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在条子泥湿地找到了安乐窝

发布时间:2022-11-10 11:17浏览次数:

有电子围栏和高清探头   有园艺师和保洁员


水天一色、盐蒿渐红、鸥鹭齐鸣、万鸟竞飞……壮观的一线潮,粗犷的红蒿地,奇特的滩涂森林,秋天的条子泥湿地不加掩饰地展示着它的自然奔放之美。

小青脚鹬监测数量连创新高

连日来,众多秋迁的候鸟飞抵江苏省盐城市东台条子泥湿地,滩涂上一片喧闹景象,其中包括勺嘴鹬、小青脚鹬、黑脸琵鹭等珍稀鸟类,吸引了不少观鸟爱好者、鸟类研究专业人士前来打卡。

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中转站”,东台条子泥世界遗产地拥有大规模的潮间带滩涂、保持完好的原始生态,孕育了数百种底栖生物,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是著名的鸟类天堂,每年都有大批秋迁的鸟儿客居于此。

“这几年,我每年都来拍鸟,深感生态环境保护效果之大。”来自江苏省常州市的生态摄影师杨菊芬感慨地说。这几天,她不但深潜在湿地蹲守拍摄,而且还热心指导青年学生走读研学,传授湿地保护、爱鸟护鸟知识。

由于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过境条子泥湿地的迁徙珍稀鸟类数量、种类也越来越多,世界上仅存约600只、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勺嘴鹬,以及全世界最濒危的一种鸻鹬类——小青脚鹬纷纷选择到这里觅食、换羽。

不久前,科研人员统计发现,当地小青脚鹬最新数量达到1221只,打破了2021年1164只的纪录,连续3年突破学界预估,是目前为止记录到的小青脚鹬全球最高种群数量。

据北京林业大学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研究员贾亦飞介绍,小青脚鹬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乃至全世界最濒危的一种鸻鹬类。早在8月初,勺嘴鹬的“先头部队”已经飞抵条子泥,9月-10月,不同批次的勺嘴鹬相继到达。“最近经常观测到勺嘴鹬,等到霜降前后,他们会陆续飞走。”常驻条子泥的生态摄影师李东明介绍说。

技防+人防,“金牌服务员”精抓细管

为了让这些鸟儿在条子泥休憩“安居”,作为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自然遗产的核心区,在政府主导、科研机构的助力下,条子泥湿地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720亩高潮位候鸟栖息地(以下简称“720高地”),入选了全球“生物多样性100+案例”,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

湿地还专门打造了一套独具条子泥特色的4A级信息化系统,包括景区气象站、潮水位监测、智能鸟类识别、无人机反制系统、国家标准潮水位监测系统、电子围栏联动系统等33项功能模块。在沿线安装了上百个高清探头,并与公安部门联网。

为了鸟类栖居安全,在技防到位的基础上,条子泥湿地还严格采取人防措施。

在“720高地”,42岁的湿地管理员姜文魁正穿着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巡视着他的“领地”。又到了候鸟秋迁季节,先头部队已经抵达条子泥。为了让数以万计的鸟儿栖息“安居”,“金牌服务员”姜文魁无微不至,精抓细管,给它们贴心地安排了园艺师和保洁员,尽最大努力呵护这些湿地精灵。

据姜文魁介绍,“720高地”营造了3种生境:深水区、浅水区和光滩区。浅水区和光滩区容易生长水生杂草,如果杂草长得高,有些猛禽就会藏在里面,对一些小型的鸻鹬类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将杂草生长高度控制在5厘米以内。

在一堤之隔的滩涂上,姜文魁和队友们正在与互花米草打一场艰苦的“地盘”争夺战。二十几名绿化工人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争分夺秒地挖除互花米草幼株——这种原产美国的外来物种有着旺盛的繁殖能力和极强的生命力,在滩涂湿地上蔓延泛滥,不仅和鸟类争夺地盘,而且因根系发达,改变了滩涂湿地底栖生物的群落组成,对鸻鹬类等鸟类生境造成极大破坏。

在人工干预的基础上,当地还与红树林基金会、复旦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机构开展多项治理课题研究,探寻根治互花米草的途径。

姜文魁还组织了6支巡防队伍,开展全天候不间断巡查。同时,运用科技手段,建立全区域、全覆盖的智慧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盯防”。

服务成效怎么样?鸟儿自己会投票。泥泞的土地上,密密麻麻的三趾脚印就是姜文魁们最美的勋章。

眼下,在这处避潮栖息的“家园”,体态各异的鸟儿,或闲庭漫步、成群嬉戏,或展翅翱翔,画面震撼而美好。

尽享良好生态,迁鸟安营成“永久居民”

栖息环境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这里过冬,有些种群甚至选择留在这里安营扎寨,做条子泥的“永久居民”。

据统计,目前,条子泥湿地鸟类种数达4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71种。52种物种被列入IUCN红色名录,包括极危物种4种、濒危物种8种、易危物种16种、近危物种24种。

随着条子泥的曝光度、人气指数迅速抬升,借鉴国际上其他地区的成功路径,这块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急需从政府主导型的1.0版升级到政府、民间共同发力的2.0版。

今年8月27日—28日,在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遗3年之际,条子泥湿地管理和公民科学项目研讨会在东台沿海经济区举办,来自红树林基金会、北京林业大学、勺嘴鹬在中国、世界自然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相关的知名鸟类保护专家和研究学者,线上线下汇聚一堂,共同研讨以勺嘴鹬为代表的鸻鹬类水鸟的国际环志规则与迁飞区旗标分配协议,分享依赖条子泥的多种受胁迁徙鸟类的国际研究情况,以及各国的湿地保护案例等内容,搭建顶尖科学家、公众与关键候鸟栖息地管理方合作的沟通平台及网络。

东台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表示,希望通过研讨会的举办,引导社会力量以公民科学的形式参与世界级濒危水鸟的保护行动。

未来,条子泥湿地还将复制“720高地”保护模式,在垦区内打造更多像“720高地”一样的鸟类高潮位栖息地,将川水湾1.7万亩的退渔还湿区域,基于NBS理念来打造,为鸟类提供更多的生存家园。

同时,管委会还将邀请更多的高校、基金会、公众参与到条子泥湿地保护中,将湿地保护的成果和理念传递给更多的公众,努力书写好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东台答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