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响应 有效支撑 以过硬技术助力汛期污染强度分析管理工作

发布时间:2022-06-21 18:51浏览次数:

“水质遇雨即降”是困扰江苏水污染治理的难点和痛点。生态环境部于今年2月11日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环办水体函〔2022〕52号),省环境监测中心迅速响应,以过硬的技术和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管理工作。

高度重视 迅速响应

省环境监测中心第一时间组织技术人员对统计方法、数据来源等进行集中学习讨论,配合省生态环境厅相关处室快速编制印发《关于开展降水过程污染强度分析工作的通知》(苏环办〔2022〕45号)。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将汛期延伸至全部降雨时段,利用自动监测站网覆盖面广的优势,将参与范围扩大至省控断面,紧盯优良水体,明确以Ⅲ类水质为底线,将统计时段扩展为降雨开始至雨后次日24时,对降雨过程水质变化情况进行全时段监控。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一方面积极协调气象部门共享并接入降雨量等气象数据,另一方面与系统开发人员密切配合,做好需求分析,全力开发自动化的统计分析功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同时满足国家和省级算法的汛期(降雨)污染强度功能模块于2月底上线投入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统计结果精准性。

91.png

有序部署 细致安排

为确保降雨污染强度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省环境监测中心克服水质自动站数据审核量大的困难,对数据审核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人员对数据审核工作重要性和严谨性的认识,对数据审核时效性和准确性提出要求,并形成数据复核机制,同步要求运维商加大对自动站的运维力量,在确保自动站正常稳定的基础上,努力提升自动监测数据准确性。另一方面,全面梳理自动站基础信息,将自动站与气象站进行逐一匹配,务求不漏一个站点,不错一个位置。最终确定,全省357个水质自动站参与降雨污染强度分析统计,占全部省考断面总数的55%,并细化水质自动站和气象站使用和匹配原则,形成技术规定。

92.jpg

精准分析 支撑管理

省环境监测中心连续4个月开展降水污染强度分析和排名工作,利用月度全省环境形势分析报告,就国家汛期污染强度和省级降水污染强度的算法和差异、全省受影响情况及重点断面、重点区域等向省生态环境厅领导和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进行宣贯和报告。按照厅要求将降雨污染强度排名通报工作例行化,每月向厅相关处室提供分析统计结果,并参与编写相关材料。针对被通报的排名靠前的断面,有关设区市生态环境局和驻市环境监测中心开展溯源调查,迅速查明原因,形成问题清单,逐一销号,并进行“回头看”,有效推动全省水质持续稳定和提质增优。

93.png

94.png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