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江苏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发布时间:2022-03-15 09:48浏览次数:

长江在江苏省境内蜿蜒432.5公里,串联起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等8个设区市,岸线总长1169公里。江苏省是全国拥有长江岸线最长的省份,长江涵养着江苏1/6的沿江生态,江苏也是长江的入海门户。

江苏省因江而兴、因江而盛,长江大保护,江苏省责任重大。“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是老百姓的期盼,也是长江大保护的时代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意识,争当长江大保护的排头兵和先行军。

沿岸的工厂码头已化身为柳堤苇岸,比大熊猫还稀少的江豚成了“新晋网红”,从靠江吃江到靠江护江,长江两岸的人们践行长江大保护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用绿色发展重塑了“江”与“人”的关系,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行动自觉中书写了新时代长江保护新篇章。

保护优先 系统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勾画出了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宏伟蓝图。

从长远计、为子孙谋,留一江清水、绘两岸美景。这是江苏省“长江大保护”的要求之一,也是江苏省面对长江大保护迎难而上、开拓创新的前行轨迹。

6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沿江展开调研,多次召开现场推进会,对共抓大保护作出系统工作安排。今年3月1日,江苏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江苏省委书记、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吴政隆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结合,持之以恒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定不移推动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目标任务中,“生态更优美”是首要的定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基础。于江苏省的发展而言,亦是如此。在落实长江大保护中,需以“绿色”筑底,污染环境的项目,坚决不搞,工艺落后的产能,坚决不要。

江苏省全面聚焦长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将“重化围江”纳入问题清单,制定“17+1”问题整改方案,严格落实整改责任制和销号制,共清理整治596个长江干流岸线利用项目和117个非法码头,腾退岸线60.3公里,依法关闭低端落后化工生产企业4600多家,沿江化工园区由37个压减至19个。

近年来,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改善,干流水质稳定在优类,太湖治理连续14年实现“两个确保”。2021年,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总体达到Ⅱ类;115个长江支流断面中,有113个达到或优于Ⅲ类,占98.3%。长江江苏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做好长江江苏段生态建设工作,使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保护,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显著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持续加大,区域生态安全保障水平整体提升,是江苏省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

2020年,江苏省在长江沿岸的南京、常州、苏州、南通、泰州5市建设了7个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2021年,沿江8市又将这一数字扩充到38个,恢复扩大湿地面积,提高了长江生态涵养功能,有效降低了长江污染负荷,对筑牢长江生态保护屏障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施长江江苏段沿岸生态环境治理恢复、工业企业腾退土地复绿等措施,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增强,以重要生态空间管控区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快完善。

目前,长江经济带江苏段物种数达到4124种,东方白鹳等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在江苏省的分布区进一步扩大,多地记录到金雕、苍鹰、豹猫等顶级掠食者,以及水蕨、马口鱼种群、虎纹蛙等物种的出现,指示着江苏省生态环境正得到有效恢复,食物链逐渐趋向于完整与稳定。

惊人变迁 生态修复与美丽家园建设同频共振

让“生产岸线”变成“生态岸线”,真正奏响“生态”乐章,厚植江苏省的“含绿量”,成就江苏省江风习习、江鸥翩翩、鲜花常开、绿树常在的“最美容颜”。

开窗远眺,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如画,西面的长江奔腾向前,深吸一口气,整个人神清气爽。这样的惬意日子,是南通市临江小区居民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南通市地处长江入海口,拥有干流岸线166公里。其中,市区南部五山(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马鞍山)临江而立,沿江岸线约14公里。虽然有山有水,但几年前,沿江岸线还分布着大量货运码头和不少“散乱污”企业,扬尘、污水、噪声等污染严重,沿江“黄金岸线”成为不折不扣的“生态伤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

产业退、港口移、城市进、生态保,依托长江生态优势,南通市通过优化沿江产业布局,促进生态产品有效开发,实现土地资源增值溢价,生态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幸福感同步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同步增长。

作为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南通市将五山及周边长江岸线腹地整体打造为集森林公园、时尚休闲、滨江旅游于一体动静相宜的高品质公共活动空间,建成城市“客厅”。

南通市通过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黑臭水体整治、透景增绿、污染防治攻坚等工作,把“美”的元素融入每一寸土地, 让百姓畅享碧水蓝天。

清风拂过,绿树成荫,市民们正在扬州市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湖享受着美好惬意的下午时光。难以想像,几年前这里还是荒凉杂乱的厂房和棚户区。近年来,扬州市投资 31 亿元,搬迁 691 户居民、89 家企业,把这里建成了三湾湿地生态中心和三湾城市公园,昔日的扬州“脏乱湾”已成为城市“新绿肺”。

如今,三湾生态文化公园内,杉树林青翠欲滴,芦苇在风中摇曳,飞鸟不时展翅掠过,造型别致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矗立其中,生态与文化融合,更与这座古城的气质相得益彰。扬州市三湾片区惊人的历史变迁令人眼前一亮。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覆绿。从运河到长江,从公园到湿地,扬州市以南水北调清水通道为主轴,以淮河流域湖泊、河道、湿地为依托创造性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推动实施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建设,打造万里长江的最美岸线,形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图景。

这些“含新量”已经成为江苏省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文章的重中之重,这些变化变必将助推江苏省变成让人们更加羡慕的“美丽江苏”。

问题导向 破除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

江风温润,绿道成荫。在南京市浦口区,昔日厂棚林立的9.8公里“十里造船带”拆除企业30家,复绿面积约90万平方米,全面打造“春江十里”景观;在镇江市京口区京江路的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江豚数量呈逐年上升之势,甚至出现江豚戏水的场面。加强污染治理、加快生态修复,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已成江苏省各地共识共行。

长江镇江段一直是江豚活动比较频繁的水域之一,这里也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开辟为长江主航道的长江干流保护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内,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面积一度达到7200亩,保护区内建起了“大江风云影视实景园”影视基地。

镇江市痛定思痛,对这一问题彻底整改。一方面,镇江市全面停止保护区内的农业生产和水产养殖活动,拆除占地面积450亩的“大江风云”项目;另一方面,实施生态修复工程,通过覆土绿化、自然恢复等措施,为江豚生长提供更优质的自然环境。目前,保护区内的江豚数量已增加到22只左右。

化工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其治理难度之大,从张家港东沙化工园整体关停可见一斑。作为江苏省第一个整建制关闭的化工园,张家港东沙化工园涉及化工企业37家,一直面临企业外迁、关停谈判、关停融资三大难题。经过近5年努力,东沙化工园实现整体关停。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了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

2016年以来,江苏省明确凡是违背长江大保护要求、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划和选址要求、项目落地导致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环评一律不予审批。某大型企业拟在盐城市建设年产400万吨氧化铝项目,总投资约150亿元,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税收6亿元~8亿元。尽管经济效益明显,但是由于这个项目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经论证严重影响区域环境质量,且由于赤泥产生量大、存在较大环境风险隐患,经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最终这个项目被否决。数据显示,5年来,江苏省累计否决30多个投资体量巨大但不符合长江大保护要求的项目。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种华丽又艰难的转变,事实上正是产业的“含金量”在转型中得到提升的过程。2020年1月,总投资约1000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项目签约落户南通市,江苏省生态环境部门对照钢铁行业环评审批原则,从产业政策、产能置换、项目选址、规划相符性、生态红线管控、资源利用率、污染治理水平等方面,全方位梳理把握项目落户、建设的可行性。对项目前后6个版本的数百项指标进行逐一分析研判,指出限制性指标和提升点,推动中天项目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水平。预计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营业收入超千亿元,带动约8万人就业,为保护长江、服务两大国家战略发挥标杆作用,更为南通市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打造新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为助力全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长江大保护”已在江苏省落子,江苏省正在精心描绘一幅“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长江大保护蓝图,提升江苏省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让“美丽江苏”以最佳姿态迎八方宾客。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