕”,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狠抓长江环境治理,对突出环境问题下猛药,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围绕修复长江生态岸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实现良性互动。

保护优先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调研时首次强调长江流域的发展问题,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随之铺开。

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对长江念兹在兹,牵挂在心,是因为“长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为诊治“长江病”,习近平总书记走遍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亲自主持召开三次重要座谈会。2016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鲜明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点阐述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正确把握的五个关系;2020年,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5年来的成就,并赋予了长江经济带发展 “主战场”“主动脉”“主力军”的新历史使命。

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掌舵领航、把脉定向。

从长远计、为子孙谋,留一江清水、绘两岸美景。这是江苏省“长江大保护”的要求之一,也是江苏省面对长江大保护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前行轨迹。

十年来,江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要求,推动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发生转折性变化。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任务中,“生态更优美”是首要的定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于江苏的发展而言,亦是如此。在落实长江大保护中,需以“绿色”筑底,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工艺落后的产能,坚决不要。

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工作。把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发现问题、整改问题,推动工作、见到成效。全面抓好国家警示片披露问题、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生态环保领域执法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同时,还在省内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一反三”的工作机制,成立江苏省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上下联动开展明察暗访,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通过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推动生态环境提质。

全面聚焦长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将“重化围江”纳入问题清单,制定“17+1”问题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和销号制,开展化工企业关停、转移、升级、重组“四个一批”专项行动,近五年来累计关停沿江化工企业3505家,压减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生产企业145家,取消25家化工园区的定位,深化“美丽岸线”建设,推动沿江产业转型升级、沿江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决落实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完成长江干流、水生生物保护区的退捕禁捕任务,全省7392艘渔船、14887名渔民全部退捕上岸,渔民得到妥善安置。长江江苏段生物物种资源密度显著回升,鱼类多样性开始恢复,江豚自然种群数量稳定增长。

系统开展沿江岸线修复。多措并举实施岸线生态修复,累计退出72.6公里长江生产岸线转为生活、生态岸线,沿江两岸造林面积超过115万亩。高标准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南通五山、南京幕燕、江阴滨江等20个特色示范段串点成线、连片成带,带动了沿江整体环境提升。

十年来,作为长江下游的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沿江两岸水清鱼跃、草长莺飞,干流水质连续4年保持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优Ⅲ比例达98.3%,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沿江共护一江水的脚步越发坚定。

惊人嬗变 生态修复与美丽家园建设同频共振

让“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真正奏响“生态”乐章,厚植“含绿量”,成就江苏江风习习、江鸥翩翩、鲜花常开、绿树常在的“最美容颜”。

地处长三角北翼的南通,是一座缘水而生的城市。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临江而立,五山及滨江地区占地面积近17平方公里,拥有沿江岸线14公里。浩浩汤汤的江水从这里向东奔流而去,绿意盎然的沿江风光美不胜收。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的第一站就是五山滨江片区,总书记用“沧桑巨变”四个字,形容这里从“脏乱差”变成人们流连忘返的滨江生态公园。

曾经的南通因港而兴,亦为港所困。长江边大大小小的码头,为南通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但沿江岸线上星罗棋布的危化品码头、散货码头、集装箱码头等,使沿江“黄金岸线”成为不折不扣的“生态伤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临港产业不搬,南通就难以发展。不生态,就淘汰!痛定思痛,南通在2017年全面实施港口码头、沿江企业搬迁和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11月30日,南通港口集团全面停止硫磺进港作业,并按照“只出不进、出清一块即清理一块”的原则,于2019年4月15日前完成了所有硫磺堆场的清理工作。与此同时,南通港(口)集团全力推进狼山港务分公司和江海港务分公司搬迁工作,原有2626米生产岸线及1980亩陆域土地腾出后,重新调整为生活型、生态型岸线。

作为南通长江沿线上地标建筑的姚港油库码头,也在2019年正式迎来了“谢幕”。油库库区占用长江岸线184米,年吞吐量达240万吨,配送业务覆盖了南通70%以上的成品油市场供应,并辐射周边城市。

如今,昔日繁忙的姚港油库码头已经不在,闲置地块经过平整,铺上了绿色草皮,斑驳的油库变成生态盎然的“绿库”。

破而后立,在港口迎来脱胎换骨大“整容”的同时,南通将五山及周边长江岸线腹地整体打造为集森林公园、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于一体,动静相宜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建成城市“客厅”。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水而兴、缘水而发的扬州,正是得益于长江、大运河两大“母亲河”的哺育与滋养。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广陵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考察时指出,“扬州是个好地方,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昔日的三湾曾经是扬州“脏乱差”的典型,这里曾是扬州南部工业区,区域内聚集农药、热电、皮革、水泥等80多家企业,各种化工原料和废弃的物料堆就在岸边,一些违规的小作坊还曾偷排废水。水中渔网渔具遍布,水面漂浮着大量垃圾,岸上则是杂草丛生,三湾片区运河水质和空气质量不断恶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毫无景观可言。

近几年,扬州对三湾片区进行生态修复、环境整治,利用三湾原有运河湿地资源,启动建设3800亩的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搬迁企业、拆除码头、清理违建,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生态环境极大改善。

从污染严重的一汪死水,到扬州人钟情的生态文化公园,如今的运河三湾风景区,保留了原有的湿地、滩涂、河流等生态资源,实施水系疏浚、驳岸改造、湿地修复,公园出水水质监测达到Ⅲ类水标准,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地转变为鸟语花香的湿地公园,黑翅长脚鹬、金眶鸻、红头潜鸭等40多种鸟类在此栖息。2017年开放以来,每年来此健身休闲游览的人数达到数十万。

问题导向 破除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

长江江豚被认为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和“微笑天使”,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深入实施,这些年江豚在江苏活动的区域已经由部分江段扩大至整个江苏段。

从企业腾退到生态修复、连片复绿,沿江生态环境实现了绿色“蝶变”,望湿地芦苇成荫,看江豚水中腾跃。

在南京市浦口区,昔日厂棚林立的9.8公里“十里造船带”拆除企业30家,复绿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全面打造“春江十里”景观;在镇江市京口区京江路的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江豚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甚至出现江豚戏水的场面。

治长江之病,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长江经济带在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上,也不会一蹴而就。让母亲河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江苏各地决心如磐,步履铿锵,共识共行。

长江镇江段一直是江豚活动比较频繁的水域之一,这里也是唯一没有被开辟为长江主航道的长江干流保护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内,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面积一度达到7200亩,保护区内建起了“大江风云影视实景园”影视基地。

镇江市痛定思痛,对这一问题彻底整改。一方面,镇江市全面停止保护区内的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活动,拆除占地面积450亩的“大江风云”项目;另一方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覆土绿化、自然恢复等措施,为江豚生长提供更优质的自然环境。

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其治理难度之大,从张家港东沙化工园整体关停可见一斑。作为江苏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张家港东沙化工园涉及化工企业37家,一直面临企业外迁、关停谈判、关停融资三大难题。经过近5年努力,东沙化工园实现整体关停。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了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2016年以来,江苏明确,凡是违背长江大保护要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和选址要求、项目落地导致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环评一律不予审批。某大型企业拟在盐城市建设年产400万吨氧化铝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6亿—8亿元。尽管经济效益明显,但由于这个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经论证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且由于赤泥产生量大,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经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最终这个项目被否决。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一艰难的转变,事实上正是产业的“含金量”在转型中得到提升的过程。2020年1月,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签约落户南通,江苏生态环境部门对照钢铁行业环评审批原则,从产业政策、产能置换、项目选址、规划相符性、生态红线管控、资源利用率、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全方位梳理把握项目落户、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前后6个版本的数百项指标进行逐一分析研判,指出限制性指标和提升点,推动中天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带动约8万人就业,为保护长江、服务两大国家战略发挥标杆作用,更为南通市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打造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为助力全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人不负江河,江河定不负人。长江大保护在江苏,治理一盘棋的格局正在形成,江苏将坚持久久为功,持续深入推进,唱好新时代“长江之歌”,让长江母亲河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泽被子孙后代,让“美丽江苏”以最佳姿态迎八方宾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