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2-03-09 17:46浏览次数:

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及展望综述

凛冬散尽,星河长明。征途虽遥,初心永存。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步之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重任务叠加的形势要求,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髓,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转型、系统推进,牢牢守住生态环境底线,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量全国第一的情况下,PM2.5平均浓度首次以省为单位达到二级标准,改善幅度为长三角地区第一;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在国考断面数量翻番、全国最多的情况下,优Ⅲ断面比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提升幅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全省生态环境加快实现从严重透支到局部改善,再到全面好转的历史性转变。

如何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同时,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到“质”的转变?江苏有创新、有想法、有实践。

从源头抓治理,让生态保护屏障更牢固

2021年,随着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末端治理的边际效益递减,急需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排放。江苏及时转思路、转方法,适时提出强化源头治理的要求,形成治理方案,实施治理措施,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充分证明源头治理符合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需要。

去年,江苏在抓好末端治理的同时,更大力度推进清实施洁原料替代、超低排放改造等源头治理措施,出台全省挥发性有机物清洁原料替代方案,推进工业涂装、包装印刷、木材加工等重点行业3130家企业原辅材料清洁化,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比上一年下降了5微克/立方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但江苏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大,环境改善成果不稳定,污染减排难度增大,基础设施欠账明显,环境政策储备不足,推进“源头治理”的措施还需更加系统。

所谓“源头治理”,狭义上,就是推进用地、产业、能源等布局和结构调整,减少污染物排放,广义上还包含了从源头上防治污染的各类根本性措施。

以太湖治理为例,总磷浓度居高不下一直是困扰江苏的难题。为此,江苏坚持从上游地区管控、支流支浜治理、排污口和涉磷企业排查整治等方面,斩钉截铁地推进控源截污、源头治理,大幅减少入湖污染物,总磷浓度同比大幅下降21.3%,达到近10年同期最低值。陈东港、殷村港等8条主要入湖河流(占15条主要入湖河流总水量的70%-80%)总磷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1.2%。

江苏认识到,只有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摈弃“就污染论污染”“就降碳论降碳”的思维模式,在“深入”上拓展思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尤其是要抓好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城镇区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等现有源头治理举措的落实,才能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实现从“打被动仗”到“打主动仗”的转变。

江苏出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年度工作计划,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首个履约周期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率达到99.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江苏从环境准入抓源头治理,完善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强化“三线一单”空间管控,落实重点行业三级环评联审制度,加强“两高”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全年否决不符合环保政策的重大项目20多个,完成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988家。出台绿色发展领军企业计划,明确四大类23项激励措施。

在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有一家2009年搬迁过来的塑料助剂厂,年上缴利税达4000万元,但生产工艺中涉及高危工艺,污染物排放量也较大,企业距离居民区仅250米。

“我们按照‘三线一单’重新定位,这家企业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符合,而且不符合园区的国土空间环境管控距离要求,因此将其列入了关停清单。”太仓港区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局副局长陆健峰介绍,港区与企业签订关停补偿协议并关停厂区,补偿费用共1.5亿元。目前厂区已基本拆除完毕,遗留危废、固废已基本处置完毕。

此外,江苏还从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水污染物平衡核算、地方环境标准提升上抓源头治理,出台全省工业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方案,在172家省级以上园区开展环境质量和排放总量“双管控”,并全面加强园区监测监控能力建设,努力实现精准计量。对“低值减量”的,将排放指标统筹用于园区新上优质项目,既增加约束,更强调激励。开展全省城镇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彻底摸清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的底数。编制首个省域“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初步安排九大类671项重点工程,大幅提升“减污扩容”能力。正在制订和已发布的地方环境标准已达101项,发布数量是过去10年总和的两倍。

向改革要动力,让美丽与发展同行

长期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国之大者”,2021年省委常委会17次、省政府常务会13次研究推进。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把“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作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六大目标任务之一,明确提出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更加有力推进美丽江苏建设。

“深入打好”是在三年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基础上进行的,目标更高、难度更大,仅靠单一治理方式已很难取得更好效果,必须充分发挥改革措施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机制,更多运用法治、经济等手段治理生态环境,有效激发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立环境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机制,强化“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率先推行水断面上游无过错责任举证制度和水环境区域“双向补偿”制度,运用经济杠杆激发各地治污动力;率先实施企业环保信用评价,配套实施差别水价电价政策;率先启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累计启动赔偿案件数量居全国前列;率先推行“绿岛”建设试点等一批创新举措;率先建成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省市县乡四级贯通,政府相关部门全联通,纪委监委全流程嵌入式再监督,压紧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作为全国唯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江苏的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红利加快释放。

紫菜加工行业是连云港市赣榆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每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紫菜单品销售额达5亿元以上。然而,紫菜初加工环节产生的废水存在高浊度、高色度、高盐分、低水温、难处理的特点,废水有效处理和达标排放难题已成为制约传统紫菜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彻底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连云港市赣榆区总投资约5.6亿,建设赣榆(柘汪)紫菜产业园,并投资5000万元配套建设紫菜废水处理中心作为项目“绿岛”,为紫菜行业中小企业搭建绿色低碳发展的“快车道”。

据悉,这一“绿岛”项目日处理污水能力3万m3,其中1万m3/d海水废水达标排放,2万m3/d淡水废水预处理纳管。项目于2021年7月27日开工建设,目前,紫菜废水处理中心设备安装已完成100%,具备通水运行条件。项目的建成将有效解决园区废水达标排放问题,为紫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越到关键时刻,越要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江苏省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聚焦综合执法改革和执法队伍建设,建成“天地空”一体的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全年出具监测数据1.5亿个、监测报告1万余份、溯源报告305份,有力支撑科学精准治污。建成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近1.2万家排污单位完成自动监测监控联网,数量连续3年倍增。建成危废全生命周期监控系统,5万余家涉废单位纳入闭环管理。

完善“环保脸谱”体系。江苏建立健全“线上发现、及时整改—线上跟踪、及时调度—线上督查、及时销号”的非现场监管模式和“一码通看、码上监督”的公众参与模式,在强化发现问题能力方面也进行积极探索,目前已对20万多家企业“画像”。

在解决突出问题方面,2021年以来,江苏重点开展打击废水偷排直排、危废非法处置、生态破坏等六大专项执法行动,开展首季争优、春夏攻坚、保Ⅲ增Ⅲ等专项行动,全年完成治气重点工程1万余项、重点任务6万余项,开展太湖流域排污口排查及涉磷企业调查,实施115项近岸海域污染物削减工程。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状况调查,35万户农户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设施。

同时,江苏省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2020年国家相关警示片披露问题实现“当年整改清零”,持续巩固提升沿江岸线整治成果,自然岸线比例提高到73.2%。

此外,创新办案模式,成立省市两级重案组,开展打击废水偷排直排等六大专项执法行动,下达处罚决定1.59万件,罚款金额14.6亿元;侦办污染环境犯罪案件423件,抓获犯罪嫌疑人1482人;破获利用“运满满”平台非法转移倾倒固废等一批大要案。

为督促地方政府履行生态环保责任,江苏省还对13个设区市开展省级例行督察和专项督察,出台《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约谈办法》,进一步明确约谈情形、约谈范围、约谈权限、约谈程序,规范约谈工作。

以未来为指引,让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更强

“到2025年,江苏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创优目标。其中,全省PM2.5平均浓度降至30微克/立方米左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2%以上;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90%以上,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类、二类)比例达到65%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以上。到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建成美丽中国示范省。”江苏省委、省政府日前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江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要目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必须坚守“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科学确定并努力实现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生态环境质量目标。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之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在“形”与“势”的驾驭中把准战略方向,在“危”与“机”的转换中抢抓战略机遇,在“稳”与“进”的把握中寻求战略平衡,奋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完成国家下达的考核目标任务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生态环境领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这是2022年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目标任务。

“路线图”已经明确。为确保目标任务完成,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今年定下“十大任务”和“七大关键举措”。

生态资源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增长点、江苏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点以及展现江苏良好形象的发力点,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江苏,愿景可期可待。

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既是供给端,又是需求端;既服务重大项目,本身也是重大项目;既能保GDP,又能增GDP。今年,江苏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度超前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加大市政、生态环境等领域的投资力度。

下一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着力推动在总规里增加相应图斑类别,确保规划到位、用地到位、资金到位、政策到位。同时,用好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结果,加快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增强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出台更严格的污水排放地方标准。

值得关注的是,江苏还提出了“生态岛”建设试点的设想。据悉,“生态岛”就是在合理划定的特定生态空间区域内,对受到损害和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实施科学、积极、适度的人工干预,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从而解决生态空间挤压破碎、自然生态活力失衡等问题。

彼岸不远,奋楫可渡。锐意进取的江苏人,敢啃硬骨头,打造江苏生态创新样板,正将一个个生态构想转变为美好现实。2022年,凝聚新时代的奋斗伟力,有关江苏生态环境的故事还会有新气象新格局,精彩待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