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溯源 分析成因 源头防控 江苏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农用地土壤污染深度调查溯源

发布时间:2022-02-24 10:28浏览次数:

“进行表层土壤采样时,我们会利用木铲采集表层0—20cm土壤剖面样品,去除土壤中砂石、草根等杂质,然后装入塑料袋,套上布袋并贴上标签。我们会对采样全过程拍照留痕,至少包括点位以及GPS信息、样品重量、点位采样前后状况等8张照片。”现场采样人员王聪说。

这是江苏省开展区域性农用地土壤污染深度调查溯源的现场缩影。早在《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进行相关工作部署之前,江苏就率先在全国启动了这项工作。

先行先试 开展区域性溯源调查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江苏省对1100余万亩农用地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布设点位2.7万个,初步查明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的分布、面积及其对农产品的影响,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依据农用地土壤详查成果,江苏省陆续开展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工作。

为开展农用地源头防控,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省主动作为、靠前施策,将农用地土壤污染深度调查及溯源列入2021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计划。

2021年3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会同农业农村厅、自然资源厅,在全国率先开展区域性农用地土壤污染溯源工作。

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明确“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级行政区开展污染溯源,因地制宜制定实施安全利用方案”。

江苏顺势而为、细化工作,对苏州、无锡部分地区开展深度调查及溯源,涉及国土面积496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1.8万公顷。

“此次深度调查溯源工作有两大目标:一是进一步摸清土壤污染底数,更加精准划分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二是对土壤污染成因开展溯源分析,为农用地源头防控提供依据,避免‘边污染、边治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副主任王静表示。

迎难而上 探索土壤污染溯源技术

与首轮农用地土壤详查相比,区域性农用地土壤污染深度调查及溯源工作专业技术性更强、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环境地质调查分院院长郭炳跃介绍,农用地土壤污染深度调查及溯源工作主要难在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不像水、气污染比较直观,而且污染来源较多,企业排污、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土壤本底值都可能造成土壤污染超标,难以精准追踪。目前土壤污染物源解析技术较多,但多处于研究阶段,应用实例较少,国内也仅有部分学者以小范围试点开展溯源研究。

江苏的项目由江苏省生态环境评估中心负责具体实施,同时汇集了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等科研院所和单位。

本次以溯源为目的的调查没有经验可循,项目团队通过广泛查询文献、研究案例,多次邀请国家及省内权威专家讨论,集众人智慧,在讨论中逐步理清工作思路,确定技术细节。例如,布点方案在沿河道农田中设置了分层土壤点位,以研究历史上的清淤回填情况。

为使布点方案更具操作性,项目团队对调研区域内6个县20个乡镇开展了全覆盖实地调研、踏勘,先后与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工业建设等部门,以及乡镇工作人员召开20多次座谈会,力求精准掌握区域信息,为溯源工作打好基础。

有序推进 2022年底将有初步成果

目前,江苏的项目在调查范围内共布设土壤点位9000余个、农产品点位1500余个及其他各类点位若干,涉及7种样点类型、12类调查区域、4类调查精度。

据悉,围绕深度调查及溯源两大目标,点位类型涵盖了表层土壤、深层土壤、分层土壤、农产品(水稻和小麦)等,同时对典型区域内重点污染源、大气沉降、灌溉水源、典型交通影响源、农业投入品、土壤环境背景等方面开展全面调查与采样检测分析。

以2021年启动为始,项目计划实施时间为期两年。当前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已完成样品采集、制备,正在开展实验室分析测试,各项调查、溯源分析工作也在展开,按计划2022年底将完成项目成果。

江苏省农用地土壤污染深度调查及溯源工作是一次土壤污染溯源的“先行先试”,“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同时,将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布点方法、溯源技术等进行梳理总结,为后续调查溯源工作全面铺开提供借鉴。”王静表示。

成果服务于应用,后续江苏将根据调查溯源结果,对区域内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任务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制定针对性更加精准的污染源头防控措施,为群众“吃得放心”提供土壤安全保障。

(李苑 李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