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环保执法队员的十年:从“铁脚板”漫天撒网到大数据有的放矢

发布时间:2022-07-25 11:07浏览次数:

从蹲点查处到数据监控,从“以身试毒”到“仪器现场检测”……江苏省泰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土壤环境执法科科长冯海进对这十年来执法工作的变化深有感触,“科技手段的应用,让我们基层的执法能力上了一个台阶,不过我们的考验也更大了。”

肉眼盯梢变数据监控

三个人,一辆车,连续蹲点三天,才抓住炼钢作坊违法排污的现行。说起10多年前,自己刚参加工作现场执法的情形,泰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土壤环境执法科科长冯海进记忆犹新,“当时,我们只有根据烟囱冒不冒烟,才知道他们有没有生产,然后去查处,而在车上又看不清,大冬天里,我们三个人只有轮流下车去看。”

TZ1.jpg

不过,即便抓住了这些企业的违法现行,但冯海进却并没有多少成就感,“我们费力查处了这些企业,因为惩治‘工具’太少,只有最高10万元的罚款,而这个罚款对违法排污的企业来说,不疼不痒。罚完的企业,过几天他们又和我们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不过,这样的局面却在2012年以来,有了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治污力度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持续完善,执法督察尺度更加严格。这为泰州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了契机,也让冯海进的工作流程有了新变化。冯海进说,“以前,我们是带着相机、手电、检测设备等,随时待命,突击检查;现在我们有了监控平台,接到群众举报或发现企业数据异常,再去核查处理。”

7月7日,在泰州市生态环境指挥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王昌尧打开了“省级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全市272家重点监控企业,废水、废气数据实现了24小时实时监控。王昌尧说,“这是市级层面的数据,各县区也有自己的监控子平台。”

有了监控系统,让冯海进省去了蹲点查处的麻烦。“系统会根据违法行为及群众举报等,自动下发督办单,所以,我们一线执法人员现在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督办单,然后去现场处理反馈,否则,系统会一直提醒。”冯海进说,“如果说以前查违法是靠‘铁脚板’漫天撒网,现在就是用大数据系统有的放矢。”

492万泰州人全部喝上长江水

作为滨江城市,泰州的大数据系统并不只是保护陆地。2018年以来,泰州以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两项全国试点为契机,率先启动“长江大体检”,创新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

在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启动无人机巡查程序,无人机场则自动放飞飞机,按照此前设定的目标区域,自动对长江生态环境开展巡查并实时反馈画面,全程无需人员干预;同时,利用长江沿岸的高清网络摄像头、化工园区及企业的视频监控等,长江泰州段沿线的一举一动也都实时反馈在指挥中心的大屏上。

TZ2.jpg

“我们通过设立指挥中心,建设大数据平台,利用卫星遥感、AI视频监控、无人机、无人船等高科技手段,整合18个部门数据,在97.8公里的长江泰州段构建了一张水、陆、空立体式监测监控网。”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晓蕾说,依托沿江生态环境数据、监控、分析和管理的全覆盖,2019年以来,泰州累计投资131亿元,实施长江生态修复、饮用水源地治理、港口船舶污染治理、长江禁渔、禁止采砂等41项专项行动,让长江干流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水质。

长江干流水质的明显改善,也让泰州下辖兴化市下定决心,实施长江引水工程,让兴化人民也喝上长江水。2021年10月,随着泰州最后一个未通长江水的城市——兴化市长江引水工程全线正式通水,这也标志着泰州全市492万人都喝上了干净安全的长江水。

如今,为了保障泰州人民的饮水安全,长江的取水口也成了泰州各部门协同保护的重中之重。刘晓蕾介绍说,“现在所有经过取水口的船舶24小时都在监控之中,一旦发现有船舶滞留在这一区域,海事部门就会立即通知其离开。”

以百姓视角补齐环保短板

气密性防化服、安全防护呼吸器、防爆远射探照灯……在泰州市生态环境局的执法装备库房里,摆满了各种执法装备和防护护具。

看着这些年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环保新技术的应用,执法装备的更新,冯海进却感到压力更大了,“我们以前有一位同事,靠鼻子闻,就能闻出主要化学品的味道,现在我们不需要‘以身试毒’了,但怎样依托新技术新装备,更精准高效地执法,持续提升自身的执法能力,却是我们持续要学习的一门功课。”

冯海进口中的压力既有来自企业的压力,也有民众对改善环境的持续期盼。

TZ3.jpg

轰动全国的“天价”环境公益诉讼案即发生在泰州。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泰兴经济开发区6家化工企业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2.5万余吨废酸,以每吨支付20元到100元不等的价格,交给无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公司,偷排到直通长江干流的如泰运河、古马干河,导致水体严重污染。

事发之后,除14名污染环境的被告人和2名监管失职的海事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外,2014年8月,泰州市环保联合会还依法提起公益诉讼,最终,涉案的6家化工企业被判赔付1.6亿元修复环境。“这些典型的案件的查处,确实震慑了违法企业。”冯海进说,“现在,我们去企业执法,他们对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新队员。这要求我们在执法中,必须做到程序合法合规、证据完整无误。”

尽管有了立体监测监控网,但夜查行动仍是泰州环保的“保留项目”。身为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晓蕾也要时常带队,开展夜查行动。刘晓蕾坦言,“应用科技手段,不断织密环保网络,确实缓解了大部分问题,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不断提高的,所以他们的工作也不能有丝毫松懈,而夜查确实能从百姓视角,发现很多工作中的短板。”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